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也是文化資產–新加坡㗝呸山保育經驗

文:咖啡山保育團體

 

㗝呸山(又名咖啡山,Bukit Brown)是位於新加坡中部的老墓園,距離新加坡植物園不到一公里。這個墓園是以這塊土地的擁有者英商George Henry Brown(布朗)命名;Brown當年被當地華僑譯成「咖啡色」,而「咖啡」在當地以閩南語發音為「㗝呸」(唸「ㄎㄛ˙ㄅㄧ」與台語唸「咖啡」為「ㄍㄚㄅㄧ」不同)。整個地區隨然包括了幾座不同的小山,如老山、姓王墓地等,但墓園仍以㗝呸山為總稱。

㗝呸山老墓園特別之處,是因為新加坡近年將其列為主要保育行動的對象。㗝呸山保育行動的特色在於它是民間發起的大型、長期活動。這類反對官方政策的活動,在仍是軟性威權的星國是非常罕見的;畢竟,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統治下的新加坡,對公民行動和組織依舊進行嚴厲的的管制。以最近幾個月為例,持著鏡子在國會大廈前面的藝術工作者,以及組辦與香港眾志發起人黃之鋒網上對話活動的社工,都紛紛因為「非法集會」被起訴入獄。


照片:Heritage Singapore – Bukit Brown cemetery Groups

 

㗝呸山簡史

十九世紀中葉,㗝呸山這塊土地陸續被來自閩南、潮汕地區的華裔宗親會和同鄉會,從布朗手中買下,作為安葬族人和鄉親的墓地。區內最早入土的墳墓可追蹤到1833年,也就是英國開始殖民新加坡後的第十四年。這些墓園在1922年被新加坡市政府接手管理,成為市立華裔公墓區,直到1973年停止安葬。面積廣達200公頃,總共設置了約十~二十萬座墳墓,號稱是台港中之外、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墳場。

㗝呸山墓園安葬了許多在新加坡工作、成長的人,包括一般民眾、貧民、戰爭受害者,椰油富商、社會名流、菁英、政治人物。墓碑上有刻著大清、民國、西元、昭和年號,刻寫了漳州、泉州、金門、廈門、海澄、南安、汕頭、潮州等籍貫,墳墓有包括閩南式、潮州式、東南亞娘惹式設計,甚至還加上了各種人物和動物的雕刻。整個㗝呸山墓園不但代表了新加坡華裔社的各社會階層和歷史變遷,也充分展現了物質文化和石雕藝術,是無意中形成的在地博物館。

1973年停止安葬後,官方逐漸減少管理㗝呸山。墓園內原本有些的村落(當地以馬來語稱「甘榜」kampong),裡面住了雕匠、負責安葬工作的工人、和看墓的管理員。在㗝呸山的一角,還有一個馬來甘榜和一座回教堂,這也展現新加坡的多元族群文化。而因為都市化,政府隨之將甘榜住戶安頓到其他地方;除了看墓員與清民節掃墓,㗝呸山的人潮逐漸變少,這個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野放後,漸漸轉變成為自然生態區。

2011年底,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和陸路交通局共同宣布㗝呸山的開發案。當時,陸路局計畫剷除五千座墳墓,興建八車道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完工後,國家發展部將接手第二階段開發案,預計將墓園清除,發展為新興住宅社區。把墓園改造成社區,是星國政府一貫的作風,如中峇魯、碧山等社區,也都是由墓地改建而成。這些開發案,缺少對於文化遺產、自然生態、公共參與等思維。


照片:Heritage Singapore – Bukit Brown cemetery Groups

 

保育行動的發起和構想

在收到官方訊息之後,許多民間人士對於中個開發案相當不解。官方一方面稱要減低車數,鼓勵公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一下子強調尊重本土文化,建立對自己國家的認識和認同,下一口氣就推出摧殘在地在地文化遺產。不久之前,不但已經以類似計畫為由,剷平了一樣歷史悠久,文更多元的必達打理公墓(Bidadari Cemetery),又為了減少兩分鐘車程,拆毀了剛獨立後,新加坡公民自掏腰包,攜手蓋成的老國家圖書館。民間有人試著聯絡負責保育工作的官方部門國家文物局,得到的回應只有一個「無法介入」。

