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情境思考,孵出育兒空間—Rentea租出育兒宅2.0(上)

文:ddio

(編按:本篇文章2024年7月19日刊登於Rentea的Medium專欄,經作者同意後轉載,並稍做編輯)

租出育兒宅實景,從浴室看出去,是尿布台、臥室、客廳,兩大一小主要的生活空間
(圖片來源:ddio)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原本的書房,這裡已經變成了溫馨的臥房,擺放著新添的,與客廳同型的冷氣,懷孕期間是我們練習產前運動的地方,產後則成為三人一起入睡的港灣。

隔壁的客廳,因為一張連接餐桌和工作桌的長桌變得熱鬧非凡,這張桌子見證了家中三至八人的歡聚時光,新生兒也在這裡參與我們的生活。新的臥房與客廳打開冷氣後,成為夏日裡舒適的連續空間,不僅是育兒的場域,也是稍做分隔的喘息之地。

每天早晨,我在晨光中忙碌而有序地收拾髒衣物、洗衣、整理晾乾的碗盤,準備早餐,然後出門逛市場,回家後曬衣,讓兩人輪流吃早餐。因為家中各種收納得宜,這一連串的流程無須多餘的移動,大約一小時便能完成,在繁忙的育兒生活中找到了一絲秩序和從容。

以上的改變,是由伴侶發起,我們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租出育兒宅計畫,從研究、規劃、提案,到採購與執行,歷時三個月,九萬元,在三房兩廳的老公寓,徹底洗牌了大部分房與廳,將適合兩人居家工作的公寓,改為能讓兩人居家工作,產前陪伴孕產者,產後陪伴 0–1 歲育兒生長的空間。

新生命的降臨,不只改變產家所有人的身心狀態,也將大幅影響日後的生活節奏。如果能趁懷孕的階段,將居住空間調整為適合與嬰兒共處的環境,不只能舒緩產後的節奏巨變的壓力與斷裂感,也能藉此機會,讓伴侶或是孕產者以外的其他照顧者,在「協助孕產者」之外,站上主動參與的位子,一起思考我們每一個人,想要的孕期與產後生活。這樣的過程不僅能提升家庭的凝聚力,還能讓每個成員都找到自己的位子,成為更有效率的育兒團隊。研究也指出,即便是男性,也會因為照顧分工的不同,而能長出和孕產者相同的生理機制。因此,讓每個家庭成員都積極參與空間的調整,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步驟。

想要自行設計育兒之屋嗎?我們將會在後續段落,提供詳細指引,但在這邊,或許先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思考,便能理解這件事的複雜度:

嬰兒何時需要換尿布?我想在哪些空間、家具上做這些事,會碰到哪些身體與流程上的不適嗎?

租屋育兒宅的尿布台,最後決定放在浴室前的空地,原本的浴室備品收納櫃。除了間作尿布台、洗澡穿衣台外,也因為是臥室、客廳的交界,因此下方也當作嬰兒常用耗材的收納櫃。
(圖片來源:ddio)

雖然尿布台,能夠提供安全與足夠高度的檯面,減緩照顧者腰部負擔,但尿布台使用空間不小,也有固定、移動款式的區別,要放在哪裡,有沒有尿布台派不上用場的地方,白天、睡覺時,是否有使用上的差別,儘管只是換尿布一個簡單而重複的動作,也會讓居住空間,與照顧者、時間、嬰兒的狀態,甚至是氣溫,產生交互作用。

教養流派百百款,身為照顧者,我們必須找到彼此都可接受的照護方式。而就如同提問所示,照護方式的背後,不只要考量照顧者的價值觀、嬰兒的個性,能否順利執行,空間、軟硬體的搭配,也佔有一席之地。如何讓孕產者以外的人,也長出照顧者的腦?從「我想要在空間裡,如何照顧小孩?」出發,讓所有家庭成員一起研究、設計,以及實際動手調整空間,從被動滿足孕產者的需求,轉為主動找出自己的位子,透過己願自力,開啟育兒大腦的開關吧!

