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倩如(資料整理)
台灣的大學宿舍長期極度缺乏,造成學生居住權益受損。而租金調漲、硬體改善、廢除門禁、性別平等尤其是近年來學生抗議住宿問題的重點。據高教工會2017年統計,台灣的大學宿舍床位總缺口為26萬餘床,近五成學生無宿舍可住,且都會區大學更為嚴重。教育部資料也顯示1997-2018年20年間,學生數量增加38.8萬人,宿舍床位卻僅增加8.2萬床,數量明顯不足。因此,教育部於2019年提撥5年50億經費執行「宿舍提升計畫」,卻因制度設計不完善,無法貼合住宿生需求,迄今執行績效不佳,甚至新建整修後費用更貴形成惡性循環。
宿舍不足就增加數量,不管量能是否充足,而硬體即便滿足了,管理的軟體依然委外物業公司,上述可見的仍是應付邏輯治標不治本。大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社群若能自主營運,一方面校方可降低預算,另方面學生且能自決展開合作挑戰,開拓共居文化的創意,多元參與共創治理乃雙贏效益。這裡要介紹的案例Harkness House來自美國,讓我們從歷史背景一步步認識吧。
美國大學宿舍,滿滿地方特色
大學生住哪裡?除了選擇相對便宜的學校宿舍或昂貴的校外住宿,YA片中,還常見兄弟會館(fraternity house)或姐妹會館(sorority house)的場景。不管哪一種空間類型,其所連結美式大學生又瘋又鬧又搞怪生活繽紛,多是志同道合的社群住一起的互動想像。
而學校宿舍當中又有巧妙,除了一般宿舍(dormitory),更有由學生非營利組織自主經營的合作社宿舍。全美最大規模的學生住宅合作社為位於加州的柏克萊學生合作社(Berkeley Student Cooperative, BSC),此NGO創立於1933年,彼時逢經濟大蕭條,資源窘迫的學生紛紛在各地成立合作社以節省生活成本,但尋找住屋時仍面臨種族或宗教等社會歧視。學生受到老師啟發便在校內創辦第一個住宅合作社,讓學生可透過輪班工作來換取較便宜的租金和共餐,合作社宿舍因應而生。現包括宿舍(house)或公寓(apartment),BSC共擁有20棟住屋,分散於校園周遭或校內,主要對象為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的學生,但也開放給一般大學生申請入住,提供約1,300人的可負擔住房及餐飲服務。
位在俄亥俄州小鎮歐柏林(Oberlin)的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 OC)則是一間頂尖的私立文理學院,校內有6個由歐柏林學生合作社協會(Oberlin Student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OSCA)營運的合作社宿舍,為北美第二大規模學生住宅合作社。如同UC學風自由開放,更早創立的OC也不遑多讓。肇因南北戰爭前,歐柏林正是幫助非裔奴隸逃往自由州或加拿大秘密路線網絡與避難所──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的終點,大量黑人從此地離開奔向自由。故1833年創立的OC,乃美國第一所實行黑人和婦女平等教育、讓二者擁有跟白人男性同等的大學教育機會及獲得大學學位權利之高等學府。在發揚自由主義、民主精神的先驅脈絡下,OC以濃厚的理想主義與多元化的人文思想聞名。除了文理及音樂專業的學術表現,亦充滿豐富的校園生活,共約150多個社團組織可供近3,000名學生選擇。
合作社宿舍,經營大不同
OC最特別的是,所有學生都必須住在宿舍,或是由歐柏林學生合作社協會OSCA營運的合作社宿舍。OSCA創立於1952年,乃獨立於OC但彼此關係緊密的校外NGO,致力於創立引領社會變革的熱情社區以促進學生發展合作生活,因此倡導獨立生活、男女同校、住宅餐飲自治等運動。
OSCA成員占全校20-25%,是OC最大學生組織,其經營方式為向OC支付建物租金,產權屬於校方,但主要由學生自主運作來提供學生可負擔住房及餐飲服務的另一種替代方案(約175人居住、600人餐飲),同時落實租金伙食可負擔、可持續發展、支持公平勞工實踐等原則。組織基於羅虛戴爾原則(Rochdale Principles)合作營運絕非口號空談,每年總預算近290萬美金,小至做飯採購大到規劃運作,均由學生民主決策及執行完成。此外,學生有什麼實際需求,OSCA便企圖予以回應,比如OSCA通過姊妹組織OSCA Foundation提供學生獎學金、社員低息貸款。
學生加入OSCA後,除了擁有入住及用餐資格,且成為共識決民主管理的一員。因住宿單位有限,欲入住者填表後採隨機抽籤或候補等待空間釋出,一旦入住,交租之外每周須為其所屬合作社貢獻一定工時,負責採購、烹飪、食安、空間維護等分工。而猶如一般合作社的運營,OSCA亦聘僱數位工作人員處理協調、財務、食安等固定業務,社員則擁有票選理事主席等職務跟參與社務的權利。
