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玩、採訪、撰寫:Chiao
編一點點:Christine Lee
台北市政府在2017 年年底,由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主辦的「台北市共融遊戲場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inclusive playground conference in Taiwan)」,認識了來自澳洲雪梨Sturt Noble Associates註一的負責人及設計師LiamNoble,趁中午用餐時間,和他聊了一下,跟他提到自己明年初會有機會訪雪梨,再去向他請益,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當踏上澳洲的土地,我透過e-mail和Liam保持聯繫,但停留雪梨的時間因住宿的問題,遲遲無法確定。他非常希望我可以和他的工作同仁分享「特公盟」在台灣倡議以及已達成的成果,感謝夥伴神人級翻譯把特公盟介紹的簡報譯成英文版本,稍減緩我要使用英文做簡報的壓力。
在正式拜訪Sturt Noble Associates 之前,一定得先到這間公司設計的Wulaba 家庭遊戲場朝聖。我們從住宿點換了兩班公車,才抵達Wulaba 家庭遊戲場,它位於新興的住宅區裡,不是那麼地顯眼,必須穿過高樓,漂亮的彩虹圓柱體才會映入眼簾。
主體遊戲場外的大片草皮,是彩虹圓柱體的延伸,底部的船型設計停泊在彩色大海上,航向綠色星球,星球上的休息區座椅,呼應彩虹圓柱的設計理念。整個遊戲場在視覺上是舒適而搶眼的。順著船型的延伸是消防滑桿、攀爬網和2座鞦韆—鳥巢、一般座椅式,另一個則是包覆式鞦韆。
遊戲場的範圍不大,但它的動線設計,讓整個空間活了起來。Wulaba 家庭遊戲場,雖參考了經典的火箭及發射台(Hills Rockets),卻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且那些經典的火箭遊戲場,其實上方都禁止上去,只剩小小一層溜滑功能,我覺得Wulaba 家庭遊戲場這個參考發想過程註二,很值得讓設計者參與。
我們抵達的那天,天氣非常炎熱,即便在長滑梯出口有小片遮蔭,整個現鋪式地墊還是散發濃濃的熱氣,但沒有任何台灣遊戲場地墊常聞到的異味。
進入彩虹圓柱體有三個通道可選擇,一個是經由船體本身,但較花時間,另外兩個通道都是攀爬網,一個約斜角45 度,一個是直立90 度往上爬。我家兩個小人(1 歲9 個月和3 歲8 個月)都是選擇直立的最短距離。小隻的,爸爸有幫忙,爬上去之後,得挑戰七層平台(黃¾ 圓,藍¼ 圓,綠紫紅橘半圓,黃¾ 圓)才有資格從三層樓高的滑梯溜下來。
我家小人從往上爬需要被爸爸推一把,到全程都能自己來,就這樣來來回回挑戰了n次。有一段時間,身為媽媽的我,還到對面的購物中心獨自買了菜回來。爸爸說,孩子累了,就躲在船身的小洞中休息和吃東西,充好電,再繼續爬繩網溜滑梯,旁邊的攀爬和鞦韆連走都沒有走過去。
我家一歲多的學步兒,在台灣是連自己溜滑梯都會有一點猶豫甚至拒絕的,而來澳洲這些日子,經歷很多高滑梯的洗禮,她愈來愈願意自己嘗試,也愈來愈有能力可以嘗試。剛開始,我家快兩歲的孩子挑戰高滑梯時,媽媽我自己其實都不敢看,都是由爸爸帶著她,我在下方仰著脖子半遮住眼睛半想看(恐怖片的感覺)。
這個歷程,我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拒絕孩子想挑戰的心情,我想起「特公盟御用心理師江淑蓉」分享的「如果孩子沒有經驗過恐懼,那他的大腦就沒有機會知道自己可以調節它。」意思是,如果孩子依據自己的狀態,選擇了可承受的挑戰程度,在過程經驗了恐懼,而藉由嘗試而通過的經驗,大腦學習且理解到:這就是恐懼的訊號和感覺,但我有能力調節且突破、恢復到平穩狀態。這樣的調節經驗,會讓孩子在往後遇到恐懼、害怕、不平穩的情緒/經驗狀態時,能有信心和能力調節身心狀態,這一個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能力。
對此,英屬哥倫比雅大學的人口與公共健康學院助理教授Brussoni(2012)甚至認為,現在孩子能經驗冒險、挑戰的遊戲經驗太少,大腦可以學習調節這類情緒的機會不夠,可能會讓未來憂鬱、焦慮的機率提高註三。」想到這些,我就覺得,我沒有任何理由去剝奪孩子想挑戰的權利。
我也跟孩子現場走一次,首先兩個攀爬網,就有兩種不同的挑戰,孩子能自己選擇。在遊戲現場,就有個日本小女孩挑戰直立式攀爬,到中途選擇放棄,改挑戰另一個斜面的攀爬網,創造了成功的經驗。七層平台入口很窄,每一層上去,對小小孩都不容易,因入口窄的關係,大小孩如在小小孩後頭,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待,另一是幫忙,辛苦地爬上頂層,風景很美,但腳底很麻,看著三層樓的滑梯,真的會懼怕,想臨陣脫逃,為什麼一歲多的小小孩可以一直溜一直溜?
