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撰文:李玉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圖:Child in the City、Play Australia、Christine Lee
前言
道路街道巷弄「只對人開放」(或只對人本交通工具開放),是一個全世界都在嘗試改變的概念以及創新實作。本文刊出的整整一年前,我正研究這一篇澳洲案例,研究完不久後的 11 月,竟然就剛好旅行到英國 Bristol(布里斯托)北區的 Clifton Village(克里夫頓村),帶著孩子巧遇「兒童友善街道」實體本尊。
英國布里斯托,是世界上知名的兒童友善城市之一。2019 年,當我代表台灣的特公盟回到曾旅居多年的城市去參加「兒童友善城市歐洲聯盟」研討大會時,當時且再度連任至今的知名英國第一位非裔市長 Marvin Rees(馬文·芮斯),簽署了兒童遊戲宣言、承諾對孩子友善的城市規劃,也因此被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頒贈榮譽會員,稱他為「城市創造大師」。
「汽車已經佔據了我們的社區,以兒童需要為主的超級街區,是居民重新『收復街道』的一種方式。」
Play Australia(澳洲遊戲協會)喊出的這一句話,我特別有感。因為,曾經 2022 年在苗栗縣和勵馨合作辦理過二場工作坊,一場青少、一場親子。親子場時,在和家長問答的過程當中,每一個媽媽爸爸都提到自己小時候和朋友在住家後山、家門前空地或路上玩耍的時光,覺得很自由、很健康且很有安全感。
但是,同樣的這一群家長,說到自己孩子如果還要這樣玩耍、步行或騎車,會擔心的就是「安全」問題,現代孩子若想過著以前家長小時候那種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是有各種困難的。
澳洲的「車本交通」影響人本環境規劃的問題
以澳洲為例,擅自使用社區道路抄捷徑作為避開主要道路,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
近年,澳洲的路上汽車數量幾乎是 20 年前的 2 倍。再加上衛星導航技術崛起,找到捷徑穿越社區的駕駛,在居民社區的街道上橫行,避免擁擠的幹道。數十年來,澳洲社區規劃都以汽車行駛作為主要考量,造成了嚴重的安全問題。總的來說,嚴重的車禍傷害事件數量也上升。儘管全國死亡人數有所下降,但在社區當地街道上的死亡人數卻沒有下降,人們在自家社區街道反而感到不太安全。
如果禁止駕駛穿越社區抄捷徑,其實還有許多附加好處:社區空氣會更清淨、車輛噪音會減少、更安全的街道,當然還有更多從小就能安全且自由移動的居民,不管是步行、騎單車或滑板車、使用輪椅或運用行動輔助工具。
促進社區發展的一種方法,就是創建「兒童青少超級街區」。
「兒童青少超級街區」是什麼?
加泰隆尼亞的首都巴塞隆納,首創了超級街區這一個創新好點子:一個超級街區,覆蓋幾個街區,供騎單車的人、步行者和純粹要使用街道的居民共享。超級街區仍然允許居民汽車低速通行,但就僅限居民、服務和救難。
超級街區是個 1970 年代就出現的概念,漸漸演變,可以在澳洲的墨爾本或伯斯的都市/交通規劃,找到經過改造和規劃的更宜居和更安全的街道案例,而在威利頓和克雷斯特伍德,甚至有更有趣的替代設計。
用這些方式改造社區,讓我們可以再次享受「走出家門就能擁有」的公共空間 — 街道 — 對孩子(甚至長者)來說,超級街區就是最低成本的公共空間修復方案。
社區中常有一種通道形式,叫作 stroad (既不是 street 也不是 road),在澳洲常是很多砂石貨運大車拿來迴避主要道路的捷徑,stroads 通常是在物理空間上和社會功能上連接鄰里,是住家通往主要道路、公園和商店的功能,但把街道都讓給行車,就是犧牲了孩子及居民在社區成長及互動的公共活動空間。
現有郊區(例如像是我自己帶著孩子居住的台北大學社區)很適合改造成兒童青少的超級街區,打造更安全、更安靜、更適合玩耍的街道。它們的面積通常約為一平方公里,以主要道路和河流等為界。理想情況下,超級街區把社區主要需求聚在一起,居民孩子都能輕易使用在地設施或到達公共交通轉運車站。 居民大人仍然可以開車回超級街區之內的家,但可能需要走一條更長且繞的路線,鼓勵居民在超級街區之內步行和騎自行車等短途旅行,來減少超級街區內的交通流量。其它,還有許多低成本的降低車流方案:
- 口袋公園 – 社區內的自然綠地公園(這個很容易懂就不用圖片示意)
- 設置障礙物 – 護柱、大門或花盆,汽車禁入但允許步行者和騎自行車者進入
- 對角線無車區 – 可用綠化種植或人行專用,設在大型交叉路口
- 道路盡頭僅開放人本使用 – 把死路 (cul-de-sacs) 打開通道給步行者和騎自行車者進入
- 公車閘門 – 自動車號識別或昇柱,只讓公車出入
