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鋼索上的都市安全:社子島已闖關,蘆洲垃圾山卻未除

原文刊登於蘋果網路論壇,由作者授權轉錄

文:鍾振坤;圖:眼底城事

社子島開發案4/23終於在台北市都委會闖關成功,相信這個新聞很難引起一個忙碌台北市民的關心。但社子島開發案所影響的不只是社子島的居民財產,更牽動了整個大台北地區的防洪安全。奇怪的是,把市民參與喊的震天價響的北市政府,卻對這個計畫真正會影響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部分著墨甚少。

社子島是淡水河口十分重要的滯洪區,尤其在暴雨加上大潮時對大台北地區的防洪就更為關鍵。1984年台北地區防洪計畫執行後,那時台北市政府就建議社子島應納入200防洪頻率保護範圍,當時行政院回覆,為確保台北地區防洪計畫整體功能,社子島不宜加高堤防。後經居民抗爭,才在1987年核定社子島以20年防洪頻率標準修築6公尺高之堤防,並強調未來不得再要求加高。1998年市府委託台大水工所評估社子島開發對大台北防洪計畫的影響,報告結論認為,社子島劃設240公頃高保護設施而不影響大台北防洪計劃的三個主要前題為: (1)關渡帶狀高保護設施北移、(2)基隆河河道加寬80-120公尺、(3)淡水河左岸堆積物清除(蘆洲垃圾山)。最後,因為這份報告所條列的三個但書基本上都是無解,所以大致底定了社子島開發的爭議。

白話來說,每次的評估報告都是告訴市政府,開發社子島可以,但得先幫暴雨加大潮時壅積在河口、一時間無法排出海的河水,找到足夠的容水空間才可以(三個但書)。但為甚麼這種對大台北整體防洪的共識在2010年被打破了?當時爭取連任的郝龍斌提出了台北曼哈頓計劃,在行政院全力護航下,「臺北地區(社子島地區及五股地區)防洪計畫修正報告」獲行政院核定,至此,阻礙社子島開發最大的絆腳石被搬開了。郝龍斌連任的第一年就公告了「變更臺北市士林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案」,但環評審議卻一直未在他主政下的市府環評委員會通過,或許可以推斷他也覺得社子島開發茲事體大,必須審慎考慮,至少,不要在他任內完全底定。

然後,「歷經35年、7任市長都沒有通過的社子島開發案」如今成為展現柯P能力最好的舞台。而且最重要的是: 郝龍斌已經幫他搬開最大的絆腳石(大台北防洪計畫),這也意味著即使未來大台北地區因為社子島開發而發生水災,責任怎麼算也算不到他的頭上,這種有功無過的好康,真是不做白不做。所以,他只要將原有1625萬方的填土量,象徵性減為600萬方,然後就在自己主政的環評委員會上輕騎過關。整個過程,柯P政府似有意若無意忽視了社子島對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要性,然後用聲東擊西的政治戰略,把問題的焦點轉移到拆遷補償和居民安置的問題,問題是至今社子島作為整體大台北地區最關鍵滯洪區的環境並沒有改變,這樣忽視環境安全的政治決策,基本上就是把都市安全視作政治籌碼成為勝選的賭注。

社子島終於要開發了,要蓋200年防洪頻率的堤防,不再成為台北的滯洪區。三個社子島能蓋高堤的重要前提,前兩個因為移堤防線茲事體大並會涉及聚落搬遷(你家要蓋房子、所以要拆我家?),所以幾乎不可行。因此,第三個前提移走蘆洲垃圾山成為最關鍵的問題。不幸的是,這個問題目前技術也是無解。垃圾山是早年大台北地區所有污染的集合體,水下的垃圾目前是用厚厚的土石封印在淡水河水面下,如果開挖,所有廢棄物會隨著淡水河流進台灣海峽,汙染整個台灣海岸線。所以即使行政院2002年就補助經費委託臺北縣蘆洲鄉公所,僅僅是清除垃圾山水面2公尺以上的部分,至今都無法完成,也可見這個問題的複雜性。然而這個無法完成的前提,即便干係著大台北地區的防洪安全,卻一直以來都在相關政府機構間互推: 台北市政府緊咬著2002年行政院對新北的補助計畫、多次行文新北市政府要移除垃圾山;新北市政府不作為是因為河床的管轄政府單位是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署不作為是因為所要挖掘的標的物是垃圾山屬廢棄物,處理的權責單位是環保署;而環保署不作為是因為根本沒人通知他! 可悲的是,整個台北地區的都市安全就在政府部門間完美的託辭中被犧牲了。加上新北市政府眼看社子島闖關,也順便夾帶了同樣是淡水河口重要滯洪區的五股地區蓋高堤。未來台北防洪挑戰只會更嚴峻。

社子島建高堤到底會不會影響大台北區的防洪安全?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所在的拉布拉他河口為例,類比像淡水河口這樣的社子島沙洲建高堤對附近區域的水患影響,2013的一場不過400釐米的降雨,就造成阿根廷首都南部地區嚴重的水患,直接導致54人的死亡和35萬的災民。台灣近十年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幾乎年年都有城市降雨超過400釐米,未來就看哪一天不幸降臨台北城。

政治人物為了個人形象把整個城市的安全放在鋼索上,不禁想問台北人,你還能這麼從容的漠視嗎?

鍾振坤
荷蘭台夫特大學(TUDelft)建築學院都市學系博士

社子島專題

荷蘭台夫特大學(TUDelft)建築學院都市學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