我心裡給自己很多建設,沒溜下去,怎麼能感受三層樓的震撼?怎麼跟別人分享這麼高往下溜的感覺⋯我坐在滑梯入口就定位,又待了一會兒,還好沒人,往下溜的那一刻,心臟都快停了,大概一層樓半才回過神,開始能享受溜滑的樂趣,應該說我的滑梯舒適區是一層樓半高,當然,過程中還是伴隨自己的尖叫聲,這樣真的比較舒壓。
孩子能在一個有挑戰性的遊戲場遊戲,真的非常重要,他們會很專注在自己的身體、尊重這個場域以及尊重在這個場域上的人。後來,來了個大小孩,一直從滑梯出口往上爬,速度非常快,他爸爸幫他看上面有沒有人下來,我家小孩也會大喊:「我要下來了。」(雖然語言不通,但彼此能察覺意圖,也可能是透過滑梯通道的傳遞,那聲音很有趣。)當然,我未滿四歲兒有了楷模可學習,很快地也從滑梯出口往上爬,再溜下來。這樣真的比爬七層平台要輕鬆很多。
Wulaba 家庭遊戲場在船體連接彩虹柱的部分,故意使用跨距非常高的階梯,是要避免有小小孩爬上去,我發現跨距的不同,阻擋不了很想玩的小小孩,我家快兩歲兒,就是用手撐起來,用身體肚子做平衡,成翹翹板狀,一腳先上去,再挪動肚子,讓另一腳上去,顯見兒童的本質是視阻礙為挑戰。
最後,我們玩到快天黑才回去,媽爸都累了,小人還ㄧ直喊下次還要再來。但是因為太多公園要走,我們只去了這麼一次。
正式拜訪Sturt Noble Associates 和Liam 是幾天後的事,才發現其實公司在雪梨中國城附近,之前走在中國城應該有經過,建築物外觀很有現代感,辦公室就是大樓內的一個單位,比我想像中的小很多。
一到門口,Wulaba 家庭遊戲場的彩虹圓柱溜滑梯海報就貼在門後的走道,因為門上方是透明玻璃,一眼就能看到,我就像小粉絲一樣,很興奮地在門外和那張海報合照,Liam 已在等我們,有點熟悉感,又有點陌生,因為Liam 把頭髮剪了,又蓄起鬍子來,我跟他說,你現在的樣子充滿了異國風情。
看著牆上的海報,馬上問他,上方是有名的火箭和發射台造型(Hills Rockets),下方的水泥平台是船的造型嗎?「是哦!」Liam 笑著回答。「船型內部的秘密小洞為何要用現舖式橡膠地墊當底?」「就鋪面用剩的,我就把它黏在下方。」Liam 一貫地大笑回答。有時候,設計中的小驚喜,就是「廢物利用」的概念。
寒喧之後,他介紹同仁讓我們認識,又很親切地分享他的下午茶小蛋糕(真的是「小」蛋糕)給同行的小人,辦公室是開放空間,有隔兩個小空間供開會討論。老公帶著小人到大間的會議室等候,而我則在開放空間和Stuart Noble Associates 的員工介紹特公盟和在臺灣目前的遊戲場變化。
SNA:這遊具看起來很不錯,為什要拆?(看著萬華區青年公園已拆遊具照片)
我:因為它不符合台灣CNS 法規。
SNA:這些真的都不是同一座?(看著一個個罐頭遊具的照片)
我:不是哦!這是各地盟友拍來的,下方有註記地點。
SNA:你們參與改善後的公園,應該很受到歡迎。
我:是哦!假日一到就人擠人,台灣真的很缺乏好玩的遊戲場。
我:我看澳洲某一些郊區的遊戲場鞦韆,其實使用範圍都不夠,為何可留著?
