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俞君
十月的最後一個週六,由台北都更解壓說與眼底城事十一月專題客座主編,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的陳盈棻助理教授一同合作,以電影作為媒介,開啟公共議題及空間教育的討論。本次選片的《愛貓之城》(Kedi)[1]在2017年於美國上映,導演Ceyda Torun本身是土耳其人,大學赴美國學習電影,後又回到土耳其伊斯坦堡拍下這部以七隻貓為主角的紀錄片。具有人類學背景的導演以彷若跟拍都市部族的手法,帶著我們從非人、動物的視角理解都市動物的處境,探查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的身世,並從中反映當代都市共同面臨的議題。
「貓體現了城市的性質」,電影開門見山地指出伊斯坦堡的特殊性。伊斯蘭文化中,貓被視為是具有神聖性的動物,是上帝與人類的中間人;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為了解決黑死病的鼠疫問題,便開始將貓引進此地。可以說伊斯坦堡這座城市與貓的淵源甚早,如何與貓相處早就是土耳其文化中的一部份。擔任選片及映後與談的陳盈棻老師談到本片的看點之一,正是觀察城市作為人類創造出來的空間,如何與自身以外的物種共存、有何相處之道。在《愛貓之城》裡,有的貓為了拿到更多的食物,遊走在餐廳與商家之間;有的貓善妒、好鬥,展現了與人類相似的品格。這些「擬人」特質,與其說是人類的詮釋,不如說是貓與人類同樣作為地球上物種的共感,不僅影響與其互動的人類,對他們產生意義,也開啟了貓在人類世界的另類生存之道。
盈棻老師更分享美國Routledge學術出版社發行的第二本Docalogue系列書籍Kedi[2],由來自電影與媒體研究背景的Jaimie Baron和Kristen Fuhs兩位學者主編,使用相同的電影名稱為書名,集結數篇從不同的學術視野關注分析此紀錄片的文章。《愛貓之城》提供的其中一個視角,就是出自於對人類世的反省。後人類世將動物與人視為聯盟,在都市場域重新思考有關環保的議題,即使有其侷限,亦要從中試圖尋找可能性。就紀錄片的拍攝而言,從音樂的角度來看,本片不只選用流行音樂,還運用土耳其在地音樂的元素,並根據每隻貓性格的差異,設計不同的變奏,使得影像能跟隨著音樂自然的律動,或許是這部片能夠與世界各地的影迷產生共鳴的原因。再者,就拍攝技術而言,導演用閉路電視追蹤老鼠與貓在下水道的畫面,用空拍機俯瞰的角度則帶出了伊斯坦堡的城市地景,以貓為視角的近距離拍攝手法使我們可以一睹伊斯坦堡城市的表裡,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有趣的設計。
導演非純粹在地人的身份,使得本片帶有一種觀光客的他者視角,這讓我們能夠藉由此片聯想外來視角如何介入一座城市,並與非人物種發生關係。近年貓常被作為吸引觀光客的元素,許多貓景點或貓咖啡廳的出現,隱含了城市的脈動隨著外來視角而有了起伏改變。根據統計,伊斯坦堡至少有12萬5千隻街貓,這麼大數量的貓咪如何與人共存,不只是伊斯蘭特殊的文化作為支持,與當地政府的措施及居民的態度也相當有關[3]。甚至有資料指出在2009至2018年間,土耳其政府就花費至少六百萬美金,用於有關街貓的醫療資源[4]。街道上還設置了貓房子或民眾自發性放置的紙箱,天冷時讓貓咪能夠躲藏。
《愛貓之城》的大眾調性引發現場諸多共鳴,不只在觀影過程聽見此起彼落的驚嘆與笑聲,映後觀眾也積極分享自身與貓相處的經驗。有人從地景變遷的角度思考人對環境的疏離,過去人們居住在平房社區,對周遭景物或動物接觸較深,而當代以大廈位居高樓、駕車出入的居住型態,演變為只關注自己的存活;也有作為父親的觀眾分享自己生命歷程對於貓咪觀感的轉變,在實際與貓互動與及產生情感之間,才理解動物對於人的療癒作用,甚至後來還推薦自己出門在外的女兒認養貓咪,以作為日常陪伴與心靈上的支持。
映後時觀眾分享及提問討論。(圖片來源: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攝影:KEN)
除了個人層面的經驗,「如何做」也成為映後討論的焦點。即使沒有如土耳其般特殊的歷史條件,台灣的猴硐也是著名的人貓共存社區,於猴硐國小擔任老師的一位觀眾分享,猴硐當地區公所每年皆會編列預算購買貓食、醫療資源,並由在地里長或社區發展協會固定餵養,資源相當充足,因此呼籲遊客到猴硐觀光時,別再餵食當地的貓咪,避免破壞當地社區與街貓的平衡;另一位關注野生動物保育的女士也指出人類不負責任的棄養行為,不只危害被丟棄的動物本身,也使得貓狗成為優勢物種,對都市生態產生負面影響。
映後討論的面向涉及個人與政策的推行,而這也反映了人與其他物種共存議題的複雜性。尤其伴隨著都市擴張,過去棲居於山林的野生動物也被包裹進都市空間的範疇,亦面臨存活與人類平衡的問題。雖然這個議題複雜,看似沒有一蹴可幾、十全十美的解方,只要透過共同關心,讓更多方法持續發展與發酵,就可能討論出更好的解法。雖然台灣議題與片中土耳其可能有地域性的差異,但借鑑不同視角與各地政府的經驗,我們也能夠找出相對平衡的、人與其他物種的相處之道。
[1] Torun, Ceyda (2016) 愛貓之城(Kedi)。Oscilloscope。
[2] Baron, J., Fuhs, K. ed. (2021) Kedi (Docalogue). Routledge.
[3] 更多相關資料可參照Wikipedia的「Feral cats in Istanbul」詞條於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ral_cats_in_Istanbul
[4] 公視新聞網(2019)伊斯坦堡照顧流浪犬貓 未見狂犬病例。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2892 (2023/11/08訪問)。
*封面圖片來源: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攝影:KEN
城鄉所就讀中。生活浸泡在網路,尊敬字幕組,無聊時會把Insecam當成最長的電影來看。卡爾維諾說:「假如你每天用八小時切割瑪瑙、石華和綠石髓,你的勞動就為欲望造出了形態。」於是偶爾也會反省自己的活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