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特公盟經驗的兒童主體:聽懂內心世界、看懂遊戲行為(上):引導準備

作者:梁瀚云 / 編寫:Christine Lee

前言:「放慢腳步,對孩子保持真誠好奇,關注非語言線索以及高度自覺」,這是「親子天下」摘錄「教育理想國」網站文章〈當一個願意傾聽的教育者〉的聽懂兒童四大要點。不過,當台灣社會還在教養育兒面向積極討論「聽見孩子」的教育意義(意指成人要透過聽懂孩子來教育孩子什麼),2017 就是台灣的兒童遊戲場參與式設計元年,各方開始嘗試循著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兒童遊戲權」和「兒童參與表意權」基線,透過一場又一場兒童遊戲工作坊、參與式設計工作坊,來積極執行「將孩子當作主體」來傾聽他們,用引導而非教導,來從兒童身上萃取最貼近他們身心發展和遊戲需求,進而轉譯給負責遊戲空間設計及建造的成人,把屬於兒童主體的兒童遊戲場蓋還給孩子。

自己的遊戲場自己做的實驗性公園遊戲場,背後有著更大的脈絡和意義。

兒童遊戲場參與式設計元年的重頭戲,就是台北市政府公園處選址在華山文創園區附近的中央藝文公園,在設計初期採用實驗性方式,首次以「自己的遊戲場自己做」的精神,邀請各種身心能力及特質的小朋友一起參與兒童遊戲場設計的徵件,這次的兒童公民參與,將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向兒童廣泛徵件,邀請兒童一起創作,徵件題目為「我的遊戲小島」。藉由徵件,邀請兒童與親職一起思考什麼是兒童心中最有趣的遊戲。徵件後將選出25~30位兒童,邀請一起參加七、八月的參與式設計工作坊。工作坊中將藉由活動設計,從中觀察兒童的遊戲需求,規劃出兒童心中想像的樂園。

照片提供:「玩出一座遊戲場play x playground」臉書粉絲專頁

過去,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好好聽孩子的意見與聲音,如今,終於得到了一點注目和重視,真的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只是,該怎麼聽才能真的聽見孩子的聲音,是目前最需要克服也最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為了體現「孩子是『玩』的專家」,成人要把「聽懂孩子」當作是一個需要投注心思的專業,而「聽孩子的聲音」是一個滾動且持續的過程,不是一次性或單向地聽就完成,關鍵的主體是孩子,陪伴在側的成人則是不可缺少的觀察與轉譯者。在玩的這件事情上面,孩子是專家。他們獨有的創造和想像,變化的各式玩法,是非常珍貴無價的。每個年紀的孩子也都有對世界的不同想像,要怎麼去看見這些不同,則需要因應不同年紀及個性,而有不同的訪談與觀察技巧。

六月徵件結束前的兩週,特公盟的親職成員,開始通力合作、四處揪團,帶著學齡前幼兒嘗試創作,並走訪幾個團體創作,當一般大眾可能還不可置信學齡前幼兒也能用轉譯的方法「參與和表意」時,請大家跟著我們的感動,來閱讀這幾場團體創作的分享文字紀錄,希望能點燃一絲火光,讓台灣社會想要投注心力在改造特色公園行動上,也有機會更貼近兒童心中世界:

  • 實際操作上
  1. 繪本導入創作

繪本是很好建立關係及引導情境的橋樑,題材的選用如果適當,較容易勾出孩子主動創作的動機。有故事情境的前言,再轉而導入手作面向,是個不錯的方式。

特公盟成員雅萱正跟共學團親子用《橘色奇蹟》說故事,引導情境後再導入手作。

* 《野獸國》https://goo.gl/lgNBRw 主角 Max 因為媽媽受不了他在家還是無法無天地亂玩一通XD,就把不能吃晚餐的他送回房間,不過沒有關係,他因此來到了野獸島去「孩子稱大王」,野獸都要聽他的大王命令 —— 遊戲場,能不能是所有管東念西的大人碎念怪獸,都要服從孩子而瘋狂玩耍、怎麼說就跟著做的地方呢?

* 《爺爺的天堂島》https://goo.gl/zlWnBF 主角 Syd 和爺爺坐上一艘大船,他們上了甲板,爺爺開船技術好好,在海上平穩航行好久,接著在島上探索戲水,即使爺爺離世,都一直記得他快樂身影 —— 遊戲場,能不能是讓嬤公奶爺都能跟孫子一起玩得好開心的天堂樂園,孫輩和長輩一起嬉耍歡笑的記憶,永遠不會被遺忘。

遊戲小島主題:七本推薦繪本的書封,不同主題就有不同繪本可用來引導。

* 《輪椅是我的腳》https://goo.gl/PahJbZ 主角 Margit 來到附近的遊戲場,好希望自己能跟大家一起玩,他不經意看到有一群孩子正在嘲笑一個長得較肥胖的男孩,覺得難過 —— 遊戲場,能不能讓把輪椅當作自己一生孤島的孩子,變成和不同特質友伴同樂的空間,輪椅成為充滿希望羽翼、眾人成為支撐飛翔順風,輕舞飛揚。

