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陳小易、眼底城事編輯室
早在1920年代,當蘇聯重要電影理論先驅導演謝爾蓋・艾森斯坦(Sergei Einsensatein)發明影響後世極深的蒙太奇(montage)理論時,即參考從古典到現代主義建築如何建構視覺敘事,也奠定空間與影像在感知與美學上極大的互通性。今日,無論是電影、電視、紀錄片、動畫等等影像作品幾乎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媒介,不但讓人不用搭飛機即可遊覽其他城市,見識古今建築大師的重要作品,也帶領觀眾進入虛構的空間中,驚人的特效讓人反思當代都市問題同時也開創未來發展願景。在這樣的潮流之下,越來越多大學空間教育課堂將電影做為教材,甚至是設計課題目,例如讓人反省現代主義的《遊戲時間》、呈現洛杉磯反烏托邦未來的《銀翼殺手》,或是依然作為人類空間發展願景的星際大戰系列,還有網路上流傳那永遠看不完的「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推薦150部片單」。
因此在發展這個11月專題時,即由客座主編陳小易與眼底城事編輯小組討論,設計出此份問卷。希望集合讀者的經驗,讓我們了解在台灣的空間教育系所課程都推薦學生看什麼影視作品,還有什麼作品是大家覺得對從事建築、都市計畫/設計、景觀建築、室內設計等知識養成時適合接觸的作品。雖然我們最後收到的回饋沒有很多,但透過問卷的結果數據,依然可以稍微窺見當前台灣空間教育領域對於影視作品的引入狀況。
首先是有較多的「非設計課程」會將電影納入(73.3%),主要是用作說明特定主題的教材(81.8%),或是列舉作為特定美學範例(45.5%)。例如在規劃與空間史課堂看《銀翼殺手》;在建築導論課程看《四百擊》;在都市社會學課程看《好男好女》、《愛情萬歲》、《臺北星期天》;甚至是在規劃法令課程看《克拉克的農場》。多數的作答者都覺得使用電影作為教材,對於他們的學習頗有幫助。
如選擇「是」,請列出有印象的「電影名稱/課程名稱」
- The New Rijksmuseum(風華再現—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 鬥陣俱樂部、少年挪吒、大都會、全面啟動、聶隱娘、年輕氣盛
- Mulholland Drive /穆荷蘭大道(2001)
- 城市的遠見
- 銀翼殺手
- 克拉克的農場/規劃法令課程
- 恐怖份子
- 四百擊/建築導論 社會系/都市社會學/好男好女、愛情萬歲、台北星期天;中文系/現當代小說/血饅頭、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文系/訓詁學/編舟記
在「設計課/實習課」部分,會使用影視作品作為教材的比重則較少,但仍有接近一半的作答者曾有過此類經驗(46.7%),同樣也是多用於說明特定主題(42.9%)或列舉為美學範例(42.9%)。在此類別課程中,最常被提到的電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另外也有電影《楚門的世界》、《刺客教條》、《我的家在康樂里》⋯⋯等。基本上,多數的作答者對於在設計課/實習課加入電影作為教材也是持正向回應,但有很小一部分不認為這樣的操作有助於學習。另外,多數的作答者都喜歡在課程中加入影視作品教材,也相對平均地認為他們可以在過程中學到許多,但也有部分作答者承認自己曾經在課堂觀影時睡著(26.7%)。依照作答者的經驗,他們多數認為最適合使用影視作品為教材的是「史學理論課程」(93.3%),其次才是「設計課/實習課」(46.7%)與「專業技術課程」(33.3%)。
如選擇「是」,請列出有印象的「電影名稱/課程名稱」
- 刺客教條/景觀史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我的家在康樂里/環境心理學/城鄉所
- 楚門的世界/社區規劃
- 鬥陣俱樂部
最後,極多數的作答者都支持在空間教育中使用影視作品(93.3%),他們也同時對於未來「眼底城事」持續舉辦電影放映活動感到有興趣(93.3%)。我們也在最後一題請作答者推薦給空間設計相關科系學生與同業,或是未來期待在「眼底城事電影俱樂部」看到的影視作品部分,得到雪片般的片單,這個願望能否達成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了。
更多問卷問題與結果如下:
作答者基本資料
將影視作品納入空間教育
填答者推薦5-10部給空間設計相關科系學生或同業/期待在「眼底城事電影俱樂部」看到的影視作品
- 銀翼殺手;摩登時代;提姆波頓和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全面啟動;來自紅花坂;一一;建築學概論
- 台北物語、阿爾發城、遊戲時光、超級市民、搭錯車、鬼同你住、維多利亞壹號、智齒
- 《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1982),《錄影帶謀殺案》Videodrome(1983), 《捍衛機密》Johnny Mnemonic (1995),《X接觸:來自異世界》eXistenZ(1999,《異次元駭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駭客任務》The Matrix(1999) ,《盜夢偵探》パプリカ(2006),《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2010),《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2018)
- 宮崎駿的都可以參考
- 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 1.熟男不結婚 2.絕美之城 3.羅馬(ROMA) 4. 紐約浮世繪 5.鎌倉物語 6.抓狂美術館 7.愛情,不用翻譯 8~10.Richard Linklater”愛在”三部曲
- 遊戲時間、噢!柏林男孩、我家住在康樂里、沙丘
- nception 《全面啟動》、(Blade Runner)《銀翼殺手2049》、(Big Time)《頂尖高手》、(Architecture 101)《建築學概論》
- 《鬥陣俱樂部》(1999)、《人海中遇見你》(2011)、《盜夢偵探》(2006)、《東京物語》(1953)、《大家、再見》(2013)、《伊勢神宮:山海的千年迴響》(2015)、《城市化》(2011)、《尼羅河女兒》(1987)、《寂寞公路》(2015)、《Howl》(2015)
二十歲之前以為自己想成為詩人,二十歲之後搖擺於藝術與實務間,對於詩、空間、城市、電影與食物交錯的主題深深著迷。在經過十年客居舊金山東灣與時值動盪的維多利亞城之後,終於將人生新頁的理想基石移回台北,雖然又意外地透過原鄉食材的連結開始多島之夢,幻化出既虛擬又真實的風味。多數的時候走得很慢,深怕踏錯一步就無法跨越,其實心底始終期待著有一天。當真可以踩踏屬於自己的七彩祥雲,穿梭於城市之間,一個不小心,跌進文字或是螢幕的另一邊,是迷路也是漫遊。
眼底城事是由一群對城市空間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我們認為一個舒適、有趣、充滿創意的城市生活是一個不斷充滿變化的狀態,不僅僅是政府的大計畫,更是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每日的集體創作。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寫作者的紀錄,描繪每一個城市生活精彩的片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