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教育課程中的觀影經驗筆記

文:朱卜璇

電影在生活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們嚷嚷著說要去看電影,或許是逃離生活,放鬆身心的一種方式,又或者是一種平凡的休閒娛樂。在我的求學過程中,它也持續扮演某些角色產生影響。先說說電影與我吧!我的家鄉在屏東,那裡的電影院要到屏東市的百貨公司中才有,因此從小我就沒有太多機會進到電影院去看電影。少有接觸電影的機會,隱約記得是小時候媽媽曾用DVD撥放電影給我看,印象中是《螢火蟲之墓》與《神隱少女》,還有電視台有時會重播下檔的電影時才有機會看到。

國小開始,有一些課程或是綜合活動上會放映電影,就好比當時浮現重視全球暖化環境意識以及災害相關的議題,出現有很多世界末日相關的傳說及相關電影,《南亞海嘯》、《明天過後》、《2012》等等…後來學校推廣品德教育還有一些平等意識,則出現一些勵志或是生涯方面的議題電影,如:《三個傻瓜》、《天堂的孩子》、《心中的小星星》等等…。直到高中到了高雄念書後,除了地緣關係以外,才開始擁有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也因為網際網路與傳播媒體的發達,才有機會正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也能自我選擇想接觸的題材電影。後來大學誤打誤撞選擇了建築系,也在課程中用另一種方式接觸電影。

螢火蟲之墓(圖片來源:IMDb)

印象中剛上大一時的設計課題目是「曖昧」,當時題目單上寫著一段話:

「曖昧是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建築/材料,材料只是配角?建築是一個古老的藝術,不僅僅是一種有組織的材料聚集地構築,它傳達了空間感與人在空間中發生的活動,材料也傳達更多表情與溫度,而蘊藏內在的動力與慾望,是否能激發創作中更多的可能性。」 

出題老師導入「文本空間」的概念,希望我們透過閱讀及觀看電影、小說、藝術等,萃取人類文化中對空間感知的思想。在我的理解中,文本空間所指的是從文字或一段敘事轉換成塑造空間的一種形式,反之則是於空間形成後,再加以論述形成文本的過程。也因為同學們都是初次接觸建築設計,在空間理解以及轉換上不夠純熟,出題老師雖強調利用文章、故事、劇本或是電影切入,但每組的老師則可自由帶領學生以不同手法去做設計。有的老師讓同學從觀看劇情去觀察人在空間中的感受,找到適宜的材料進而創造出相應感受的空間。也有另一種觀察方式,是透過解析一些電影中空間維度、尺度以及觀看視角獨特的電影,去重新詮釋空間感,再對空間去闡述我們的論點。就好比《全面啟動》、《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類型的作品,顛覆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尺度以及重力,去對比及呈現夢境與現實之間的關係,進而配合材料特性去使用相同的空間的手法做設計後再加以論述。

《全面啟動》中重力改變的顛倒世界(圖片來源:IMDb)

那次的設計,我的指導老師用比較特殊的看法去引導我們,從觀察各種材料下手,尋找材質的特點,用微觀的角度去理解材料特性及其中曖昧的關係,再將微妙的關係利用空間表示出來,對空間進行新的理解。當時我就寫出了一段從觀察材料本身特性下手的論述:

「顛覆既有的概念
沙是散的,卻有沙雕的出現。

不是那麼的絕對
散沙和沙雕中間還有什麼可能?
有彈性的沙?既散又堅固的沙?