SNA:基本上,遊戲場一定要符合澳洲法規,但可能因各州預算,而有汰換時間表。
SNA:我們很認同你們提出來的「使用者參與」這一塊,因為我們目前只有做到跟業主和合約商有完善的溝通。
我:你們的業主(政府)很有概念啊!而且你們的遊戲場很多元又好玩。
SNA:這些鬆散素材很好,但放在遊戲場就需考量管理問題。
我:所以目前在台灣,我們還找不到場域可以實現。
SNA:這繩網遊戲場很有特色和變化,但強度如何?(看著樹德公園的照片)
我:這公園很受歡迎,不過開放的前幾週,因人數負荷,修繕了好幾次。
SNA:這公園很有在地特色,但使用年齡可能偏低。(朝陽公園)
我:看網路上大家的分享,就是造型很討喜,也符合在地特色,但大孩子可能會攀爬鈕扣獅的其它部分,就可能會損壞,也會擔心孩子受傷。
結束後,Liam 的同事打開了Google地圖,分享了好多雪梨有趣的公園,例如:Blaxland Riverside Park、The Ian Potter Children’s Wild Play Garden…等,好驚訝他們對雪梨公園的了解。把握兩小時的短暫拜訪,我私下問了Liam 有沒有什麼對特公盟的建議,他說:「你們真的很棒,可以這樣由下而上地帶起改變。」又再問了:「台灣現在的遊戲場追求共融設計,但最大的難題是對孩子的遊戲本身而言,仍舊沒有挑戰性,你如何看這一塊?」Liam 覺得,重要的還是平衡,還是回到一個城市的遊戲策略(Play Strategy),各方面要兼容並蓄。
兩個小時的拜訪,真的太短了,十分希望從一個專業景觀建築設計團隊聽到的想法,但對方也非常想要認識和瞭解特公盟的經驗和案例,光是我自己分享,就佔了三分之二的時間。不過,我倒是有發現,即便Sturt Noble Associates 內能使用的辦公空間真的很小,也並沒有任何專屬兒童的空間,但他們的人對孩子真的好友善,我家小孩還玩起會議室內的碎紙機和切紙機,他們進出會議室,也都會跟小孩互動。而且更令我驚訝的是,他們只有一個對遊戲場法規比較了解的女設計師,依然可以設計出這麼有趣的遊戲場,這其中Sturt Noble Associates 真的做到和各方人士很完善的溝通,包含對材料廠商和公共藝術家,而大家都知道藝術家有一定的堅持,卻依舊合作愉快,這就是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攜手的「夥伴精神(Partnership)」。
提到一起為了一個目標而攜手的夥伴精神,不免回想起Liam 在「台北市共融遊戲場國際研討會」上分享的「土地正義(Land Justice)」,他當時突然一改詼諧風格,感性地說道:「在Wulaba 家庭遊戲場揭幕啟用當天,是由當地原住民族代表焚燒尤加利葉,裊裊煙霧,為這個新建社區中心開放空間祈福,同時並宣告:『這塊原本是我們的土地,但我們現在很樂意交給大家來使用。』」
在公共空間使用資源角力拉扯下,台灣都會區域地小人稠,公私用地的公民使用權利意識含糊,不知道要進展多久,才可能跳開現狀的弱弱相殘,談及傳統領域(Traditional Fields)和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層面呢?而由當地原住民族代表焚燒尤加利葉這一個儀式,不就是「共好」的典範和對大自然真誠的祝福嗎註四?
從Wulaba 家庭遊戲場親玩,到拜訪設計Wulaba 家庭遊戲場的公司,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如果一個社會的氛圍,對孩子是友善的,那遊戲場自然會考量孩子需要的發展。離開台灣一陣子,再從一個文化全然不同的國家回到自己的國家,我其實有感受到台灣整個社會,對孩子的友善度,是有進步的,雖然相形稍慢,但大家一定要一直一直一直前進。
註一:http://www.sturtnoble.com.au/
註二:有關於Wulaba 家庭遊戲場的設計理念,推薦閱讀由「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發行,李怡貞老師所撰寫的《玩遊戲,瘋設計》。
註三:Brussoni (2012). Risky Play and Children’s Safety: Balancing Priorities for Optimal Child Development.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2 Sep; 9(9): 3134–3148.
註四:文中提及的兒童友善、傳統領域/土地正義和轉型正義,讓我們一定要想起特公盟剛成立時,啟發我們幾個核心成員心智的幸佳慧。僅以一個兒童歡笑的遊戲空間案例文章,獻給你,阿慧。
Chiao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