每個合作社都有不同主題,令學生在社群裡感受到自在、被接納,人數近百或十幾人規模不等,有的提供住宅兼餐飲服務(4個),有的只提供用餐(2個)。OSCA第一個house為Pyle,最早歷史可溯及1930年,但因資金不足僅低度運作,迄1950年才正式成立。其他還有廣受歡迎的Keep、小而美的Tank、關注有色人種或經濟弱勢的TWC(Third World Cooperative)、聚焦社會正義或種族議題的TWSJ(The Third World Social Justice),及本文主角──叛逆實驗的哈克尼斯Harkness。
OSCA的合作社宿舍發展也歷經高低起伏,50年代擴展、60-70年代繁盛、80年代加入北美學生住宅合作社聯合社(North American Students of Cooperation, NASCO)卻也發生嚴重的財務危機,90年代復興至今朝永續策略轉型。各合作社的定位辯論、參與OSCA經營的基進討論、各宿舍間的紛爭衝突、跟校方的鬥爭協商,風雲精彩。無論如何,可以說合作社宿舍既沒有選擇單純以金錢換取校外自由的個人主義、也不冷漠於選擇反正低價位設備爛只是過渡期忍忍就好的校內宿舍集體生活,而是選擇行動的社群主義之第三條路,對現況不滿,就發起改善!
嬉皮合作社──哈克尼斯
Harkness坐落於校園中心,緊鄰另一間合作社宿舍TWC。基地面積0.44英畝(約538坪),前方草坪占地廣,故為許多社交活動的舉辦場所,並以此聞名。規劃與建造於1950年,由紐約建築師Eldredge Snyder設計,外觀典雅,被登錄為俄亥俄州歷史建物,是OC中最大的合作社宿舍。建築類型為三層樓之現代鋼構磚牆建築,另有地下室。公共空間則包括客房、廚房、餐廳、交誼廳、洗衣間、儲藏室、開放式浴室、垃圾和回收設施、腳踏車停車場、共用草坪等等。房間均為雙人房,共有32戶。租金一學期約5,000美元,供餐一學期約4,000美元。現住有64位學生,另有兩位協調員(Housing Loose Ends Coordinator)共居,擔任提供友善支持資源的倡議角色。
起初是女性宿舍的Harkness,1967年轉變成OSCA第四個合作社宿舍,被視為OC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頁故事。它寫下諸多獨特的歷史,比如透過激烈(通常是漫長的,維持幾天以上都有可能)討論的傳統形成了多樣的自治政策,包括:1979年,Harkness成為OC第一個採行共識決的合作社(更擴大影響到其他合作社),不過翌年首次投票通過無政府狀態作為組織體系則是一次失敗嘗試;同年Harkness更創立避孕合作社,最終演變為今天的性資訊中心;90年代中期,Harkness還成為第一個擁有民選廚師制度的OSCA合作社,同時是Good Food消費合作社的所在地。因大膽創新各項開放性實驗,而被稱為嬉皮合作社,也因其開放式浴室、龐克派對等實施舉辦,曾招來評價不一的誤解或刻板印象,但入住過的學生依舊深深以哈克尼斯為榮。
Harkie記憶綿延
Harkness的吉祥物是鯊魚,住在這裡的人們自稱Harkie,其行為特質也的確跟嬉皮有點相似。他們崇尚自然,使用回收衣物或享受素食,為了抗議環境破壞會把自己拴在推土機上。但他們更是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在價值觀相仿的前提下,慢慢磨合出有機的合作模式,並從自組中學習溝通、協調、自治的眉眉角角。一位學生租客說,「我們最大的共通性便是極大的寬容,欣賞荒謬,並具備低調且深刻的技客傾向。」
搭配各式公共空間硬體的是相應的軟體設計。Harkness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提供環保、健康、美味、價格可親的素食,因有設備齊全的工業廚房,除了住戶,尚可出餐給35位共餐會員,每到午晚餐時光近百人來此歡樂交流。一樓的交誼廳佈置著瑜珈球、腳踏車、健身器材、吊床、鋼琴、沙發、圖書區、壁畫等混合設施,動靜自如,形塑出一個令人可享受有趣輕鬆休閒氣氛的家。可交換流通教科書的SWAP書籍合作社(The Oberlin Book Co-op)最早亦在此處創辦。Harkie也不忘持續製造一些回憶起來滋味無窮的節目活動,像每周一次的披薩之夜(pizza night)或喧鬧時光(loud hours)。當一群人日復一夜同居共享,在開放的思想中連結情感,累積群體共同體驗,合作的可能性、想像力循此深化。
