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循環經濟從「物質流」下手 環保署、經濟部聯手促產業轉型

本文為 環境資訊中心 2019 台灣循環經濟系列報導,經授權後轉載,原文為 推循環經濟從「物質流」下手 環保署、經濟部聯手促產業轉型

2019 年 11 月 27 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經常被認為是光譜兩端的衝突立場,不過,攤開環保署創立近 50 年來的大事記,也曾有過兩次和經濟部的密切合作。在 1998 年時,為因應「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承諾,前環保署署長蔡勳雄任內與經濟部共同招開全國能源會議、制定二氧化碳減量目標。而第二次則在時隔 20 年後,為推動「循環經濟」,環保署與經濟部再次聯手合作。

經濟部以產業轉型與接軌國際為目標,希望大力推動產業朝向循環經濟轉型,搭建媒合產、管、學的平台,統整物質流大數據,確立苛責機制,借助國營事業帶動產業轉型。

環保署則以永續發展為目標,分別透過金屬、有機、塑膠、建築、石化等不同產業類別的需求進行輔導,串聯上中下游業者,讓錯置的廢棄物可以成為資源,同時減少資源的耗損與廢棄物的產生,進而減輕環境負擔。

環保署舉行 2019 台灣循環經濟高峰會,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界對循環經濟提出各自的挑戰與展望。孫文臨攝

台灣仰賴進口資源 循環經濟或將成未來轉機

台灣循環經濟高峰會上,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表示,全球天然資源耗盡是不爭的事實,台灣是一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島國,大部分的原物料都需要仰賴進口,「台灣有 76% 的資源須進口,特別是金屬與化石燃料都接近 100% 進口。」他指出,2017 年台灣從國外進口了 2 億 5500 萬噸的資源,只出口 7800 萬噸的產品,根據環保署統計只有 6600 萬噸進入循環再利用。

過去國內生產毛額(GDP)常被視為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掛鉤的重要數據,只要國家經濟成長愈高、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會愈高。然而,賴瑩瑩說,在 1998 年能源大會後,政府與各界積極提出減碳作法,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在 2005 年起開始與經濟成長脫鉤,「顯見這樣的改革並非做不到,經濟可以持續成長,而環境的破壞不會因此擴大。」

賴瑩瑩提到,台灣為接軌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環保署將輔導產業優先使用再生料或可再生之物質,在 2020 年時,達成資源循環利用率提高到 17%、人均物質消費量由 2016 年的 11 噸降至 10.4 噸、一般廢棄物減少 7%、事業廢棄物減少 3%。

台灣總體經濟物質流試算結果。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掌控物質流 盼產業界將問題各個擊破

他進一步解釋,在有機生物質方面,環保署這兩年主要建立厭氧消化、生質能發電廠等;有機化學方面主要則是減塑策略,包含綠色設計的源頭減量、法令引導消費模式的改變、替代物質的增加、加強回收再利用,「過去台灣每人每年使用 800 個塑膠袋,逐步減少到現在 600 個,未來希望持續下降到 200 個。」

此外,賴瑩瑩也提到,有機物料除了塑膠還有紡織與營建,國內的混泥土製造業每年使用 8309 萬噸的資源,但有只有約 5000 萬噸的營建剩餘土石方與營建廢棄物循環使用,未來可以透過分選提高這個使用量,進一步增設建材銀行。」

在無機粒料方面,包含污泥、底渣、飛灰、轉爐石等,每年約會產生 1410 萬噸的廢棄物,賴瑩瑩表示,未來希望能將這些物料分別投入到道路工程、水泥生料、港區填築、回填料等,「水泥廠目前利用率只有 5%,我們正派人與日本取經努力。」他表示,台灣的金屬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我國的銅箔基板產量佔全球 1/3,每年進口 96 萬噸的銅原料,出口 51.9 萬噸的含銅產品,有將近一半的含銅廢棄物,是可以來努力提高循環使用的重要物質。」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說,循環經濟是整個永續發展的環境議題非常重要的工作,「循環經濟降低的資源使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就減去後端處理廢棄物產生的空污,進而減緩緩氣候變遷,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循環系統。」

