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歷史街區,讓臺南都市發展呈現獨特品質的計畫與行動

文:洪嘉呈(好舊好團隊專案經理、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候選人)
校稿:曾憲嫻(好舊好團隊計畫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教授)

臺南市歷史街區是不斷變化的有機體

『妥善保存歷史街區內傳統建築群及周邊環境風貌,促進歷史街區再造,活化歷史文化空間,以振興地方藝術文化和產業經濟……』是《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第一條所開宗明義的政策目標。而此一目標則與Steven Tiesdell在《城市歷史街區的復興(1996)》書中的理念相契合,他如是說『歷史街區獨特的品質著實地構成了其內在的美學價值。一個歷史街區的美感應當是由許多建築的組合並產生的,而不是其中任何一棟特殊建築單獨作用的結果。正是因為過去的建築與現代建築並置一處才顯現出它們的價值,而這也是歷史街區的建築多樣性價值。』

「臺灣文化歷史重鎮」是人口不足200萬門檻的臺南縣市,於2010年得以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的重要考量。臺南蘊含著400年城市演變歷程記憶,除了擁有國內外人士風靡的美食以外,與美食一起被感受到的生活感,生活在有文化記憶的歷史街道的場所感,以及在地人們的認同感,都是形塑臺南的重要成份,密不可分地連結城市發展與居民活力的整體,形成臺南的獨特魅力。為了持續發揚臺南魅力,需要的並非博物館化地保存這些歷史記憶,而是透過振興歷史街區,將其多樣性價值與整體城市功能融合,產生更具未來性與品質的生活環境。

圖1 臺南市歷史街區政策架構圖(好舊好團隊繪製)

歷史老屋再生是許多行動者的實踐

11年來,臺南市歷史街區政策中最為人所知的環節,通常是「歷史老屋[1]振興補助」此一行動方案,而看似單純的老屋整修補助,其實多年來有各種調整或分支計畫,乃至於文化部也參考臺南經驗,於2018至2022年間推出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然而無論補助政策如何調整,都是奠基於臺南民間對於歷史老屋再利用的自發性力量。筆者參與的好舊好團隊在過去11年擔任「歷史老屋振興補助」輔導者角色,也協助擬定府城、鹽水、安平暨鯤喜灣等歷史街區計畫,本文係從街區願景、行動方案的執行者的角度,概述整體歷史街區政策架構。

[1] 定義為1971年12月31日(含)以前興建完成之建築物。

臺南市推出的老屋整修補助包括兩大計畫,其一是「臺南市歷史街區及歷史老屋振興補助計畫」,挹注82處歷史老屋的建物整修或活化經營。例如位於府城歷史街區東南角、小南門舊城垣的小南園子(圖2)共花費近2年時間細心整修,2015年營運至今,漸漸成為一個美好事物分享、交流的空間據點;又如位於安平歷史街區中興街的佇這生活(圖3)自2013年營運以來,持續推出各種藝術展覽與創作活動,並透過互動討論、重新定義地方與文化的價值,與在地朋友們一起開創有趣的生活。

圖2 小南園子整修前後與營運狀況(小南園子、好舊好團隊拍攝)
圖3 佇這生活持續籌辦藝術展覽與創作活動(佇這生活、好舊好團隊拍攝)

第二項是2014年起的「臺南市核心大街歷史老屋立面整修專案補助計畫」,主要目標是為了維護屬於公共利益的都市沿街景觀,針對府城、新化、麻豆、鹽水等歷史街區或善化、玉井老街等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而生的主要街道街屋,相較前項計畫須由申請人自行提案,委託專業者整修;立面專案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專業團隊設計、施工,透過減法設計,將招牌縮小、管線重整、破損泥作整修、髒污清洗等方式,把街屋立面重新展現,並透過點綴式的燈光,營造連續性的沿街景觀(圖4)。

圖4 新化老街、府城林百貨旁立面整修專案成果(左:山海屯公司拍攝;右:好舊好團隊拍攝)

臺南歷史老屋補助期望引導民眾,在尊重既存老元素的情況下,考量舊材循環利用、物理環境改善、公共景觀維護等觀念,藉由專業設計導入,針對歷史老屋的健康居室環境提出具彈性的整修設計。而文化部於2018至2022年推出「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參考臺南市計畫,將補助對象設定為具有文化資產潛力、但尚無法定身分的歷史老屋,期望透過依循各案例歷史脈絡之修復,來保留更多未來可能性。臺南市也在此計畫下,獲得文化部33件建物整修類、19件文化經營類補助的支持,案例遍佈臺南市各區,例如六甲區毛昭川醫師故居、麻豆區柚香學堂、府城歷史街區五福商店等等(圖5)。

圖5 臺南市獲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案例(列舉;好舊好團隊拍攝)

計畫擬定是政策推動的基石

除了歷史老屋的整修或經營補助外,也鼓勵街區團體或組織,舉辦有助於延續歷史文化內涵相關活動的教育推廣類補助,目的希望在各歷史街區能有團隊成為相關觀念推廣的種子,也因此教育推廣活動的發生地點限定在歷史街區範圍內,而歷史街區範圍又包括哪些呢?這便是歷史街區政策架構下,除了前述行動方案外,另一項最重要的街區願景建構,屬於調查、研究性質的計畫擬定。

研究過程大致透過四個步驟,一是充分了解區域內的資產和資源,包括歷史老屋、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源)調查;二則透過歷史圖資,重新審視歷史街區在城市環境中的定位,並標示出重要的歷史街道或軸線;三是標記出歷史街區內的多樣化特色分區;最後則在前述基礎下提出振興方案構想及都市計畫相關建議。