* 《藍色海豚島》https://goo.gl/MvNNFF 主角 Karana,是一個印地安原住民族,他的家鄉不見了,游到一座島,用海豹筋綁木頭做弓箭、用鯨骨造房子、有魚蝦和野菜相伴,還有原種生物海獺、紅狐狸及海鳥作陪 —— 遊戲場,能不能鼓勵眾人吸取土地的智慧,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同時,在地球母親的懷抱中感受遊戲的樂趣。

* 《旅程》https://goo.gl/yZKhsC 本書主角沒有玩伴或家人作陪,用自己手中的紅蠟筆,創造出在河道上通行的小船、空中翱翔的熱氣球和飛天毯,進入不可思議的王國,卻遇上陰險士兵的捕捉 —— 遊戲場,能不能就請成人放手讓孩子天馬行空發揮出屬於自己的想像世界,其中必有奇幻或有風險,但是都會成為孩子生命當中的養份。

* 《歷險》https://goo.gl/UWqiB3 本書兩位主角在公園不經意收到一張地圖和幾個奇異物件,就要開始他們的冒險任務,穿越不同文化,來去拯救一個國家和它的人民遠離黑暗的處境 —— 遊戲場, 能不能是激起孩子鬥志、挑戰孩子極限、突破孩子困難的一個象限,讓孩子在冒險犯難的故事情境裡,把與生俱來的「生之勇氣」玩得淋漓盡致。
* 《威斯利王國》https://goo.gl/6grDCp 主角 Wesley 不喜歡足球、不吃披薩,更不願意跟同學剪一樣的髮型,人類文明對他來說還真是奇怪,他決定在自己家的後院,開始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文明 —— 遊戲場,能不能是孩子從無到有的創新、開天闢地的原創,一座又一座與眾不同的空間,就能吸引發掘遊戲真諦的夥伴一起歡笑同樂。

  1. 小人創作遊戲

另一種引導方式,是透過小人模型的投射,來嘗試理解孩子各種發散式的想像。引用攝影藝術創作者Tanaka Tatsuya的作品,並且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素材,提供基底空間及小人模型,以「小人要如何在這個空間中遊戲?或希望小人可以在這裡玩些什麼?」為主題,讓孩子在創作的過程中,有個稍微具體的想像目標,間接了解孩子對遊戲的各種想像。

兒童小島手作作品
  1. 素材與地形

素材部分,多數以容易使用操作且常用的為主,但建議可參雜一些會引起高低落差的素材,例如:紙箱/紙盒/回收瓶罐/衛生紙筒/紙卷/瓦愣板/稻草捆/巧拼/保麗龍等。至於其它準備素材,常見的如:白紙/紙盤/蠟筆 / 彩色筆/顏料/吸管/竹筷/樂高積木/現成模型;小肌肉容易操作,例如:各種顏色輕黏土/牙籤/串珠/棉線/蠟黏土/毛根/小毛球/ 磁性拼塊/羽毛/花草植物 。至於地形變化(也就是前面說的高低落差),多半一開始會使用一個平面的紙張當作基地,但發現孩子在這樣的基底下,比較只會有平面的思考,若一開始提供的就是一個非平面、比較有各種不同地貌的基地,會去激發孩子在這些變化中去產出更多想像。這個也可以拿來當成未來遊戲場的努力目標:不再只是一個平面基地而已。

兒童遊戲場未來目標:不再只是一個平面基地,而能朝保留自然地貌或創造高低地貌。
  1. 反而不以「公園與遊戲場」為主題

在實際操作跟參考資料中都發現:兒童會對遊戲場有一些既定的印象,孩子對於遊戲場的概念,基本上是鞦韆、滑梯、蹺蹺板(常見的設施),所以如果以這個為主題,做出來的東西,就容易跟這場域內常出現或是他們經常玩到的有關(生活的經驗),較不容易引發對玩的各種想像。所以,盡可能不以遊戲場或公園為主題,從「玩」出發,可以聚焦在「你喜歡玩什麼?」或「你想要玩什麼?」,在這塊「屬於你」的「地方」/「島」/「秘密基地」/空地」/「空間」(依照孩子年紀去調整詞彙),你想要玩什麼?這些引導,會比直接問孩子「你在遊戲場上想要什麼?」更容易探見孩子的遊戲本質。

引發孩子對玩的各種想像,聚焦在「喜歡/想要玩什麼?」 更容易探見孩子遊戲本質。

 

 


梁瀚云 Lianghanyun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幼兒教育碩士

自從有了孩子後,毅然決然離開只在紙上談教養的世界,進入每天真槍實彈的在衝突中去實踐平等尊重愛與關懷,卻驚然發現這社會各處對親子是如此不友善與壓迫。
台灣孩子絕對值得受到更好的對待,是這句話讓我憤而投入推動公園遊戲場事務,當我們這些長大的成人忘記當孩子是什麼感覺的時候,請試著蹲下來看看他們聽聽他們,他們內心的豐富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後盾,而我們應該是那雙推手,不是嗎?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