社會設計的兩種方式:輕推v.s社區資產設計

文:鄭惠文 Marilyn Jang

輕推(Nudege)」與「社區資產設計」,兩者都是目前在設計這個領域,試圖結合不一樣的學科領域,打破傳統設計侷限於平面、物品等媒介的框架,試圖去設計一整套服務流程或支持的生態系統。前者也有人翻譯成「推力」,是衍生自行為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觀點,透過小小的機制來改變人們的行為;後者其實是一種「社區經濟」與「社區設計」的型態,帶入社會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去思考除了市場經濟以外的可能性。接下來會分別介紹兩者的概念,以及他們的差異性。

Nudge-Richard H. Thaler & Cass R. Sunstein

輕推是什麼?-溫和的引導機制

Nudge一詞原意是「用手肘輕推」的意思。輕推可以說是一種溫和的引導,而其重要的精神在是保留人們的選擇權的情況下,間接地透過機制來「指引」人們做出特定的選擇。其實生活中有許多輕推的例子,例如:ATM先吐出卡片以免提款人忘記拿,與心理學的完成後錯誤(post-completion error)有關,即當我們完成主要任務後,往往會忘記其他相關的附隨步驟。

輕推設計的背後,其實有一群「選擇設計師」(choice architect),透過情境打造與物質安排,促進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定與舉動。從輕推(Nudge)這本書的作者來看,也能得知這群設計師是由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專家組成,來用實驗與機制設計的方式達到目的,而作者也認為,輕推應該成為政策制定的輔助推手,讓國民能獲得更和多生活,也就是作者所提到的政治概念:「自由家長制」(libertarian paternalism),政府可以扮演人民家長的角色,在不侵犯人民自由的情況下,引領人民做出較好的選擇。例如英國政府就成立行為研究小組(Behavioral Insights Team),其任務就是把理論應用到政府各部門,以提升執行能力和服務效率,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英國政府在追討稅收的信件中加上一句話:「十分之九的人都按時繳納了稅款」,提高了15%的繳款人數,政府在23天內增加了1540萬英鎊的稅收收入。

延伸閱讀:1)行為研究小組案例參考、2)白經濟-輕推一書導讀、3)泛科技-輕推完整介紹

 

什麼是社區資產設計?

社區資產設計其實來自於一個核心理念:資產為本社區發展(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BCD),特色在於移轉注意力(Shifting focus),也就是擺脫以往認為社區是弱勢的、民眾是需要外部救援的觀點,轉而先看見社區所有優勢及成就等「社區資產」,以此為改變的起點,透過捲動社區資產間的連結,形成非正式關係的互助網絡。與參與式設計相呼應的是,兩者均以主動參與及充權、培力(Empowerment)為實踐基礎,以社區自身作為主導的角色,設計可持續經濟發展的策略。

這源自於Gisbon、Graham兩位女性主義、地理學者的想法,他們寫的一本書 “後資本主義的政治(A Postcapitalsit politics)” 其中就從現代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做反省,從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中轉移,結合女性主義的觀點,打破公/私領域的二分觀念,試圖讓原先私領域的範圍、不被重視的日常生活場域與人脈連結,也成為能產生改變力量的起點。

那些被忽略的 — 生活中另類的替代經濟模式

而打破公/私領域的其中一個重要觀點則是「重新定義什麼叫做經濟?」除了貨幣的交易外,還有什麼能視為經濟?Gisbon、Graham試圖從五個面相分析經濟體的勞動、交易、財產、企業、金融模式,找出了潛藏在冰山下的經濟模式。不可忽視的是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有許多交易或生產,參拌了「情感」的感性元素,或是透過人脈連結而產生,例如親友的陪伴與協助、街頭販賣交易中的同情、菜市場裡的常客關係、鄉里間的標會互助模式,都因為人們的情感而產生了不同的互動模式。但當我們只從資本主義的「效率」角度出發,則容易將不正常、不標準、不整齊的事物歸為「非正規」,例如GDP不計入家務勞動,街頭販賣不被允許,在劃分界線過程中,於政治上產生了權力階級,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思考、文化脈絡。

ABCD Meets DEF: Using Asset 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to Build Economic Diversity

若我們只侷限資本主義為一種經濟論,而非以全面的眼光來看文化、政治等多元層面,可能會無法解構大的理論架構。當我們開始從生命經驗出發,才能看見突破的可能性其實離我們不遠。 By Gisbon & Graham
延伸閱讀-有哪些另類經濟:1)專訪巨輪街賣者、2)《月薪嬌妻》不可逃避的難題:女性勞務的選擇與價值

如何操作社區資產設計?