依據《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至今已陸續公告實施「鹽水區歷史街區計畫」、「府城歷史街區(核心區)計畫」、「新化歷史街區計畫」、「麻豆歷史街區計畫」、「府城歷史街區(緩衝區)計畫」、「安平暨鯤喜灣歷史街區計畫(包括安平、漁光島、龍崗、喜樹、灣裡等鯤鯓嶼聚落)」等5個區域的歷史街區計畫[2](圖6)。期望透過軟硬體配合、文化活動、產業活化等手法,達到保存歷史風貌、活化再造及振興產業等目標。

[2] 各歷史街區計畫書圖詳參https://reurl.cc/0E7qGA

圖6 臺南市公告歷史街區計畫圖(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歷史街區有機會改變都市計畫

歷史街區政策也實質地影響了都市計畫,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於2018年公告實施的「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中,即直接將『因應《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公告劃定之府城歷史街區範圍,予以重新檢討相關管制規定,引導老舊社區再發展,營造地區歷史風貌,落實文化首都之定位。』設定為計畫目的之一,並針對指定歷史街道所在街廓,檢討未開闢都市計畫道路為重要課題,以維護歷史紋理。

前述通盤檢討過程中,都發局與當時執行通檢案的顧問公司、關心的都委會委員(含歷史街區計畫擬定的核心老師)先是確認未開闢計畫道路是否衝擊歷史紋理;再探究計畫道路兩側建築基地的出入及指定建築線等權利是否受到影響;並檢核土地地塊,確認計畫道路取消是否造成不臨路的袋地問題。經過細心地逐一檢討及漫長的都市計畫通檢程序後,最後公布實施的細部計畫書中,在兼顧道路系統、土地所有權人權益、防災與公共安全等多方考量下,參考府城歷史街區計畫建議,針對歷史紋理與都市計畫道路的檢討有包括以下三大類型之調整。

  1. 20條計畫道路取消或調整[3],例如其中之一是可能使湯德章故居遭拆除的計畫道路用地變更為廣場用地與低強度商業區。(圖7示意圖內標示CC-19-6M)
  2. 神農街(民族路三段151巷至海安路)、新美街(民族路至民權路)、信義街(文賢路至康樂街)等3條歷史街道兩側之基地免依《臺南市騎樓地設置標準》規定留設騎樓地,且為維持歷史街道兩側建築紋理與風貌,指定牆面線應與建築線齊平[4]。(圖8)
  3. 都市設計重點地區審議準則第十條規定鄰接前點所述3條歷史街道與中正路(忠義路至西門路段,即林百貨前道路)兩側建築基地則設有高度管制、建築設計等相關規定[5]

[3] 相關規定文字詳參「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第8-62頁起。
[4] 相關規定文字詳參「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第8-41頁起。
[5] 相關規定文字詳參「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第7-6頁起。

圖7 湯德章故居所在的都市計畫道路用地檢討後之變更。(左圖 湯德章故居建物外觀_好舊好團隊拍攝;右圖 都市計畫道路用地變更示意圖_資料來源: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第7-29頁 )

圖8 神農街歷史巷道土地使用管制要點的變更(左圖 神農街街景_好舊好團隊拍攝;右圖 指定之歷史巷道(神農街)位置示意圖_資料來源: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第8-44頁 )

另外由於民眾於歷史街道內活動時,整體街區氛圍是由街道鋪面與兩旁歷史老屋共同形塑而成的,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也主動針對歷史街道進行線性公共空間改造,改造內容不單單只有道路鋪面,包括公私領域於路緣交界處或與道路側溝的銜接等設計,以及指示系統的規劃,都細膩地考慮進去。圖9即為府城、鹽水歷史街區內曾進行過的街廓,圖10則是位於府城歷史街區內的清水寺街(又稱水流觀音街)改造前後的比較。

圖9 府城(左)、鹽水(右)歷史街區歷史街道公共空間改造範圍示意圖(好舊好團隊繪製,底圖為農航所正射影像)

圖10 府城歷史街區清水寺街改造前(左)、後(右)照片(資料來源:臺南市歷史街區計畫十周年宣傳影片【水流觀音街與友愛街篇】

橫向聯繫是行動實現的重要步驟

雖然歷史街區政策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導,但其實有賴市府各局處於「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的橫向協助,委員會的組成除了邀請具有文化資產保存及再利用、建築設計、都市設計、街區景觀規劃、都市計畫的專家學者外,也由市政府秘書長為召集人、文化局長為副召集人,並邀請都市發展局、工務局、交通局、消防局之主任秘書層級以上代表各一人為委員。透過每年多次會議的討論與審查,本文前述的多項分支計畫才得以逐一實現。另一方面,主管業務的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建設科是國內地方政府文化部門中,除了文資單位外,少見以建築、都市計畫專才所組成的科室,也因此對於歷史街區政策相關議題有很高的掌握度。

這11年來,歷史街區政策在都市持續不斷地變動下,基於民間力量,共同找到一條屬於臺南獨特的道路,但在都市發展壓力下,也有例如危老重建衝擊的隱憂,歷史街區與各種新建開發之間是否能夠取得更多的平衡,在下一個10年,或許是亟需市民共同面對的挑戰。


愛看歷史劇的貓奴,喜歡老城老建築,GIS勉強算是專長,栽進都市保存圈圈裡,臺南好舊好團隊一待就超過10年。


在〈歷史街區,讓臺南都市發展呈現獨特品質的計畫與行動〉中有 14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