蔡鴻德說,環保署目前主要針對塑膠、再生粒料、太陽能板等三個面向來積極處理,「希望打造一個平台讓各行各業、各國各界都能來分享經驗,共同盤點各個問題、找出解決方法。」

環保署提出的循環經濟具體目標數字。

循環經濟讓產業轉型 經濟部除了輔導也要讓國營事業做楷模

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陳良棟則表示,循環經濟的轉型有內部的推力與外部的拉力,「內部壓力包含環保署提到的資源仰賴進口、資源昂貴而有限、廢棄物回收與處理價格年年攀升等問題。」他說,外部拉力則是來自國際各大企業的循環經濟目標與要求,「Zara、Google 等國際品牌已經提出零廢棄全循環的目標,台灣產業若要在供應商中保有的競爭力,必須提出可實踐的循環策略。」他強調,循環經濟除了減輕環境的負擔,更是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走的路。

陳良棟指出,經濟部從 2001 年開始審核再利用機構的設立,「目前已經有超過 1000 家的再利用廠商,每年創造高達 800 億的產值。」他說,2017 年開始推動循環經濟後,同時要解決廢棄物去化、資源再利用、產業轉型的問題,「為了整合各部會資源、接軌產業,經濟部也在今年成立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

陳良棟表示,工業局分三級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首先是鼓勵企業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第二是加強工業區內企業的整合,包含資源、燃料等、最後要加強台灣的回收系統,並搭建完善的物流服務。」他表示,舉例來說,以鳳梨酥聞名的微熱山丘,開發新的技術,將原本無用的鳳梨果皮作為鳳梨酥的包裝材料纖維,減少包材的使用;而在無機的金屬方面,工研院也投入太陽能板模組回收技術,可以從廢棄太陽能板萃取出高純度的矽晶體,並輔導產業組成聯盟,推動新的商業模式。

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陳良棟表示,台灣產業必須積極朝向循環經濟轉型。孫文臨攝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則說,在政府過去近兩年的推動,「循環經濟」已經成為台灣產業、學術界的熱門議題,「不只要加速資源的使用效率,也要追蹤資源的利用方式並進一步落實稽核。」他坦言,創新的過程中絕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政府必須適度的完成相關配套和把關,讓整個循環可以成立。」

曾文生強調,循環經濟是國際上的共識,「台灣的企業要持續在國際市場上立足保持競爭力,就必須轉型,而經濟部除了要告訴產業,循環轉型必須做,也要告訴他們如何做,可以做。」他說,國營事業中鋼、中油、台電就佔了全台原物料進口的六成,因此拿國營事業作為循環經濟的示範有其意義。

環保署攜手經濟部實踐循環經濟 解決台灣環境問題、帶企業進攻國際市場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台灣有良好的資源回收產業,「回收量從 20 年前的 50 萬噸,變成現在將近 500 萬噸的回收量,外界不該污名化垃圾回收。」他說,我們回收產業做得太好,許多產業用料不足還得要進口國外廢棄物,「這些廢物物對台灣來說都是資源,例如過去台灣把廢玻璃拿來鋪路那是資源化,但現在我們看到新創公司把廢玻璃變成藝術,那更是加值化。」他說,環保署每年用 5000 萬經費補助綠色設計的新創想法,讓新一代的觀念可以被實踐。

蔡鴻德則強調,循環經濟不能只靠環保部門從污染與廢棄物著手,要重生產消費前端去整體思考,「經濟部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要從上、中、下游打造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他說,台灣作為海島國家,有先天的資源限制,「但也因此有良好的廢棄物加值化技術,讓我們的循環經濟產業有條件可以進軍國際。」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循環經濟不只是廢棄物處理,更是新的商業模式。孫文臨攝

此外,曾文生有感而發的說,自己擔任公僕的時間不長,但過去經濟部經常會覺得環保署要求我們很多事情,很像與產業發展站在對立面,「但現在能看到有一件事是經濟部跟環保署共同攜手合作的目標,我真的非常感動。」他表示,循環經濟不只是經濟部與環保署要合作,未來公部門、私部門等各單位間的合作必須更密切更穩健的展開,「集思廣益,打開更多可能性。」


avatar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