為了因應㗝呸山開發案即將造成的破壞,以及官方對民間關切的冷淡處理,新加坡文物協會、新加坡大自然協會等關心保育的民間團體,在2011年底主辦了一場座談會。該場座談會爆滿,有許多民間人士公然對官方的做法和態度表示不解和強烈不滿。會議結束後,在場的民間團體和一些民眾決定採取行動,試著保住㗝呸山墓園。這類民間發起的大型保育行動,由於一般民眾畏懼政府的高壓手段,所以在獨立後的新加坡並不常見。上一次成功的案例是在1986年的雙溪布洛濕地。

會議之後,民間團體變分成幾組,個別負責不同工作。有些進行對㗝呸山墓園和相關人物的研究,另一部分負責文宣,向報紙、獨立媒體網上平台投稿和部落格。由於參與的民眾十分多元,所以整個包容了許多對保育不同的看法。有主張墓園全區保留、禁止築路的聲音,也有願意接受公路、反對其他開發的意見。這些團體也試圖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不過在當負責對話的政務官員發現民間團體是有備而來,卻臨時把對話改成官方「提供資訊」的會晤。

在與官方單位來回對抗的過程中,保育人士也察覺到國家發展部和都市重建局的違法行為。據新加坡的《規劃法》(Planning Act)和《總規劃規則》(Master Plan Rules)下,府方要改變土地用途,除了要公開向民眾宣佈、吸取民間意見以外,還需要依照民間意見舉行公聽會。不過,在國家發展部和都市重建局試圖把看㗝呸山部分地區從「墳場」劃為「儲備用途」時,並沒有依法舉行公聽會。當時,有保育人士公開反應,不過因提告政府需要的財務負擔過於龐大,只好放棄法律途徑。

不過㗝呸山保育的主力並不是在與官方對話。保育後面的團體和民眾很清楚,要扭轉政策,就必須得到民意的支持。㗝呸山的豐富文化遺產和自然生態,在這時程了整個保育活動的主要資源和重心。保育人士半開始進行㗝呸山的公開導覽活動,帶民眾、學生、和其他民間團體接近㗝呸山。在這時,對㗝呸山歷史的研究正好派上用場,讓導覽者向參與的民眾詳細介紹墓園的歷史、人物和自然生態。導覽固定在每個月第一個週末舉行,以不同主題分類,假日還會增加次數,可以網上襄贊報名。只有清明節為了不干擾掃墓的家庭,會暫時休息一個月。


照片:Heritage Singapore – Bukit Brown cemetery Groups

 

小結

㗝呸山的保育可以說還在進行中。㗝呸山保育團體和人士的共同願望,是有朝一日能正式成立一個正式的㗝呸山歷史文物自然生態保護園區,讓老墓園得到應有的法理保障。在這個希望能實現之前,次要選擇為長期經營社會和國際的關注,維持或增加開發的政治代價。因此,㗝呸山民間保育團體現在正進行長時間的紮根工作,盡量像過內外團體推廣導覽活動,也盡量提倡與㗝呸山相關的研究、出版、和媒體節目,所以經常與境內外高等學府、媒體、文化機構合作。

2011年至今,已超過兩萬人參與㗝呸山導覽活動,讓老墓園走入新加坡人的認知裡,也成了星國最受歡迎的民間非盈利景點之一。保育人士借著了民意的支持,在連結㗝呸山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重要性,也成功申請到紐約世界紀念基金的鑑定和認可,也試著把墓園與鄰近且近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新加坡植物園聯上關係。這些行動隨然沒有辦法阻止高速公路興建工程,不過仍然提升了完全開發㗝呸山的政治代價,使府方暫時不再提墓園的更新開發。


照片:Heritage Singapore – Bukit Brown cemetery Group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