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ecycle」到「upcycle」:帶領生態城市進化的材料科技

文/林穎資

編註:本編文章收入至忠泰集團編輯的《AAA城市藝術生活誌 3:傳感城市 透視未來》一書中,經同意後轉載。

原本被視為「豆腐渣」的廢棄材,在材料創新研發的研究下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帶領永續城市進化的「黃金」? 泰國 Kasetsart 大學副教授 Singh Intrachooto 所領導MQDC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創新中心,長期關注產業廢棄物質材料升級的研究與創新,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直送生產線與工地現場,重新定義「回收再生」和「永續城市發展」的關係。

營建廢材如何成為永續城市的黃金?

紀錄片「紐約大國民」的開頭提到,過去百年隨著科技演進的大規模營建地景:水泥叢林、高速公路、新市鎮開發,已經急速消耗地球數億年來累積的資源;而現有的建築營建方式,不僅破壞自然環境,同時也在營建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棄物,若繼續採取相同模式,地球資源將在百年內被消耗殆盡。換句話說,若世界上每多一棟建築,都是資源的大量消耗,作為建築師,該如何找到自身專業與環境價值的平衡?

身兼泰國OSISU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MQDC的可持續發展研究與創新中心及Kasetsart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同時也是多個生態設計研究中心顧問的Singh Intrachooto博士,結合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創新,將產業廢棄物處理的態度從「recycle」推往「upcycle」的實踐。

Singh Intrachooto在華文的相關報導裡,以使用回收咖啡渣與建築廢棄木料製作再生家具「涼感設計師」為人所知。然而Singh Intrachooto對生態設計的貢獻,遠遠不僅只於此。

在一篇CNN的訪談裡,Singh Intrachooto 提到,在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Design Technology 博士學位後,回到泰國任教,並逐漸地展開建築師業務。當時他在大學教授的領域是關於營建創新與友善環境責任設計,與此同時,他也在自己參與的建築設計現場,看到建築營建過程所生產巨量的廢棄物 — 即便設計施工的各個流程符合綠建築的規定。他驚覺到營造現場的現實與自己所教授的理念竟如此相悖,因而決定投入建築廢棄物再生的研究與實踐領域。Singh Intrachooto 踏出的第一步,便是與支持自己理念的業主合作,開設OSISU建築設計事務所,優化營建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處理流程。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從工地現場與工人溝通、如何在施工過程中便進行廢棄物分類管理、建立廢棄物/可回收建材銀行、到將廢棄材料使用在家具設計並獲得獎項,這些環節背後有著一連串看不見的努力,然而對 Singh Intrachooto 而言,這才是不愧對自己、接地氣的環境友善設計實踐。

 Singh Intrachooto博士

推動低耗永續設計,從打造再生系統開始

近年 Singh Intrachooto 投身產業廢棄物質再生領域,橫跨學術與實務,領導Creative Center for Eco-design & Scrap Lab、Magnolia Quality Development Co., Ltd (MQDC) 等產學組織,以「upcycle」的概念推動廢棄材料再生的研究。

「upcycle」的概念比回收(recycle)更上一層樓,科技的進步使得傳統的「回收」與「再利用」不再是再生紙與壓縮木料,而是透過系統性的物質流管理與材料再生科技的升級創新,讓產業廢棄物在被使用階段便能有系統地分類、避免與其他廢棄物混合造成後端管理困難;接著不同類別的廢棄物將被投入不同的再生材料生產線,循環進入下一輪的物質生產。這樣的概念,將傳統綠建築領域中的廢棄物回收或是使用特定協會認證的綠建材…等對於建材的永續認定,升級到透過建築科技的協助,在開發規劃、營建施工流程設計納入使用建築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甚至農業生產廢棄物。

也就是說,生態友善的建築不只是可以與科技的進步共存,科技進步的推動更是為了服務生態友善、降低資源消耗的永續設計。2018年中於曼谷甫啟動的大型房地產開發案 the Forestias,在 Singh Intrachooto 與其團隊的協助下,首度將塑膠廢棄物導入,將使用超過 160 噸的塑膠廢棄再生建材,應用於基地道路鋪面、景觀元素的設計。Singh Intrachooto 受訪表示,通過系統性的流程設計,通盤考慮材料、施工中流程、施工後維護與預算管理,希望將泰國的綠建築朝真正的永續與宜居推進。


OSISU為新開業的Siam Discovery設計具有環保意識的戶外家具「Download」,靈感來自於網路世界常見的下載符號,座位具有彈性,可自由變換不同配置,以不設限的姿態與都市共存。



書籍介紹:

AAA城市藝術生活誌 3:傳感城市 透視未來

作者:忠泰建築 / 編
出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