宿舍生活裡的公用設施 、歷史感堆疊的壁畫、 Harkness的交誼廳 (圖片來源: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Harkness所堅持的「合作精神」為一個非官方目標,目的是使所有人都能安全舒適地生活。租賃及伙食費用,可藉由投入住宅合作社的勞動來節省,每人每周平均工時4小時,工作類型從烹飪、烤麵包到擔任OSCA職務不一而足,忠於個人興趣或專業發揮,每個人都可以為合作社盡一份力,團體分工合作就是這樣練成的。又上班時間靈活,更是結識新朋友的好方法。OSCA較大的合作社多制定「時間援助」(Time Aid)計畫,讓兼顧外部工作的社員可減少到每周只有1-2個工時。綜合來講,合作社宿舍住很省吃美味,若營運得好還可以分紅,年度盈餘將有回饋社員的餘裕。但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實務中淬煉出未來實踐合作的認同、知識和相關能力。
Harkness主要提供美味的素食,共餐同時聯誼。 (圖片來源: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小結:發動第三波學生自治的可能
之前受到Covid-19影響,Harkness近期再開始恢復營運。當我們在台灣談合作住宅,甚至是由住宅合作社作為推動主體,往往概念不理解且經驗值零。因在教育制度下,過去人們從來不被鼓勵合作,年輕人第一次離開家庭獨立生活、最可以培養合作精神的大學生活,也在家長式管理的束縛下錯失歷練。爾後畢業回到職場又是競爭掛帥強調個人主義,故資本主義社會下合作總是那麼難。
不過,台灣倒也不是毫無大學宿舍自治脈絡。蔡朝翔、孫語謙(2022)以台大宿舍為例,爬梳了戰後首度嘗試自主管理、50年代白色恐怖後教官系統及黨組織進入校園導致主導權回到校方、90年代民主化浪潮下自治實驗一度達高峰,到治理失靈後再現管制的歷程。分析一方面學生流動率高行動難傳承,又財務與空間自主權受限難發揮,加上各組織分立難整合;另方面近年訴求轉向正當性,尋求的是法制化的保障,行動面不再倚靠人際網絡而原子化分散於不同倡議。自由學風下各地學生爭取權益,宿舍運動策略上Harkness最大的差異在於經濟基礎,住宅合作社作為可營利NGO,既是學生具體合作的實現場域,且可保持穩定的社會連帶,避免因畢業屢屢造成議題推動的斷層。
小時不合作,長大不會做。今日要重啟合作運動,缺乏正向且多樣示範之下,尤其困難。回推建設合作核心價值觀的契機,青年時期乃關鍵,大學宿舍正是自我賦權的前線,重新集結並組織起來吧!
宿舍文化自我主張,每個房間各有特色 (圖片來源: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參考文獻
- 廖庭輝、彭揚凱(2021),〈大學生住宿問題有改善?體檢教育部「宿舍提升計畫」〉,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838/5827963
- 蔡朝翔、孫語謙(2022),〈管理與自治之間──學生住宅的住戶參與:以臺大學生宿舍自治為例〉,未發表
- 柏克萊學生合作社官方網站,Berkeley Student Cooperative, https://bsc.coop/
- 歐柏林學生合作社協會官方網站,Oberlin Student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https://www.osca.coop/home
- 歐柏林學生合作社協會臉書,Oberlin Student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oscacoops
- 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https://www.oberlin.edu/
- Eli Goldberg(2010). Hark is where the heart is, 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https://www.oberlin.edu/blogs/hark-where-heart
- Rory O’Donoghue(2016). Harkness: An Odyssey through Housing and Dining, Oberlin College and Conservatory, https://www.oberlin.edu/blogs/harkness-odyssey-through-housing-and-dining
- Harkness House. Architecture of Oberlin College, http://www.oberlinlibstaff.com/omeka_oca/items/show/177
OURs都市改革組織成員。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
OURs是台灣第一個以都市空間改造、政策議題批判為主軸的非營利組織。基於社會公義,協助政府及人民改善都市問題,促進全民公平合理使用都市空間的權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