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鄉民」更新政府,是時候了

文:劉致昕

關於政治,「鄉民」能幹什麼?從1985公民聯盟帶出二十五萬白衫軍之後,一度成為各界的討論話題,但隨著新聞過去,健忘的台灣又把鄉民推回了本來的位置。

不只是台灣,全球大部分主流政治人物其實仍與網路保持着距離。「對我們而言,網路有如一片新大陸!(Das Internet istfürunsalleNeuland!)」2013年三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會面中一語驚人,引起網路的熱烈討論,「我也找到網路新大陸了,好像在漢堡旁邊。」「別緊張總理大人,我們會給你一本網路共和國的護照。你終於找到這裡了。」網友的戲謔或許誇張,但對大部份的主流政治人物來說,網路的確有如新大陸般陌生,握有傳統政黨勢力的他們,甚至說不上有「登陸」的動力。

但如今全球的網路使用者已突破二十四億,他們在世界各國的「成績單」早已超過我們的想像。他們可以「殺人」、「點火」,更可以作政府的軍師。

1116劉致昕_2

讓我們先見證一個血淋淋的故事,場景是德國,時間回到2011。

主角,是一位還不到四十歲的政壇明星,當時的德國國防部長古騰柏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 )。巴伐利亞貴族世家出身,身處當今德國最富有300個家庭之一,他2002年當選聯邦議員、2009年接連擔任聯邦經濟部長、國防部長,「梅克爾的接班人」當時人們這麼稱呼他。

享有高人氣、成為最年輕部長的古騰柏格,卻怎麼也沒料到,自己的光明前途,會在兩個星期內,被一群無名的群眾拆解歸零。

那一天是2011年3月1日,古騰柏格辭去了國防部長,原因,是一個網站。

2月16日,媒體爆料古騰柏格的博士論文中「一些章節存在嚴重的抄襲」。古騰柏格立刻表示,「由我撰寫的博士論文非剽竊之作,我會不顧一切盡全力駁斥這些言論。」「我的論文寫作歷經約7年,作為一個年輕的父親,在工作和國會議員活動之外的時間,艱辛地一點點積累完成。」他的指導教授拜羅伊特大學教授彼得.黑布勒也立刻發言力挺,稱「古騰柏格是我最好的學生、博士生之一。」

故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可能接著上演一場口水戰,媒體繼續爆料,或者有了更大的新聞後息事寧人。決定性的角色大概就是媒體、利害關係人、政敵。

沒想到,這次上場的是鄉民。

一群法學家、軟體工程師、記者、防抄襲專家,成立了GuttenPlag Wiki的網站,任何人都能自願的瀏覽、創建、審核或參與調查長達四百多頁的論文中,任何涉嫌抄襲的條目。網站則會負責統整,並將抄襲狀況圖表化,精準地告訴你每一頁有多少抄襲內容、如何分佈,另外成立子網站,列出被抄襲的原文,以及每一條目的抄襲類型,以及應該怎麼做才符合學術規範。

截至4月3號,約兩個星期內有超過千名的志願者,確認了部長的論文中有來自135篇論文的1218個抄襲案例;在本文393頁中有371頁出現抄襲,達94.4%。

再多的政治口水也掩蓋不了鄉民們分工合作查出的事實,向來能夠精準判斷民意並快速回應的梅克爾,也從力挺到快速切割,政治金童的神話狼狽落幕,取而代之的是「Google柏格」的新名號。(指他利用谷歌大神寫論文)

另一方面,GuttenPlag Wiki 卻得到了GrimmeOnline Award的殊榮,評審在得獎理由中寫道:「(它們的表現)證明了網站能夠提供人們共同工作的各種可能性,就連文字的比對也能以合作的方式,有條不紊地完成。」

網路「鄉民」的影響力,從此有如照妖鏡,歐洲議會前副議長SilvanaKoh-Merin、和德國前教育部長 Annette Schavan也都因此被揭出論文抄襲而下台。「我們必須澄清,我們不是為了特定團體、骯臟的政治行動而做,而是為了保護學術界的原則,」GuttenPlag Wiki公開聲明說,「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而言,不論你在光譜的哪一端(左或右),我們毫無疑問的會以同等的方式對待你們,如果你們也涉嫌抄襲的話。」

鄉民成為「殺手」,於是成為政治人物與網路必須互動的原因。

專研社群媒體、網路資料運用的洪堡網路政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奧塞霍費爾(Julian Ausserhofer)在專訪中表示,在奧地利進行過為期四個月、共十四萬五千三百五十六條推特研究後,他發現網路不只能直接影響主流媒體,而且網民還有一項專業:「點火」。