要知道如何落實社區資產設計,即要先了解其背後所重視的價值與基本假設:

1.將居民視為有能力的主體:講求轉移注意力(Shifting Focus),不直接對現狀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因為那樣會太快陷入要把問題剷除的心態,而是將解決問題的主體性還給居民,並相信居民每個人身上都有能貢獻的才能,透過用心地聆聽、對話找出那些不被重視的才能,轉化成社區的資產;專家與外在機構可以作為一個「引導」的角色,讓社區內部彼此滿足需求,而非從外部直接導入一個解決方案,也非把設計當作黑盒子,把居民當作被改變、被隱瞞、被控制的客體。

2.關係能建構一個永續的社區:強調看見、建立、並活用關係。從冰山下的那些經濟模式可以知道,「關係」是許多活動的基礎,社區資產設計要做的不是單點或單向的改變,而是以建立及培養關係為核心理念,創建一個「軟」的社區,讓居民彼此成為互助的網絡,並促使居民自身開始思考、行動,啟動社區的活力,而這樣也能促進永續的社區經營,減低受到外來市場或斷絕外部組織的輔助而受到的影響。

而操作方法第一步即是「社區資產調查」,符合以上兩個大原則去執行,從「組織與培育社區研究員」開始,讓社區設計的專家們與居民合作(特別是被邊緣化的居民),培力居民成為接下來要探索社區資源的先鋒團隊。而調查的首要項目是「人」,網羅了更多居民之後,才是去挖掘社區中的組織、制度、設施與商業,一一盤點出這個社區的重要、可利用資產。

第二步,則是使用社區資產地圖(The “Asset Map”)社區需求地圖(The “Need Map”)來找尋互相連結、補足的可能,透過居民一同發想、執行,來讓社區間的關係更緊密,也讓發想出來的點子更符合居民的需求。

The Asset Map from Shifting Focus —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Communities and Economies

The Needs Map from Shifting Focus —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Communities and Economies

閱讀更多社區資產設計:http://www.hkcnp.org.hk/fileadmin/user_upload/paper/What_isAssetBasedCommunityDevelopment_chi.pdf

輕推V.S社區資產設計?

在閱讀兩種不同的設計方式後,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它們的差異?的確,兩種理論來自於不同的領域學科,的確對於他們顯現出來的想法有影響。

而差異的部分,我則歸納出以下幾點:

短期、簡單的微小修正v.s長期、複雜的生態系統
輕推可以說是一種在短期內透過簡單的步驟與實驗,可以不斷修正,雖然增加的可能是些微的效益,卻也節省了許多時間跟人力;社區資產調查的確是相對複雜、需要長期抗戰的做法,但因為是從基礎開始做起,逐漸的建立網絡關係,所以機制也比較不容易被打破、被否定,可能可以達到較長遠的永續效果。

被動引導v.s主動培力
輕推的基本假設就是-人在某些時候並不是理性的,所以設計者能夠透過一些機制來間接控制人們的決策,此時人是被動的、無知的,即便仍保有選擇、退出的權利,但卻不是是些被告知的,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模式;而社區資產設計則是把每個人視為一種資產,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可以主動的給予,並且能夠討論、思辨,如同我們對「公民」的定義,是一種「由下而上」的改變。

以政治為目標v.s以社會為目標
輕推其中一個作者本身就是政策專家,目前也被大量用於政府、企業內,可以說輕推本身知識的含量就相對高,必須要擁有某些學術專業才能夠完美的操作,也造就了設計者與使用者間的隔閡與距離,這樣就會產生一種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誰的目的?產生的效益是為了誰?等爭辯;社區資產設計則十分強調不只是將居民納入參與過程,而視他們同樣是設計師,在這樣的角色設定下,也減低了社會間的隔閡與衝突,過程中都是試圖找尋一個社會間的平衡,串連社群間的關係。當然,這樣的方法也會產生問題:團體決策都是好的嗎?每個意見都能妥善的被重視嗎?產生的問題每個人都能承擔責任嗎?

 

這兩者都是將跨領域的學科與設計結合,混搭出來的設計方法讓設計可以做到更多影響人們的事,範疇也從有型物體上的設計,走向無形的服務與制度,這樣的轉換也與現有的產業趨勢共進到另一個階段,商業開始注重體驗、科技開始注重情感、政策也開始注重更多元化的型態,設計,也會有更多不一樣的定位與應用的方式產生。

因此,設計也不應該有侷限的形式,或是去評斷哪一樣好哪一樣不好,其實每一樣設計相關的論述產生,都是在讓這門學科離人與社會更近,沒有一樣方法是完美的,選擇哪一種則是階段、情境的問題。正視每一種理論的缺陷,試圖再檢視後提出改善的方式,才是社會設計師需要重視的。

像是輕推的作者就提出了讀者對於輕推是否違反民主而作出回應:作者提出「透明度」原則,亦即所有輕推作為都需要開誠布公、揭露資訊,以便人民進行監督,且必須讓人民可以輕易地退出。社區資產設計也可以從參與式設計的方法中找到如何讓每個參與者權責相符、並且平衡群體間的話語權。

封面照片來源:眼底城事編輯室


[one_sixth padding=”0 0 0 0″][/one_sixth][three_fourth_last padding=”0 0 0 0″]鄭惠文
雖然是商學背景,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設計思考,並廣泛接觸社會、政治、人類等社會科學領域,享受在商業、社會與科技間價值的碰撞。目前將自己定位為跨領域的設計研究者,並期待往後走向服務設計、社會設計之路。

[/three_fourth_last]

雖然是商學背景,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設計思考,並廣泛接觸社會、政治、人類等社會科學領域,享受在商業、社會與科技間價值的碰撞。目前將自己定位為跨領域的設計研究者,並期待往後走向服務設計、社會設計之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