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超級南・聽

文/圖 :楊欽榮 Noel Yang

開始喜歡近五年來台灣主辦的各項國內設計主場,不論是台灣文化博覽會、台灣設計展、各地縣府遍地開花的藝術季、設計節等,都看見了從「單一設計的成品展示」延伸到「共創的跨域合作」。這不僅代表著科技與資訊的傳達迅速、多學門領域的專業可以在不同載體和契機上鏈結,發展出倍數加值的顯學,更代表著思維、技術和團隊溝通都邁向了一種「跨界綜合表述一種議題」的趨勢。本次筆者除了親臨體驗超級南會場,更以「聆聽」的角度來體驗策展的內涵。

圖一、2019年台灣設計展主視覺與手冊

超級市場原音重現

2019年台灣設計展主展區台糖縣民公園,由知名的朱志康空間規劃團隊所策劃,根據台灣人熟悉的「超級市場」場域,透過空間、光線、物件與聲響搬進了2000坪的空間內,在這個臨時搭建卻有剛開幕經營幻覺的超市,「台味與台聲」就從環繞主展區的「超級假期」手推車裝置藝術,緩緩卻幽默地,透過軌道的摩擦聲,如同遊樂場裡的雲霄飛車一樣帶來緩緩地問候,雖然速度不比雲霄飛車,但這種空間與動態視聽策展的成果,的確讓展區一進大門,就十足成為熱情的「超級南」設計超市。策展團隊稱呼的「雲霄推車」,其運作的軌道技術設計製成,由雙龍園布袋戲團吳泳興團主操刀製作;李其霖照明設計師運用合成紙卡材質製作新的燈罩,使現場的整體光線成為各色階的暖色光源,非常舒適。

圖二、超級市場的「雲霄推車」動態展示與軌道

在整體的主展場空間內,除了視覺圖像設計與主題的契合度,在聲音層面,「人群迴盪的雜亂聲」更呼應了「超級市場」的音頻程度;幸好倉庫空間寬敞與光線明亮、加上主辦單位的場內人數控制與動線規劃,讓超級市場的「聲音」重現,但少了傳統市場的「超級擠」,是在看展的前提下保有的一大優勢。「市場聲音的重現」與主題的契合度,並不會讓一般民眾特別留意,因為「公共空間的雜亂聲」是一種潛意識的認知,相對於吵雜,我們比較會去關注「雲霄推車」的行進,是否有其他的聲響;很可惜地在整體平均約72分貝的音環境下,推車在軌道的行進摩擦聲顯得非常微小,需要在百米內的距離才能夠聽見匡啷的聲響以及沈穩的傳送震動聲,在以「推動購物車」為主打的動態策展中,「聲音」顯得更難處理,因為除了控管音源、接收者和環境音之外,也要考量活動當下的各種聲音反射與迴響,如果將欲凸顯的音源放大,是否也會讓整體的空間舒適度降低呢?這是一進展場的聲音體驗。

叫賣現場的魅力

徒步十幾步後,就是首要的「屏東西」展區。本區由擅長設計連結在地產業與日常生活的無氏製作負責人吳孝儒擔任策展人,主軸為連結並展現屏東特色產業,並以圖像再設計的檸檬、鳳梨、香蕉、咖啡、可可、紅藜6種農產,透過物件展示與資訊圖像化,豐厚的視覺資訊讓民眾獲得屏東農業從傳統走向國際、創新脈絡的在地能量。印象深刻的是入口處的解說員,固定式的兩分鐘簡介,在方陣內以叫賣的形式開始介紹展場概念;儘管民眾在解說員的介紹下,目光集中在創新的紙箱上,我卻沈浸於解說員透過耳戴式的擴音機,以多雜訊的音質解說的當下,還真有像市場買賣的聲音,大聲嚷嚷地訴說著產品的特色,偶而電磁波的干擾還會激起刺耳的高頻聲,讓我們眨了眼忍耐了1毫秒瞬間,爾後才發現,這反應果然真的在菜市場啊!

