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鹽埕水上人家–大溝頂(上)

編按:本篇文章內容擷取自参捌旅居出版之《鹽埕 水上人家》一書;本書以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從過往風光繁華到現今日常如實,一幕幕,翻閱過去亦細看當下。

關於這條溝的過去與從何而來

文/李怡志

幾年前,坐在媽媽的機車後座,從鹽埕老家拐進不遠處的長型商店街,一路從七賢二路那端到堀江商場。這個用鐵皮搭建的商店街,平均約「一樓半高」,像「拱廊街」的形式,不太透光。他們說商店是「半樓仔」,底下作店面,天花板上層則是儲藏室。商店街的左右兩邊各挨著連續的透天樓房。媽媽熟門熟路地穿梭,一站一站停,買齊香港進口的手帕、泰國肥皂,和日本餅乾。這裡藏著各式商店,掛著不同年代的招牌、木櫃櫥窗和貨品,就像壓縮在城市裡的夾層,或是濃縮在歷史裡的夾縫,對外人來說有點難解,但老鹽埕人就是有辦法知道這裡有要他們的東西。

很多人不知道,大溝頂底下是一條排水溝。數百年前,「愛河」支流「後壁港」將此區劃成鹽埕埔和鹽埕埔庄兩個聚落,日本人實施市區改正,鹽田化為道路,「後壁港」修整成一條寬敞的排水道,便是大溝頂的前身。戰後,城鄉移民湧進港邊的鹽埕討生活,為了解決人口過剩、腹地不足,加上常有孩子跌進水道等問題,1954年,市議員陳銀櫃便向市政府提出申請,將貫通全區的「大溝仔」鋪上蓋,再用木板、水泥瓦搭建一排商店街,分租給攤商。



「政府那時陣是一段一段做,幾年後才做到堀江商場那邊。」一個老攤商說,許多澎湖、台南和嘉義一帶的年輕人到鹽埕闖蕩,在溝仔旁邊自行搭建攤位做生意,政府整頓後,才被配入大溝頂市場營業,「每一段都有分區,入口處用洗石子做成簡單的牌樓,從頭前那邊開始,有興華、七賢、富野、大公、新樂和堀江六個商場,還有銜接菜市場的。」

大溝頂商場全長約850公尺,多數攤商在這裏賣小吃、布料、百貨和舶來品,「幾乎包辦所有出生到死亡的民生必需。」賣「老人嫁妝」的外省伯伯說。這個河道上的商店獲得空前成功,居民流傳一句俗諺「郭萬枝的酒甌,陳銀櫃的水溝,蔣金聰的砂包」來形容大溝頂的「創舉」。據說,當時南部也出現兩個大溝頂,一個消失在澎湖馬公,另一個則是面臨拆遷的旗山太平商場,都是因此仿效。「民國五零到七零年代,我們這尚風光的時陣,走道在商店街中央,前後門都可以打開作生意。從南部各縣市來的客人,把兩公尺寬的走廊擠滿人潮,過年期間幾乎沒辦法休息,要二十四小時營業,貨一鋪上就賣完,累了就睡在上面倉庫,錢收到算不完。」接著,他用手指了磨石子地板上的長形小洞,是組合鐵捲門框的方孔,市場改建後還保留到現在。「民國六十四年,市場重建成全鐵皮,商店換在中間,背對背,走道移到兩邊。不好逛,客人也變少。」伯伯補充。

最初始走道在中間的樣貌仍可在大溝頂的興華集中商場看到

大溝逸事 01:大溝上頭 

文/曾國鈞

現今的大溝頂原是條清澈河水的支流,舊稱後壁港,而隨著鹽埕經濟的發展,曾幾何時乾淨的河流,已變成人人避而遠之的大水溝,美麗的身影逐漸消失在時代中。民國四十三年,政府通過陳銀櫃市議員的提案,在這條大水溝上加蓋騰出空間,將兩旁的攤商集結在此成為商場以便政府管理。提案通過後,這條大水溝陸陸續續搭上棚架、填上水泥,攤販們便開始在這裡做起生意。在最後的商場「崛江」加蓋完成後,加上鄰近高雄港的關係而成為世界各地舶來品的聚集地,大溝頂的名氣與人潮更在當時到達巔峰。

第一公有市場內的美蘭百貨



大溝逸事 02:木製混水泥

文/邱承漢

大溝頂在不同時期的格局與材質均有所轉變,其中多數居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從原本「面對面」的兩列狹小商店街,合併成「背靠背」的一列寬闊商店街,許多店家甚至認為那是大溝頂由繁榮轉趨衰退的轉折點; 也有部分人提及大溝頂主結構原為木製,後期隨著建材改變也慢慢改建為水泥鋼筋。

目前部分路段(尤以興華市場為主)仍可看到面對面配置的木製建築大溝頂樣貌,建議可親身到裡頭走一趟,可清楚了解過去的時代樣貌。


大溝逸事 03:店家雖小五臟俱全                     

文/邱承漢

雖然剛開始面對面時許多店家的店面很小只能單純作為店面經營,要睡覺還要等到打烊睡在店舖外,但後來併成背靠背後,店面面積增加,許多店家更是直接店面與住家合一。

例如「藍白旗袍」一家人過往就住在這樣小小的店面裡,半樓仔(閣樓夾層)就住著一家四口,樓下店面隔出一半作為廚房兼浴室,三餐用來煮飯,晚上搖身一變成為燒熱水洗澡的地方,將小小的空間發揮最大效用。

攝影:陳凱貞

延伸閱讀:高雄鹽埕水上人家–大溝頂(下)


書籍介紹:

鹽埕 水上人家
出版發行:参捌旅居

avatar

参捌旅居

一樓座落於鹽埕區崛江商場對面,見證繁華起落的老屋,代表的是傳承與連結精神,是高雄30年代與80年代的連結。從鹽埕區出發,透過居住才能有的深度體驗,結合閱讀、展覽、講座、飲食、旅遊等生活提案,讓旅客能慢慢品嚐這個社區。
網 站: http://3080s.com/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3080s/



一樓座落於鹽埕區崛江商場對面,見證繁華起落的老屋,代表的是傳承與連結精神,是高雄30年代與80年代的連結。從鹽埕區出發,透過居住才能有的深度體驗,結合閱讀、展覽、講座、飲食、旅遊等生活提案,讓旅客能慢慢品嚐這個社區。
網 站 (Website):http://3080s.com/
部落格 (Blog):http://3080s.blogspot.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