他以維也納一場為維護難民權益而起的抗議為例。當時,近五十個政治難民因為在奧地利無法得到政治庇護,喚起一場「長征」的抗議活動,一群年輕的網民,從他們走的那天開始,設立了臉書粉絲頁、推特帳號,一天之內就將抗議活動的消息推向全國,架起網站隨時以英文、德文轉播最新情況,抗議活動因為獲得全國注意,至今還未平息。

「這已經變成一種新的專長了,」奧塞霍費爾笑說,一場五十個難民的抗議活動,因為網民的援助,快速架起網路平台,將第一手訊息、照片、影像,傳至世界各地,記者有了報導的資料,對人權、難民議題者就算人在亞洲,也能「實況」觀賞最新抗議情況。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2009年歐洲各地學生的抗議活動,影音、文字、照片的實況更新,讓各地學生瞭解彼此的近況、比較各地政府的反應。就像是將游擊隊的大腦串起,散沙變成了聯軍,星星之火於是燎原。「他們遠比過去有更大的力量,有更多武器能操作議題、輿論,然後談判而改變現實」奧塞霍費爾說。

奧塞霍費爾於是用另外一種角度看網路起家的海盜黨和其他網路公民團體,「沒有(議會)席次沒關係,但如果他能抓住網路的聲音、利用網路匯集民氣,就能進一步設定議題,就有影響力!」他的發言讓我驚訝,「當然,事情需要時間,但這是個確定的趨勢,」或許,這才是百年大黨聘請名校教授研究海盜黨的真正原因。(見「德國的『遙控民主』實驗──海盜黨總部現場觀察」一文)

ARCHIV - Mit einer Fahne der Piratenpartei läuft ein Mitglied am 07.08.2009 vor dem Reichstagsgebäude in Berlin an der Spree entlang. Symbolisch mit einer "Kaperfahrt" nahe dem Reichstag eröffnet die neue Piratenpartei in Berlin ihren Bundestagswahlkampf. Foto: Wolfgang Kumm dpa (dpa Serie "Bundestagswahl historisch"; zu dpa "2009: Merkel bleibt - SPD am Boden" vom 09.09.2013) +++(c) dpa - Bildfunk+++
(照片來源:www.taz.de)

從埃及革命、佔領華爾街,到前文的故事,鄉民們的群眾智慧(Crowdsourcing)扮演着「殺人」、「點火」,與政府對抗的角色,但在芬蘭國會的眼中,群眾智慧,卻有可能成為政府的幫手。

「用群眾智慧實現民主:新時代中的政策制訂。」一份芬蘭國會「未來委員會(Committee of the Future)」的研究以此為名,將鄉民從對立的殺手角色,拉進了政府的大腦。

「說民主面臨危機了可能有點誇張,芬蘭人還是對政治、社會有興趣的,但是,人們對政治體制、代議制的信任正在一點點的崩解當中,這樣的侵蝕,有如大部分人所害怕的,在未來將繼續發生。」芬蘭國會未來委員會副主席OrasTynkkynen在報告中如此寫道,我們雖遠在台灣,但應不難體會。

四十八頁的報告中,針對芬蘭政府的現況一一列出對策。政府該如何利用Crowdsourcing的方式增加效能?為此政府又應該做出什麼改變才能透過網路實現新一代的民主,讓政府的決策更近民意、社會衝突更少,試著將公共利益最大化。

「我們必須做點什麼。我們必須用新科技為民主『更新』!」他說,「民眾透過crowdsourcing的方式參與,並不會取代傳統的民主工具或是專家,反倒是完整了、支持了這些途徑。參與,能產生更好的決策⋯⋯這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文中也提到了Crowdsourcing如何加快政府的運作、透明化,減少公私資源的浪費。進步,更包括了過程中政府體制、設備的升級,直接影響到了政府的競爭力。

最後,他語重心長地說,「就算是對進步的芬蘭社會來說,這一份報告也是一份創舉,我希望中央、地方政府,公民團體、企業,都能從此認清crowdsourcing對我們的重要性,並開始實現它!」

從德國、奧地利到芬蘭,我們看到面對同樣一片「網路大陸」,有的政治人物保持距離、全然陌生,有的卻已經開始新的實驗,想從網路大陸上開採資源「更新」政府。在這場「登陸新大陸」的競賽當中,政府不同的態度,不只決定了鄉民們是否被迫成為殺手,也決定了政府是否能將群眾智慧化作資產,在國家競賽中拔得頭籌。

原文刊登:獨立評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