標準答案的界線
如果這世界上沒有男生,你又怎麼證明妳是女生?
如果沒有規定60分是及格,那怎樣才算是及格?
怎樣的沙才是最好的?」

參考的文本則選擇了空崎駿的《天空之城》,取故事中的核心概念,在宮崎駿的想像中,一個足夠進步的文明的必定懂得在科技發展與敬畏自然之間找到平衡。所以看到拉比達島上佈滿了青青草地,即使過了數百年島上仍舊繁衍著珍奇的動物生生不息。甚至到了片尾,整座島是被一顆千年巨樹所纏繞的,也因此才逃過了徹底崩毀的命運。概念發展出動態平衡—微觀中不間斷的消長交換變化,就巨觀而言,仍保持了一定的平衡。後來我利用四氧化鐵、硼砂與白膠做出液態磁鐵,在巨觀下能創造出特定外觀與保持一種平衡,在微觀角度下能發現物質是不斷的交互作用才能使整體成為固定的形式。

實驗液態磁鐵所能創造的空間感 (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
《天空之城》裡巨樹與人造物的共存(圖片來源:IMDb)

因為有了之前電影導入空間設計的經驗,後來在做設計發展時也嘗試利用電影去做文本空間,當時看到宮崎駿另一部《風之谷》也闡述關於人與自然不是對立的環境保護思維,並利用尺度變化去呈現他想傳達的概念。經過場景分析後發現,電影中設定大自然的反撲是藉由動植物突變後比人還要大呈現,讓觀眾因此透過不同空間尺度視角去看世界,例如微觀下孢子就如同森林般映在我們眼前,圍塑出不一樣的空間感受。

《風之谷》讓萬物用微觀尺度呈現出如同孢子般的森林(圖片來源:IMDb)
以《風之谷》為概念進行的 3 x 3米空間設計習作(底圖來源:etsy.com;設計後製:作者)

後來在大三時,我修了中等學校教育學程,其中有一門數位媒體設計系的課程—電影欣賞,則引導我用另一種視角去觀看電影。在課程中,老師開始分析電影中顏色或符號在不同空間或情感時如何去應用及呈現,就好比《料理鼠王》這部作品,劇中小米在享受食物時,使用黑色背景襯托亮麗的曲線,加上曲線的動畫活潑愉悅,讓人利用視覺就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黑色背景呈現出閉眼時的空間感,也讓人沉靜下來細細品味食物的味覺衝擊。不同食物時,鮮豔活潑的曲線出現不同顏色,若是在調味時會有混和的味道,此時則會出現更精采更與眾不同如煙火施放般的動畫,彷彿讓人如看煙火一樣心情愉悅、又驚又喜。

《料理鼠王》用不同的色彩及圖案去襯托食物的美味,品嘗時也會因時間不同有不同效果,前調中調後調等等。多層次的背景動畫效果讓我們彷彿也同在享受食物,想像自己吃到美味佳餚時,腦海中會浮出的畫面!(影片來源

而在另一部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還活著時的場景用色較為懷舊以及沉重,襯托出生活中的艱辛以及面對夢想及現實抉擇時的掙扎。在死後的靈魂世界,以柔軟、抽象的幾何形狀去呈現空間中的建築場景以及人物,藍綠色的大地、粉紫色的天空等獨特用色則創造夢幻絕美的前世領域。在死後等待靈魂投胎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是未知且虛幻的,這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層朦朧色彩,利用輕柔、縹緲、透明這些特性,使用那些柔和卻又不飽和的色調去描繪出這個世界。

《靈魂急轉彎》於不同世界中的用色與場景塑造(圖片來源:IMDb)

藉著這些個人經驗,我們會發現在不同課程中電影扮演了不同角色,教師也嘗試透過不同分析角度讓學生理解電影,並從中學習到一些設計可應用的手法。從劇情到場景,利用色彩、圖形、空間、配樂等方式去塑造更多層次的體驗,讓人們從各種感官下去進入電影的世界。回過頭來想,從事建築設計領域的我們不也是透過各種美學形式創造屬於我們的世界,讓使用者身處建築中能感受到我們所想賦予空間各個層次上的意涵,讓我想起賴德建築師/老師在做設計時常常告訴我的一句話:「最成功的作品,它自己會說話!」,能讓人理解並感同身受的空間,不用設計者過多的闡述,就能夠被讀懂。


自認奇葩就是特色的水瓶座,從美術生轉換跑道變成不務正業的建築系學生,暫時不想當社畜所以都建所就讀中!畫畫圖做做飾品打打羽球人生多快樂,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嘛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