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宜暉
身為父母,你對以下這些經驗一定不陌生:
- 在冗長的等車時間裡,孩子因為無聊而哀嚎哭鬧。
- 到達目的地前必須走一段路,而孩子嚷著好累要你抱。
- 帶孩子上下樓梯是件苦差事,你不想扛著他走,但他不想走。
- 你覺得住家附近的遊戲空間很少,常常不知道要帶孩子去哪玩。
在這些情況下,你會選擇安撫孩子,還是斥責他們不體貼,或者命令他們要聽話呢?在你大感無奈,狂翻白眼時,有沒有想過,其實可以不用這樣,只要花點巧思,在公共空間裡加上一些元素,就能夠創造出對親子友善的環境?
在美國舉行的KaBOOM!隨處可玩挑戰比賽(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提供了我們很多可能的想法和創意。
KaBOOM!這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的目的,專門是為了支持資源不足的社區發展遊戲空間。隨處可玩挑戰比賽每年都會在全美選出五十個贏家,為獲獎者頒發一百萬美元的獎金,來打造創意遊戲空間。[1]所有的參賽者,都致力於將遊戲帶進日常空間裡,讓這些地方成為對親子和家庭更友善的環境。這些遊戲空間,不論是設置在公車站、自助洗衣店、雜貨店、圖書館或人行道上,甚至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申請人都必須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以確保這些設計實際符合孩子的需要。
KaBOOM!的主席James Siegal解釋,隨處可玩的挑戰,目的在促使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認真思考,要如何在日常空間裡創造大量的遊戲機會。「我們常看到孩子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人行道或公車站上,但這些時光通常都充滿了無奈,」他說。在選擇今年要讓哪些遊戲空間得以實踐的過程中,KaBOOM!尋找的,是能將這些區域轉變成快樂的空間,並通過低成本、高影響力的設計,來改變城市景觀的概念。[2]
改造公共空間,變身為遊戲據點
所有贏得隨處可玩挑戰的設計,都是公共資源的重新規劃和利用。其中有超過一半的計劃,是對人行道周圍的環境進行改造。例如加州列治文市政府(City Of Richmond)、列治文藝術中心(Richmond Art Center)、公共信託基金(Trust for Public Land)與當地居民所合作的遊戲街巷(Mathieu Court Alley Play Street),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計劃將在特定的街道上繪製互動遊戲和藝術創作,讓附近的家庭在這個缺乏公園的鄰里中,也可以享受有趣、乾淨又充滿綠意的遊戲空間。計劃加入的遊戲元素,包括道路上的彩繪遊戲,兼具藝術和遊戲的圍欄,用來進行平衡遊戲的踏腳石,以及讓孩子塗鴉的黑板等等。遊戲的主題將集中在永續、營養和健康生活上。除了邀請有社區參與經驗的公共藝術家來繪製之外,計劃也打算讓附近小學以及居民共同參與創作和建設的過程。
照片來源:KaBOOM! 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 gallery
其他利用公共空間的計劃,還有改造公車站和交通樞紐的周圍區域。在肯塔基州勒星頓( Lexington)的轉運中心,每小時有高達800人進出,而每天大約有600名兒童和300名照顧者途經這個空間。然而,這裡卻一點也不舒適;等待區裡長達500英尺的牆,灰色又單調,缺乏人性和生氣。勒星頓市中心發展局規劃改造這個空間(BUSt! Boredom),除了增添色彩和藝術氣息之外,也在牆上裝置互動遊戲和活動,並打造出迷宮和遊戲區域,讓孩子們在與照顧者一起等車的10到15分鐘之間,可以自由奔跑,消耗多餘的精力。
同樣地,德州的麥卡倫所提出的麥卡倫地鐵「盪了再上計劃(Metro McAllen Swing-and-Ride)」,將擴大公共圖書館外現有的公車站,放入一組彩色鞦韆與一組雙人鞦韆,周圍畫上跳房子和迷宮,並設置大型樂器,來打造一個等車的遊戲空間,並促進家庭間的社交互動。
KaBOOM!的主席Siegal認為,色彩豐富的彩繪和粉筆塗鴉設計,既符合經濟效益,也能被高度複製。他說:「你能夠預見,這些想法將如何星火燎原,」。[2]
結合當地特色,寓教於樂
在獲獎計畫中,有不少是以當地自然文化特色做發揮,除了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之外,也達到寓教於樂的功效。
例如,由紐約公共衛生基金(Fund for Public Health in New York,簡稱FPHNYC)所提出的布朗克斯走出健康(Bronx Steps 2 Health)計劃,就將當地建立在丘陵地形上的標誌性「階梯式街道」,改造成兼具趣味性和互動性,多采多姿的遊戲空間。在布朗克斯的丘陵地形上,隨處可見這些階梯式街道,是許多家庭每天前往附近的公車站、學校或其他設施的必經之路。然而對孩子來說,攀爬這些長長的階梯,既無趣又辛苦。FPHNYC的成員,希望藉由當地藝術家在這些階梯上所設計的大型壁畫,結合了文化、音樂和遊戲的元素,能鼓勵孩子們邊走邊玩,增加居民運動機會,還能夠促進社群的互動。
