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在安心變老之前—回看《老童話》與劇場,一種溫柔的社會參與

文: 陳姮(OD表演工作室)

2015年,OD表演工作室在牯嶺街小劇場搬演《D-Cup Everywhere!》,我們試用荒謬的情節打造街頭抗議場景,暗喻媒體與民眾相互依存及掌控資源即掌控風向的反思。演後座談時,一位觀眾回饋:「你們是在劇場作社會運動的劇團。」這句話像直球撲面,狠狠的砸入心裡頭。是,對我而言,OD為什麼要創作的意圖從那一刻竄出土面,要往上生長了。

2017,當OD表演工作室接到為為設計UR Partner計畫的挑戰命題「老年需求發聲」,沒有一絲疑慮地決定要轉化活用實境實驗劇場這個形式。因為進入超高齡社會是全民即將共同面對的眼前未來,然而對這個議題的共感卻如此淺薄,這如同一個滅了聲的警鐘,我們得想辦法讓它再發出聲音來。 既然是需求面,我們就得去挖掘那些比較讓人難受的面相。先以童話包裝,是讓觀眾一開始對角色有熟悉感,甚至直接內建角色過往生命歷程,另一個目的則是疏離效果,太殘酷太真實引發的情感,有時會讓參與者下意識迴避,便引不起討論了。我們用五個童話角色,串連出一個「格林里」,參與的觀眾走入劇場便成為里民,在里長里幹事的穿針引線中,看見這五個童話角色邁入老年後,面臨甚麼樣的需求(困境),或許是生活面、經濟面的壓迫,或許是外表看不出的心理匱乏。而後,里民們將知道今日的里民大會的目的,是要提出企劃給出資企業,為格林里現正受苦的老人改善生活。

《老童話》劇照:演教員演出有營養攝取焦慮及退休後時間安排焦慮的長輩。
照片來源:OD表演工作室
《老童話》劇照:演教員演出對科技產品有使用困難的長輩。
照片來源:OD表演工作室
《老童話》劇照:演教員演出經濟較為困難且獨居的長輩必須一人外出就醫及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的畫面。
照片來源:OD表演工作室
《老童話》劇照:透過實境讓觀眾進入另一種生命狀態的故事。
照片來源:OD表演工作室

在里民就不同困境分組討論之前,我們安排了一段時間讓里民有機會去採訪他們有興趣多關注或理解的老人。這段即興其實很冒險,一方面演員需要對角色的建立具備非常充分的完整度,另外也需要演員提取演教員的意識,與里民的問答之間不僅僅是提供答案,還要引導思考。這是一種任務訓練的邏輯,幸好排練過程中導演帶領的方式,同時建立角色背景,再加上田調的支援,觀眾被說服了,累積後續里民大會討論的熱度。

「格林里」的里民探訪「格林里」的長輩。
照片:OD表演工作室
「格林里」的里民探訪「格林里」的長輩。
照片:OD表演工作室

《老童話》戲說至此,畢竟這樣的戲以形容很難想像,偏偏打造實境的經費偏高,即使滿心想加演甚至巡演,還是只能帶著希望繼續往前冒險。但打造《老童話》前前後後七個月,演出只有九個小時,值得嗎?事隔一年,我腦袋中仍有許多畫面印刻著,比如表決前眾人可舉手發言時一個高中小女孩很勇敢地站起來說:「我長大以後要當社工!」當下眾人嗟歎之聲此起彼落,比如一個設計師哽咽站起鞠躬:「我要跟貝奶奶說對不起。是我們不懂老人家的需求設計出了很難用的產品!」,還有少女建議獨居的老人家,找個男/女朋友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不帶批判,平實而論,我們看見的是許多人心的映照。當我們試圖處理協助他人議題時,若少了充分的理解,往往處理的是我們的需求。我們希望長輩跟上時代,於是有了為老人家開的電腦或軟體使用課程。我們認為他們都怕孤單,所以讓他們與其他老人都住在一個地方(老人之家?機構?監牢?),(潛意識的其實也是為了方便了照顧者?)。

戲是人生。對於不同的處境,觀眾隨自身經驗對不同生命故事產生共感。
照片:OD表演工作室

集體觀點或文化的養成,需要時間,需要人群。很幸運的,我們有團隊有夥伴,有前輩無私分享的創作形式。實境實驗劇場的形式來自於2016年新加坡的戲劇盒劇團及李邪老師,把《一堂課》授權予我們。戰戰兢兢的同時,也在實際操作中親眼見證,當觀眾進入實境實驗劇場的設定後,可以引發多真實的介入與討論。實境,是劇中的情境設定,而觀眾不是觀眾,是情境一角,並且是擁有劇情發展決策權的角色;實驗,我私心將這個當成是台灣民主社會成熟度的實驗,當議題展演後進入討論及決策的情節時,可以如何達到共識?所謂的共識來自強勢者的介入還是多人甘願的讓步?最後,無論最後的決策是甚麼,都會有人有事有物受到影響,每個人的存在都與他人息息相關。

創作這類形式的戲劇,非常耗神虐心,特別是我本來是住在溫室中沉溺於文字的獨行者,所知甚少,純粹只因為機緣與善感而走入社會議題相關的領域,從精障者開始,到土地,到都更,到現在的超齡化社會,當前輩不吝帶領我學習並擔任協調者角色後,看見走在前方的老師們,帶著氣度與高度,同時維持中立且謙卑的姿態,再回頭檢視自己的起伏跌撞,揭開面紗的冷與暖帶來的刺激與成長,但目標卻是越來越清晰,而這一趟沒有盡頭的修行已然開始,我們必須繼續,what the existed fights for might ____a better future.

劇場是一種相對溫柔的方式,讓過往事件或未來想像,有機會重來一次或預演。觀眾在虛實之間相信,知道自己仍在安全中願意展開對話、行動,留下雙向交流的記憶痕跡回到原本的生活裡,如果能讓眼神因而多一點看見這個社會中,仍有許多我們即使忽略仍存在的族群、社會現象、公民議題,只要每一檔演出多一點點,累積起來,我們的社會會不會也變得溫柔些?

所有在創作演出過程中的遇見都是美好的,碰撞出的疑問,答案常常是開放的,而每個參與者產生的思考,則是交流中珍貴的分享,期盼以上的美好開放及珍貴,能每一次演出後,存在久一點點,發酵多一點點。

所以我們在劇場中加入行動,因為,當議題與劇場相遇了,走入劇場的必須反芻而再帶出戲外,回歸生活與社會。對我而言,是這趟創作旅程的意義。


延伸閱讀:

|在《老童話》演出之前http://www.urstaipei.net/article/20808
|在《老童話》演出之後http://www.urstaipei.net/article/20829


avatar

陳姮 (OD表演工作室)

一個不諳世事泡在文學中的天真女生,掉進樹洞,變成在劇場裡頭滾來滾去的一顆檸檬。

一個不諳世事泡在文學中的天真女生,掉進樹洞,變成在劇場裡頭滾來滾去的一顆檸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