圖三、屏東西的入口導覽人員如同叫賣商品模式進行導覽

往後方行走,發現在一個民眾可坐在箱籃上的區域,前方正是一位標準的家庭主婦正賣力地透過垂掛在脖子上的麥克風講解料理的步驟,旁邊圍著更多好奇的孩童與認真的婆婆媽媽,看著這位主講人如何從一盤盤屏東產物料理成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其餘的先生、男主人大多是坐在紙箱上看看文宣,在料理臺前方坐著等待此時此刻的料理時間結束;在這個空間內,猶如看著美食料理節目的現場版,不時重複步驟的教學聲音、料理爆香與切剁的聲響,都在整個料理平台上,播放一曲食物的聲音變奏曲。豐富的聲音層次也可以透過食材的準備、配料、切剁與烹煮,營造不同階段的聲響,往往在料理最終階段來到了色(視覺)、香 ( 嗅覺 ) 、味 ( 味覺 ) 、響 ( 聽覺 ) 等多重感官的精彩結局!

圖四、營養學堂的解說員正賣力介紹料理步驟,而民眾可坐在紙箱上

時代與物件的洪流之聲

「屏東YA」算是我最有興趣的展區,由蚯蚓文化游智維總經理擔任策展人,擅長運用「地方故事與文化」轉述與創新再現的游經理,果然創造了極佳的體驗效果;展區整體將藉由「物件與事件的轉換」,以全新的角度觀看屏東的秘境景點與地方,而發生在每個角落的故事,都可以藉由超級市場的紅外線掃瞄器互動,提供了跳脫以往展內文宣載體的文字故事,即用即讀的閱讀效果,除了有新的體驗感之外,透過自身的喜愛而主動了解這片土地,打開對屏東的想像,才是策展人想傳達的目的。

圖五、「屏東YA」展區路口意象由屏東各溪流為指引

圖六、「屏東YA」展區以活潑熱鬧的字體設計作指引

當我們從策展團隊精心規劃的七道水流的入口處時,主動的選取任何一種河川,就如同我們對於這片土地的認知程度,可能具有情感轉移、回憶延伸,也有知識性的選取或隨機的喜好,無論如何當我們選到一條流域時,策展團隊在進入水道中安排了一個重複播放屏東七個不同族群打招呼方言聲響,創意與在地意義十足,惟設備的音質以及音量,和現場寬敞倉庫與人群聲音無法抗衡,近乎聽不見這些微弱的聲音,有那麼美中不足;如果河流聲響與族群問候的聲音成為入口鮮明的主體,我想這樣的聲音體驗也不妨為一種未來展示的思考模式:不僅僅是分貝的高與低,而是綜合探討如何營造聲音在周邊空間環境主題的凸顯、契合度,同時具有高音質的聲音播放,也能將音源與周邊聲響融合性的立體呈現,進而打破策展僅運用「播放器」再現聲音的單一原則。

圖七、路口走道以擴音重複播放各族群問候方言聲

圖八、物件展示中有規劃「聽故事」的聲音記錄再現

進入展區主要多重廊道後,從故事物件、故事文化、故事地點和宗教,豐富的傳統、族群特色、祭典與常民物件,簡單卻親切地陳列在高低的平台上,而參觀者藉由一條條路線的指引、以及展示台前的藍色文字提示牌進入一種「體驗與選取」的購物遊戲:當我們對於眼前的物件、文字卡上的文案提示有興趣,就拿著這個藍色購物牌到結帳的條碼掃描器前,親自使用會發出「嗶嗶」聲響的紅外線儀器後,就等著列印出該物件的詳細地點、內容和策展呈述,非常具有新意。在整個廊道中,有幾面運用復古黑白照片,以木片燈箱形式吊掛半罩式耳機供參觀者聆聽,從傳統的歌謠演唱現場、祭典的歡騰環境聲響、常民耆老訪談的故事記錄,皆以「聲音」作為主要傳達載體;於是,在這個展區中,「聲音」的再現模式,聆聽體驗讓我們可以追溯、想像過去的場景與時空背景演變,也可以透過類似訪談的細微原音記錄,從口氣、方言中了解情感的寄託與緬懷;如果這一段段的聲音聆聽片段可以帶給我們過去事件的回顧,那「屏東YA」的展區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聲音片段,運用策展的互動,將各族群方言、超市掃描機、水流瓶罐與人群通道共鳴音軌劃進當代的聲音地景;如此回首目前還存在、習以為常的聲音,在未來的某個時空,也許也僅剩下如同展場中燈箱照片靜態呈現、用耳機聆聽幾分鐘的聲音資訊了。

