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自然就在社區裡,社區就在自然中 —讓孩子能在都市公園自然遊戲

文:鄭婉琪
圖:鄭婉琪、謝亞珊、Christine Lee

花園新城,是台灣第一個山坡地社區,以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著稱

社區就在自然中

我所居住的花園新城,已經有五十年歷史,這個台灣第一個山坡地社區,以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環境著稱。當年這個社區在建造時,有個特別的設計是:「不是你家有花園,而是你家就在花園裡。」花園新城這四個字,就是這樣來的吧?

因為這樣的設計,這個山坡地社區,不只是附近有山而已,而是在社區之中,保有了很多的綠地,也注重住在這裡面的人們如何在自然中生活。

花園新城社區在建造時,有許多融合自然的巧思。例如,社區有楓香大道,這種樹,冬天會落葉,透下陽光,夏天會有綠蔭。又例如,整個社區隱身在樹林中,一般看不太來,這個社區原來也有一千戶之多。在這樣的社區成長的孩子,童年裡有特別多在自然中遊戲的記憶。

自然就在社區裡

花園新城社區成長的孩子,童年裡有特別多在自然中遊戲的記憶

如果聽到大冠鷲的聲音,就知道今天是個晴朗的天氣。我們帶小孩這樣聆聽,大冠鷲的聲音就會寫進他們的童年記憶中。

如果看到台灣藍鵲開始徘徊,那麼楓香樹也要從嫩綠變成翠綠了。那時得帶孩子抬頭尋找藍鵲的巢,並且先跟孩子預告,也許她會過來啄妳一下。會有點嚇到,但是不用怕,她告訴你,寶寶在這邊你不要靠近。

早上,紫嘯鶇像是煞車一樣劃破天空;紅嘴黑鵯叫聲,像是撒嬌的貓咪。

幼兒的自然遊戲

我們的幼兒園老師們,會記得四季的何時,哪邊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吃、去看、去玩的自然。

三月,可以找桑椹;五月,可以到溪邊看看楊梅熟了嗎?

四月,後山滿山的油桐花開過後,蟬聲也隨著相思樹黃色的花、粉紅色酸藤的花,一起來到。那時,是的,我們跟小孩可以有個暗號:蟬聲出來時,我們可以到溪邊玩水了。

花園新城的孩子,最愛玩水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社區山谷的蘭溪,一個是社區公園的池塘。蘭溪是條漂亮的小溪,夏天社區小孩沒有游泳池可以去,就近就是去蘭溪。那公園池塘玩什麼?我們社區相傳的傳統,是可以在公園池塘邊直接趴下撈蟾蜍蝌蚪。

桐溪自然遊戲場裡,也和花園新城公園的池塘一樣,孩子直接在池邊趴下撈蟾蜍蝌蚪

土坡,對我們來說也是遊戲的地方。野地的土坡,沒有那麼多禁止,我們可以爬草坡、溜草坡。這邊的土比較黏,所以我也愛跟孩子挖土,捏土球。

連在一塊空地上,挖出一個洞,都是一件極好玩的事。帶幼兒時,我有一招,就是帶幾把小鏟子,在一塊空地上挖著。「這地下有什麼呢?」我蹲下來一邊挖著,孩子也跟著我好奇地挖了起來。

我們撿拾各種自然物。小朋友很愛「尋找東西」以及「擁有東西」。我們的幼兒園老師們會這樣跟小孩玩著:今天去路上找什麼樣的東西?某種形狀的葉子,某些種子。你找到一個,我找到一個。大自然中,幼兒的模仿比較不會造成「搶東西」,因為我們再找就有。在自然中,人的本能,比較不會造成衝突,這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原來人的幼兒,原來是這樣發展與學習著。

花瓣指甲、好玩斜面撿滾滾油桐花果實,把黏黏泥土當作食材來烹煮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會動的東西。昆蟲是很多孩子的最愛。抓蚱蜢、鍬形蟲、獨角仙,小朋友可能把這些當作他們可以獵捕的小獵物,滿足著孩子喜歡觀察「動的東西」的需求。山坡形成的斜面,也是好玩的地方,撿一些會滾的東西,例如油桐花的果實,或是一段竹子,滾滾滾好像一個大型的彈珠台,小孩總是會一邊看、一邊說:「再玩一次。」

住在這樣的社區中,孩子視力發展得比都市裡的孩子好很多。他們的眼睛有機會去發現自然。

在這樣的社區中,孩子是可以蹲下來,就發現一個小宇宙。因為自然是活的,是有機的,變化中能尋得規律。這些,正是幼兒遊戲的核心。可以找出規律、可以好奇探究,不會對孩子太刺激或是產生太大威脅,像個溫柔的玩物。

住在這樣一個在自然的社區中,小孩的遊戲也就在生活之中。

讓孩子能在公園自然遊戲

然而在一般的都市綠地,或是公園、遊戲場中,這種最美好簡單的自然,遇到最大的困難可能是:「自然很難維護」。例如,需要注意狗大便、需要注意蟲害。需要把落葉掃乾淨、不能有太自然的「生態」存在公園或是綠地之中,因為那樣「不好管理」。

如果我們要把「自然遊戲」的理念帶回都市的綠地、公園之中,那麼需要再設計的,可能不是硬體的設施,而是軟體的設計。怎麼樣讓落葉歸地?怎麼樣能讓人更認識生態?怎麼樣可以解決沙坑或是自然素材中的狗大便問題?怎麼樣讓使用者知道,這些自然遊戲,對於孩子的發展有何重要?

