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爾本-為 Fitzroy 社會住宅孩子創建的冒險遊樂場

文/圖:潘汝璧

社會住宅居民的難民背景

住在Fitzroy 社會住宅的居民主要是以黑人、弱勢或低收入家庭為主,他們許多人來自難民背景,其中一些人沒有父親,家裡有八到十個孩子,沒有多餘的錢送孩子去課後輔導。社會住宅附近都是高樓建築沒有多餘的綠地空地,但孩子們真的很需要在某個地方玩,Cubbies 是個安全且開放的空間,這是他們的後院,孩子們放學後就能來。

Cubbies 從1974 年開始營運,遊戲場花了幾年的時間慢慢做起來,有經費就做一些,直到變成現在的樣貌。現在是由NGO 組織Save the Children 接管,一直秉承志願者的善意,給予在都市高層建築生活的兒童一個遊戲的空間。目前Cubbies 是以孩童遊戲為重點, 由Save the Children 所引領策劃活動的空間。Cubbies 傳承下來的文化很簡單,只要孩子們來這邊尖叫、奔跑、臉上掛滿笑容,就足矣。

特色遊戲空間- 煤花 (Coal Flowers)

由雕塑家Benjamin Gilbert 設計的煤花,其頂部有五個桿,由回收鋼鐵和來自煤礦輸送帶的再生橡膠製成。花瓣內有25塊太陽能電池板,發出來的電是給現場的辦公室使用。這項專案的資金來自州政府的輔助,以及一些具有社區意識的捐助者和慈善組織的捐款。

Gilbert 覺得最好的冒險場是荒野,這是無法設計出來,和公園的遊戲場也是不同的。傳統的冒險遊樂場包括許多彎曲的釘子和營火等類似的東西。考慮到在城市中心不容易到達荒野,替代品就是遊戲場,煤花是荒野的替代品。煤花故意設計成單調的暗色,而不是明亮或多彩,筆者個人感受是即使在這麼艱困的生活環境當中,煤還能開花醞釀出美的事物給孩子。

At Cubbies – All feelings are OK 

Cubbies 是為孩子所設計的空間,成人不能進入干涉孩童自主探索和自由遊戲的機會,讓孩子好好當個孩子去玩耍和探索各種各樣的遊戲機會。

Cubbies 同時為社區中一些處境最不利的弱勢孩童提供服務,這些孩子在家庭或學校受到極大的心靈創傷,來遊戲場的時候,可能帶著許多難受的情緒(生氣、難過、忌妒、失望、害怕),這些情緒,孩子不見得都能表達出來,也可能無法用言語來說,或說得很有限,這時玩遊戲就有機會讓孩子把內在的情緒宣洩出來,不管是怎樣的心情,Cubbies 都能承接,給了孩子一個出口,能適當抒發他們的情緒。

遊戲場旁邊有一間小學,大部分孩子都在那就讀,下課後老師也會來跟社工一起討論孩子的各種狀況。每天結束前,社工會聚在一起簡短開會,討論當天園區的狀況,也會主動提供受家暴的孩子心理諮詢,若情節嚴重則會通報兒童福利主管機關。

讓孩子親手培育新生命- 菜園

Cubbies 遊戲場的角落有一塊由社工、志工,和遊戲場的主角-孩子們,共同打造的菜園。在這個綠意盎然的小角落裡,孩子們可以親身體驗生命的循環歷程,從播種、發芽、生長、成熟、採收、烹調、廚餘回收,製作堆肥,最後又回歸菜園,孕育下一個生命。

在維護菜園的過程中社工很認真的跟孩子們詳細說明這是哪種植物,為什麼要除雜草,種出來的菜是誰的,等等。有了這個菜園,也吸引許多孩子固定來報到,關心自己照顧的植物們,而不會在街頭遊蕩。

親職教養支援系統的一環

在Cubbies遊戲場內的行為規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是社工和家長們一起討論出來的,例如,園內不能生火或者進行一些危險行為,社工會尊重在地家長的價值觀,不是以專家的姿態直接從上對下來灌輸「進步」的價值觀要求社區民眾接受,希望達到雙方是合作夥伴的關係。

公宅附近的親職因生活背景和現況相近,有很多共同話題,假日時媽媽們也會帶孩子在此聚會和共食,這些媽媽們聚在一起互相鼓勵打氣,在經濟和育兒兩頭燒的環境下稍有喘息的空間。

(原文刊載於綠建築雜誌2019年8月號第60期)

延伸閱讀:
從紐約 play:groundNYC 經驗,看冒險遊戲場如何養出民主下一代
Just Play! 2016澳洲最佳兒童遊戲場



從朝九晚十的程式設計師,因孩子而成為全職陪伴者,城市育兒之路充滿挑戰,但「找到適合孩子的自然探索/冒險挑戰的遊戲場」才是最困難的事。每一座遊戲場彷彿一位孩子,有各自的歷史、不同的使用者、內化不同的社區環境,而塑造成今日的特色場域。遊戲場應該長得不一樣,為什麼會一樣?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