圖九、場內運用生活經驗型的掃描聲、物件展示與聆聽錄音片段進行互動

圖十、運用燈箱照片搭配聲音記錄再現的策展

聲景的再現與寂靜

策展著重的是議題的體驗與再現呈述,技法與技術、空間與感知都是作為一個策展團隊在展前進行多番討論與聚焦成型的結果。在這次台灣設計展「超級南」主展區,除了上述的展區具有聲音體驗與互動的概念外,其「如何讓聲音成為策展的凸顯性」也可從這些展場的每個角落窺見現今策展的多元感官體現實務。

聲音地景的尺度沒有限制,從一個水瓶、一個裝置、一個展間到一個聚落,都有可能再現或形塑一個地域性的聲音地景,也因為有了文化、故事與聲音,才能夠將描繪一段情感立體化,注入更多層次的時代背景與意義;相較於主展場的聲音與環境聲響置入營造,設計展的另一個菸廠展區工廠內部則成為一種「巨大卻寂靜的聲音地景」:具有多種大型機械、鐵皮與渦輪的錐形機具、矗立在高聳的室內菸廠裡,如此寂靜地彷彿場內的聲響著實地沉睡在過去時代的歷史中,僅存的,只剩人群的嬉鬧聲音、導覽人員的擴音聲迴盪與無盡的泛黃光線,緩緩地投射在整個工地,伴隨著零分貝飄動的塵埃;這種風華歲月所遺留下的大型機械,偶爾迴盪了敲響某部分金屬的空蕩共鳴聲,也算是另一種寂靜聲景的再現。

圖十一、菸廠展區的機具工廠具有寂靜、人聲迴盪的聲音地景

我想,聲音地景在策展中的巧妙地置入播放或保有寂靜空間感知,除了開啟具有創造感官體驗的新意之外,透過聲音的「氛圍」形塑展示情感,其實也是策展者刻意留在每個展場角落中,以具有經驗導向的軟、硬體聲響告訴我們:聲音的靜默、高低與起伏,終究來自於人、物件與時代共存洪流中的起、承、轉、合。


avatar

楊欽榮 Noel Yang

楊欽榮(Noel Yang)多年研究地方聲音地景(Soundscape)與文化田野調查、視覺設計的與實驗性策展專案執行。2015年於臺南創立「目目文創」(ViVo Creation Design Studio)至今,開始將南部地區「聲音地景」文化與創意,置入國內外產業、學術交流與實驗性跨域策展:舉凡老爺行旅年度策展、台灣設計展、台灣文博會、日本大阪公會堂、香港等地,並榮獲多項國際金點設計、文化部文創之星等多項設計入選、優秀獎項。期盼未來地方能透過「聲景」的切入面,深入地思考現在、過去與未來的城市生活、文化與資源體現的新感官,是否能將聲音的經驗聆聽,賦予城市紋理保存再生的價值中提供嶄新的思維。

楊欽榮(Noel Yang)多年研究地方聲音地景(Soundscape)與文化田野調查、視覺設計的與實驗性策展專案執行。2015年於臺南創立「目目文創」(ViVo Creation Design Studio)至今,開始將南部地區「聲音地景」文化與創意,置入國內外產業、學術交流與實驗性跨域策展:舉凡老爺行旅年度策展、台灣設計展、台灣文博會、日本大阪公會堂、香港等地,並榮獲多項國際金點設計、文化部文創之星等多項設計入選、優秀獎項。期盼未來地方能透過「聲景」的切入面,深入地思考現在、過去與未來的城市生活、文化與資源體現的新感官,是否能將聲音的經驗聆聽,賦予城市紋理保存再生的價值中提供嶄新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