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參與的,空間改造流程

要銘記在心的是,改造空間的目的,不只是「打造適合育兒的空間」,更是「讓每一位照顧者都找到自己的照顧位置」。因此,重點不僅在於最終的成果,而在於對齊所有人對育兒的理解和價值觀,並協商出彼此能夠協力的作法。畢竟嬰兒的個性、狀態和成長節奏未知,等嬰兒出生後,空間配置必定會有調整,但只要大家有共同的認知,後續的調整就無須涉及教養方式的重新討論。

租出育兒宅的臥室,原本規劃了一張床邊床,但啟用至今,幼獸還是比較喜歡睡在其他人類旁邊 😛 (圖片來源:ddio)

從使用情境開始收集,是一個有效的方式。首先,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如果覺得不夠全面,可以從以下兩個向度檢查:

  1. 依照時期(第一至第四孕期,嬰兒每三個月為一個階段)分類,列出孕產者與嬰兒需求
  2. 依照照顧者及其生涯規劃(育嬰假、工作安排、哺乳計劃)分類。

例如,以嬰兒 0–3 個月為例,可以設想以下使用情境:

  1. 身為孕產者,需要一個能夠專注復原身體的空間與活動安排,協助順利與新生命和角色轉換共處。
  2. 身為照顧者,需要一個可以在做點簡單事務的同時,一邊照顧嬰兒的空間,以讓日常生活順利進行。

這些使用情境包含了明確的對象、情境的緣由以及想要達到的目標,同時表明了照顧嬰兒之外,他人支持和社交空間的必要性。因此,在後續空間規劃時,須確認能夠兼顧社交與育兒空間的存在。

彙整使用情境後,統整使用需求,在不違背各情境目的的情況下,整理出整體空間的設計原則。例如,以租出育兒宅的使用情境為例,可以找到三項通用設計原則:

  1. 除了滿足現有房客需求外,也須保持下任房客的使用彈性;
  2. 除了滿足眼前需求外,也須保持不同生命階段的調整彈性;
  3. 以使用人的現況為核心,而非「應該成為什麼」為期待。

這些原則將會影響挑選家具的方向、購入時間,以及更重要的,如何看待使用空間的人。例如,挑選家具時會以低彩度(方便搭配不同空間)、模組化(方便擴充調整)、減少品牌複雜度(方便交接與維護)為原則。在整理出空間設計原則後,就能正式進入空間重新配置,以及決定添購的家具和電器的時間。

租出育兒宅的臥室,以無色系、咖啡、原木色為主,無論是大量體的衣櫃、鍍鉻層架、床單,都盡量挑選這些色系,避免讓它們成為視覺主角,增加空間配置的相依要件。(圖片來源:ddio)

租出育兒宅的規劃為例,根據上述設計原則,我們決定:

  1. 將客廳隔壁的書房改為三人共用的臥室,並添購冷氣,讓夏天時所有人能在臥室與客廳中同時生活,稍微平衡自我實現與育兒的責任。
  2. 重新拆裝既有家具,降低主要育兒區的家具高度和加強穩固度,並加強其他區域的收納機能,減少開銷與資源浪費。
  3. 新增的大型立面,例如門口屏風、窗簾、簡易電器櫃,則使用頂天立地系統 DIY,大幅減少開銷。

在共計九萬元的花費中,三成花在一線廠牌的冷氣,另外三成花在嬰兒必需的推車等家具家電,兩成花在頂天立地材料以及各式配件,最後新添購的收納,只有一座衣櫃而已。

透過以上流程,改造居家空間不僅能滿足孕產者的需求,還能讓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從被動滿足轉為主動參與。這樣的過程不僅能提升家庭的凝聚力,還能讓每個成員都找到自己的位子,成為更有效率的育兒團隊。因此,讓每個家庭成員都積極參與空間的調整,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步驟。如果想知道完整的例子,歡迎閱讀Rentea的租出育兒宅共筆

如果你是租屋族、想要更有彈性地,建立育兒空間,或是想要先從比要簡單的步驟入手,歡迎關注下一篇系列文章:《租屋族打造經濟、安全育兒空間的三個秘訣—Rentea租出育兒宅2.0(下)》

主婦,幼獸照顧者,g0v 參與者。

正在嘗試打掃做飯、育兒、寫程式,以及作功德間的平衡,興趣是居住議題、NGO 數位轉型、人宅跨界翻譯,開放台灣民間租屋資料發起人,這幾年跳坑 Rentea ,希望用開源社群實驗台北的居住新方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