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照片:台東製造
2018年底的某天,台東維持一貫迷人的風和日麗,眼底城事共同創辦人一心特地來到逗宅甘,那是我們的初次見面。
一直覺得,「眼底城事」是一個討論分享城鄉議題性的優質內容平台,和隨性又草根的台東製造,在屬性上有些不同,很擔心言不及意,也煩惱著該要說些什麼才好;還好,一心要我們別擔心,就以自己的方式聊聊台東,真心感謝她特地邀約了這篇二月文章。
2018年,台東製造完成了「365日計畫」,以每天發一篇台東生活貼文的形式堅持了一整年;卸下日更壓力後,剛好藉著這篇文稿好好沉澱回顧這一年的心得。
街道就像人一樣,有情緒,也有生老病死
對愛聽故事的台東製造而言,只要跟對了人,老街巷弄都是有靈魂的。
自有商業行為以來,「寶桑路」是台東市最早熱鬧的街道。鄰近海濱的優勢,進出貨物便利。當時大輪船都停在外海,人們再透過小舢舨的接駁運送方式,將商品直送至寶桑路,也讓這條街快速興盛起來。
常民文化發展史的導覽,通常都是從寶桑路開始的,而身為30世代的我們,也有幸從文史工作者、在地老店家、或是老友叔叔的口中,感受一絲台東市區的歲月風華。
從早到晚沒停過的來往人潮、鐵馬車陣,小吃攤、算命師、說書人、海產店佔據了道路兩旁;而當浮華的夜燈掛上,夜來香、孔雀等酒家妖嬌女孩將樸實老街蒙上一層迷幻,招攬著沿路尋歡的人客,熱鬧喧嘩,與現今的寶桑路截然不同。
延伸閱讀:台東市區玩什麼?寶桑散步小旅行
_
民國五零年代,台東中央零售市場成立。菜市場往往都是人潮聚集熱點,鄰近還有區公所(那時尚未升格成市)也在,「光明路」接下最熱門街道的棒子,甚至連店鋪門口都擺滿了攤位;連帶的,與光明路相鄰的和平街與正氣路,也水漲船高;賣蛇肉、賣襪子、賣小吃,街上什麼都有,布莊、醫生館還有時裝店也開在這一帶。
因為都市升格,和鐵路車站的腹地不足,舊火車站廢站並搬遷新址,區公所升格後也搬離原址;加上都市規劃進行道路拓寬,人潮漸漸移動到新區域。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當年為了整建市容,攤商遭到驅離並另行規劃,而使得光明路沒落。
人潮流動之後,福建路與正氣路一帶的「沙卡里巴」(註一)崛起,各大戲院、旅館林立,而不遠處的街道,也有著許多酒家與娼館,許多知名的伴手禮及小吃老店,也大多在這時奠定腳步。
新時代來臨後,各家商場及店家進駐「中華路」,其中,又以屈臣氏跟85度C為指標,帶動外地投資的熱潮。
誠品書店接手地政所的舊建物後,統一星巴克與台灣好基金會鐵花村隨之進駐;「鐵花路」瞬間成為台東文藝中心,與南京路麥當勞、秀泰影城形成一個金三角,掏金的那一種。
「大同路」則是由藍蜻蜓炸雞、楊記地瓜酥坐鎮;而後搬進了榕樹下、老東台兩家米苔目,陳家麻糬、東傑茶園、歐巴螞也紛紛移進街裡,名店集市成為屢屢排隊的紅線地段。如今,市景仍然持續隨台東人的生活變化著,新的空間產生而舊有閒置消失,每條街道,就像個人似的,有情緒的波動,也有起落的無常,當然,也離不開生老病死。
有時候慢慢走在路上,感受這些時光的流逝,就好像跟她們的關係更深了些。
移民立縣的城市,拼湊起台東美好樣貌
「我們的祖先是從屏東經旭海古道辛苦遷徙而來。」
「所謂『八大頭目』以村莊中心成同心圓,隨著遷移到此的時序向外拓展,越中心越久遠。」
「無論是清朝政府的畫界封山,或是日本政府的分化政策,都造成了傳統古部落的分裂與遷移,我們部落搬遷到這裡不過百年,卻是數百年來都在島上生活著。」
「1959年的八七水災,整片雲嘉南平原氾濫成災,我們家孩子多,家都被沖垮了,只好分散去找新的出路,因此來到台東。」
「有時熬夜吃著超商冷便當時會想,有時擠在上班時段的捷運車廂時會想,有時大老闆一聲令下公司政策大轉彎時會想,或有時抬頭灰矇矇到看不見前方大頭建築時會想,難道人生就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了嗎?然後,來到台東,沉浸在這鮮明迷人的一切,就毅然決然搬來了。」