我其實也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自然與維護的兩難問題。但以我所知道的知識與做法,來看待如何在都市中保有自然遊戲的空間,可能就要從
「自然遊戲需要怎樣的自然環境?」
「這個環境的自然與清潔標準是什麼?」
「如何一同找出一些達成這個新共識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來做討論與分析。

有一年,我去參與了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一場研討會,談兒童冒險遊戲場。記得那一年,教授跟我說想要倡議這樣的觀念,而台灣還蠻缺乏這樣實踐的例子。一般來說,遊戲場都因為有安全標準要執行,所以變成罐頭化。那時我想,要把公園變成不罐頭化,還蠻難的啊,要做很多社會溝通、要去修改很多法令等。不過,後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展現了讓我驚呆了的實力,所以從這樣的歷程來看,讓公園保有多一些自然遊戲的可能,要在台灣社會真的落實,也並不困難。

自然遊戲的軟體建議

台灣社會目前算是重視幼兒的遊戲空間。少子化啊,能多做一些幼兒友善的環境,社會有共識,我想政府這一關也就大概能順從民意。可能是原來對於幼兒自然遊戲的觀念與倡議還不夠,而是覺得,最好就是像室內親子館這樣,乾乾淨淨,隨時消毒。「土髒髒的」、「落葉髒髒的」、「毛毛蟲有毒」、「樹枝會戳到眼睛」。因此公園得掃掉落葉,鋪上橡膠、蟲要被殺掉(生態因此也受到影響)。

如果能重新討論,把自然遊戲原則放到公園設計與維護原則之中,最終我們也能在都市中讓孩子自然遊戲。多觀察原本這個公園的生態,找懂生態的人,懂自然循環的人,一起來看看這個公園基地可以怎樣營造更好的生態。

把這些故事講給親子一起聽。孩子會知道,哪邊可以有蚯蚓的家,落葉可以怎麼樣變成土地的養分。維護這個自然公園,會有哪些工作要做?把這些工作,也設計成孩子自然遊戲或是親子共同照顧土地的一個任務。

每季有一位召集人,依據這個自然遊戲公園設立的原則與做事方式,負責召集一群志工,依據設計好的工作流程,認領工作與完成任務。附近的學校、幼兒園也可以一同來認領工作。

自然遊戲空間的共同維養

例如,可以在沙坑旁,弄個種瓜的地方,堆肥的土壤可以變成種瓜的養分,而搭起的棚架可以讓孩子玩沙時可以當作遮蔭。瓜類很適合小朋友觀察,因為它的生長變化快,又有完整的開花結果的過程。種瓜的地方,旁邊可以留了一個洞,讓鏟到的狗大便,可以埋在這裡面。整個維護的設計,可以拍成一段影片,讓來公園的人知道。同時也可以建造一個臉書社團等,讓有待解決的問題,都可以被提出來,然後再每月一起腦力激盪想對應方式。

這些社區參與的部分,也可以由政府提相應預算,就像文化局過去的社區營造計畫一樣,讓社區居民可以提案與參與。公園是一個社區參與重要的場所,整合硬體的設計、公園的維護、社區的參與,讓台灣都市裡的公園有更多自然的元素被保留,讓孩子的童年有更多的自然遊戲,是個可以被實現出來的美好價值。

社區的自然空間裡遊戲,土地、石頭、落葉、昆蟲、植物,自然豐富、多樣而有規律

土地、石頭、落葉、昆蟲、植物。帶著幼兒在這樣的公園玩時,我會撿一片葉子給兩歲幼兒,說:「給你一片。」我們一人一片葉子,我說:「這片葉子是橘色的。」兩歲的幼兒大概會笑著說:「我的也是。」在自然中,很多遊戲很簡單,但是卻是對上人發展的需要。

自然豐富、多樣而有規律,幼兒若是兩、三位,這樣一起跟旁邊的大人玩,模仿著、認知發展著、心裡也安頓著。這個,就是自然遊戲能給孩子的幸福圓滿。


avatar

鄭婉琪

現任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社會學背景,但卻能用溫柔的方式理解孩子,找出和孩子連結的方式,陪著每一個孩子探索、遊戲、學習及成長。 同時身兼多職,通泉草幼兒園、之道學習、桐溪自然遊戲場、親子森林及綠蘊文創 負責人。曾是新店花園新城社區赤皮仔自學團發起人。

現任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社會學背景,但卻能用溫柔的方式理解孩子,找出和孩子連結的方式,陪著每一個孩子探索、遊戲、學習及成長。

同時身兼多職,通泉草幼兒園、之道學習、桐溪自然遊戲場、親子森林及綠蘊文創 負責人。曾是新店花園新城社區赤皮仔自學團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