- 禁止轉彎道(這個很容易懂就不用圖片示意)
- 單行道(這個很容易懂就不用圖片示意)
超級街區,是孩子在街上玩耍的地方,這些地方安靜且易於穿越。有陰涼處和避難所,有停下來休息的地方,有可看可做的事情,而且空氣很乾淨,人們感到安全和放鬆。像這樣的社區,是可以促進公共衛生、增進居民友情,並且為可愛的孩子們創造了社區特色,也是居民重新收復街道作為生活場域的公共空間。
居民會從他們的房子裡出來公共空間聊天,他們的聲音不再被車輛噪音淹沒。主要道路變成社區場域,孩子都出來玩耍。讓孩子多運動,也是澳洲甚至全球兒童的一個緊迫需要。澳洲兒童在國際評級中的整體體育活動得分為 D-(成績之低令人意外),澳洲成人的體力也降低(如果澳洲評比出來都這樣,那台灣不就全民宅宅?)。
而兒童青少超級街區的這種設計,幫助每個人變得更加活躍動起來,對孩子來說,收復街道這個空間,可以將他們與戶外/大自然連結起來,幫助他們培養運動和獨立生活的行動技能,提高社區宜居性,減少了噪音污染,(並且誠實地說)也提高了大家很在意的房價。
另外,在超級街區裡,短途不使用汽車,年輕家庭更容易選擇在社區裡移動的「正確交通工具」—— 腳踏車(或説單車)。這樣讓年輕家庭可以節省金錢並提高健康,何樂而不為?所有這些短程累積起來,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例如:伯斯每天有三分之二(280萬)的汽車開出門卻是到距離不到 5 公里的地方,大家一起塞在路上,但若是騎單車只需要 20 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在墨爾本,41% 的居民出門距離其實不到 3 公里,但其中 58% 是坐汽車,表示每天有 360 萬次汽車在墨爾本路上跑,只為了那 3 公里。
另外,在澳洲的幾個不同城市,還有四個街道改造案例,圖示如下:
- 利用一個小型口袋公園,阻斷了通往機場的繁忙交通,這一個路線四周的社區就變成兒童友善社區。
- 利用植栽和道路障礙物,阻止大家為了避開主要道路塞車而抄捷徑穿越社區的通道,還給社區寧靜和安全。
- 設置拓寬的人行道,使學校孩子在上下課自己走路、騎單車或滑板車,或在放學時家長來接送更加安全。
- 直接把車用道路取消,改造成一個小型口袋公園以及僅讓居民車輛進入的通道,創造一條更安全的街道。
澳洲從哪裡開始改變,台灣可以怎麼參考?
他們做的許多研究強調,在設計社區時,積極聆聽社區是必要的 —— 尤其是兒童的聲音。
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對於打造以兒童需求為主的社區,最初的反對意見很快就會消散。居民看到了對他們自己和家庭更安全和更愉快的街道,會帶來的好處。三分之二的澳洲人開始支持改善自己的社區,也幫助他們更積極參與公民社會裡的民主討論。
台灣的我們,也應該從公共空間的最小元素 —— 社區,開始積極討論都市孩子面臨的生命困境:缺乏綠地、公共交通設施最差、交通最擁擠且事故最多,其實就經常是兒童肥胖率最高的社區。
讓我們從社區開始,再次展開彼此之間的對話,比如說:我們可以從自己主辦一個臨時的街道遊戲開始!當街道遊戲、街道派對或甚至是街道改造工作坊辦得成功,將有助於讓縣市政府看到眾多民意正向態度,進而支持進行永久性的街道巷弄改變。
延伸觀賞影片
Beyond Playmaking 超越遊戲共同創辦人。與各國作者合撰《City at Eye Level for Kids》、《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公園遊戲力》及《45 Urban Ideas for Ukraine — and Every Other City in the World》等書。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研究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 Urban95 兒童視角城市規劃領導課程證書。’14 年因成為阿皮和阿兜的媽媽,開始關注兒少權利議題。’18 年與眼底城事參訪倫敦出版專題報導,並開始擔任以下講者:’19 年兒童友善城市歐洲聯盟布里斯托大會、’20 年布里斯托自然歷史聯盟網路論壇、’21 年香港創不同學院 好玩大學網路課程、’22 年世界都市公園大會網路論壇 及東京澀谷世界鄰居日網路論壇、’23 年國際遊戲協會格拉斯哥全球大會五國平行對談 及 紐西蘭遊戲協會網路論壇。
成為媽媽前,曾是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英語教育顧問、醴瑠服務社企創意長、苦勞網義務編譯、英國樂施會書店志工和伊甸基金會活動義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