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因著不同的原因,同樣來到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然後在生活上嘗試學習融洽,尊重著彼此的不同。
台東這塊土地,像是母親,充滿包容地接納了所有來到這裡的人,無論是過去大時代裡的避難逃罪者,或是現今渴望尋求自我生活的人,這裡與科技、時尚的快產業搆不著邊,懂得調整自己去和台東共生共存的人,才有機會遇見真正的快樂。
曾經,我們採訪了13個餐飲店家,集結成《柴魚飛舞》這本由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出版,但鮮少人知的台東書冊。
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走過50年以上的老店家、剛加入台東的新餐飲,以及外籍新住民生活的帶入;雖然粗淺的觀察論述,不足以支撐台東常民生活文化的見證,但從受訪者的分享裡,能感受不同時代的移居者是如何在當下的時空背景裡,一點一滴地慢慢學習成為台東人。
邊打開tina(註二)做的小米飯,她一邊說:「從前班級裡,有漢人也有部落的孩子,我們從山上帶去的便當裡,裝著以鹽巴調味的芋頭、小米飯;漢人同學的便當打開一定幾乎都是白米、醬菜,所以我們總愛交換食物,兒時記憶裡,大家都覺得別人家的味道好像都美味一點。」
這幾年因為台東製造的緣故,頻繁地開發自己去認識地方的能力,有時把自己當成一個旅人,那些從五感累積在腦海裡的台東記憶,讓一個同樣是從外地移居來的我,深深感受這塊土地的獨一無二,「台東」真的很美。
由台東製造的我們,開始製造台東
我們是一群2015年出產的肥嫩鮭魚,有的開民宿,有的把網路行銷老本行帶回鄉村,大家都斜槓,辛苦之於卻彼此笑說真是一身無懼的憨膽,才敢決定游回台東創業。
起初創立的用意很簡單,創辦人祐笙是土生土長台東人,希望把從小成長的台東,好好介紹給不認得她美麗的人們。
「大家都喊著與其創造一百萬人只來一次的景點,不如打造一萬人願意來一百次的地方,但怎麼做才能成真?」
台東製造的主角一直都不是在我們身上,沒有台東,就沒有存在的可能。這是我們在思考人生的真實想法:環境造就了人格,台東人骨子裡獨有的一股單純都是被給予的,我們在做的,只是試圖替無聲的台東說出來,讓旅行的人們也能透過這樣的視野享受與她相處的日子。
「大多數人不會去傷害喜歡的人、事、物,因此一旦有了喜歡與認同,地方才能活的健康又長久。」
《台東的100件小事》就是這樣出產的一本在地旅行書。首次獨自與出版社合作,台東製造希望從拼湊出的100項小事體驗裡,傳達那股既抽象卻又富足的台東溫度,讓讀完的人喜歡上這裡。
現在,我們又開始籌備一項有趣的「台東孩紙」計畫,把剪紙藝術、文字、台東走訪串在一起,百餘幅的大小剪紙作品紀錄著眼中的台東故事,有山、有田、有海、有部落故事、也有市井小民,
爸媽總是搞不懂我們到底在做什麼,偶爾會從其他人口中聽聞台東製造的消息與鼓勵。他們覺得與有榮焉,但還是擔心地罵道:「什麼台東製造?我看你們是台東智障啦。」(笑)說真的,人生裡能遇到一群傻子,以近乎莽撞又執著的方式一起傻著,很幸福耶,不覺得嗎?(大笑)。
註一:熱鬧的地方,日語。
註二:媽媽,布農族語。
推薦好書:
台東的100件小事:逛市集、學衝浪、當農夫,一起緩慢過日子
台東製造
台東製造官方網站 www.zztaitung.com
台東製造粉絲團 www.facebook.com/ZZTaitung
很多人問,為何要叫做「台東製造」?
台東,就像是一張溫柔的網,包住了長大經歷的每個傷口,製造了人生中的存在的美好記憶;當我們決定以此命名,就注定是個相當草根的團隊,「接地氣的生活」是台東孩子最想讓大家感受的事。
台東製造官方網站 www.zztaitung.com
台東製造粉絲團 www.facebook.com/ZZTai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