照片來源:KaBOOM! 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 gallery
同樣地,田納西州的諾克斯維爾(Knoxville, TN)也因山坡地形難以建造公園所苦,因此提出了在市區的丘陵地形上建造滑梯的構想(Downtown Slides)。這個計劃經過民意調查後,將會在市政廳、停車場以及大型公車站等重要公共設施附近的樓梯旁,順著山坡斜度建造出滑梯,讓大人和小孩在走路或等待時,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遊戲機會。
用機動性突破限制
在空間不夠或者無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一些計劃仍然盡力將遊戲經驗提供給孩子。
舉例來說,Matter打算在愛荷華州的迪比克(Dubuque, IA)建立一座移動遊戲實驗室(Portable Play Laboratory)。這個實驗室是由貨櫃所改建,具有高度移動性及便利性,可以為附近區域所有年齡的孩子(以及其照顧者)提供創意遊戲體驗。計劃的活動,包括了磁力牆、LEGO®建築區,複雜的機器實驗室和藝術工作室等。實驗室還可以根據社區反應,定期更換活動,從而反映使用者的興趣所在。
而波士頓景觀建築基金會,則提出了一個攜帶式零件組成的公園包(Kit of Parks,簡稱KoP)計劃。整個公園包由63個塑膠零件組成,包括了遊戲、積木、凳子和桌子,可以裝進4’x6’的箱子裡,掛在自行車的後面,方便移動,拆解組裝也只需要5分鐘而已。KoP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服務波士頓住家附近沒有公園的低收入家庭。這個計劃,將會走遍波士頓的大小社區,把未充分利用的城市環境,變成公共遊戲的實驗平台。
照片來源:KaBOOM! 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 gallery
遊戲場也可以很環保
隨處可玩挑戰比賽中,有部分計劃將環保永續的設計,合併到遊戲空間的規劃之中。除了簡單的綠化建設之外,也加入了環保設計的結構。例如由非營利遊戲工作室Ludo、環保設計公司Roofmeadow與費城大學城區組織共同合作,將在西費城大學城區林地大道旁的其中兩個停車空位上,安裝一座永續的街角小公園(a sustainable Play Parklet)。
街角小公園除了提供孩子就近玩耍的空間之外,也能幫助整治當地淹水的問題。公園的鋪面,除了小型玩沙區以外,將設計為具有滲透性的原生植被表面。朝向街道的鋪面邊緣,則會保留用於接收雨水的溝槽,因此雨水將會被草地攔截,減少流入下水道系統的水量。[3] Roofmeadow的景觀設計師Kate Farquhar說:「我們試著告訴大眾,整治暴雨淹水的問題,可以也應該是自然遊戲的一部分,能夠支持活躍的街道活動。」[2]
照片來源:KaBOOM! 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 gallery
這五十個獲獎計劃,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執行,預計在2017年春季陸續完成。計劃的發起人,會追蹤這些計劃對周圍地區的影響,分別傳送改造前後的照片給KABOOM!評估。Seigal說,他們的目標是衡量兩件事:孩子是否有更常玩耍,以及新的遊戲空間是否改變了人對遊戲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的思維。[2]
遊戲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也是他們學習的途徑,就在你閱讀此文的當下,台北市的遊戲場告示牌也正在進行一場微型改革,透過遊戲場告示牌讓大家瞭解「遊戲是孩子的靈魂」這一個重要的訊息。許多研究顯示,遊戲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情緒穩定性、肢體協調性與社交能力的發展,都有決定性的力量。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隨時隨地都能夠進行遊戲、整個城市都是兒童遊戲場」,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KaBOOM!的隨處可玩挑戰比賽已經踏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領著大家,也能在台灣看到夢想將不再只是夢想,而是隨處可見的實踐。
資料來源:
- KaBOOM! Play Everywhere Challenge website
- CityLab, “Designing The Future of Play”
- Ludo Studio website
謝宜暉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成員,史丹佛大學雙碩士,曾任職科技業,目前為全職媽媽,兼職翻譯。
特公盟其他文章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 授權
轉載時請明顯標示眼底城事及本文作者,與眼底城事網站連結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