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慢工出細活・30 年磨一座 — 香港智樂從無障礙遊樂場到第一個共融遊樂空間的歷程

文:李玉華 Christine Lee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Playright Children’s Play Association)從呼籲「遊戲是每個兒童的權利」、「遊戲,塑造未來」到「看重孩子,看得起遊戲」,在香港長期推動兒童遊戲權,以專業、熱情和賦權角度,倡議「遊戲價值」,一路走來沒有政府資助,僅透過各類型態募款,今年邁入第 31 年,揭幕「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戲空間」,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及實踐兒童遊戲權利的社會,讓所有小朋友都能夠享受快樂的童年。

早在1989年,智樂已經和香港市政局 (Urban Council) 合作,造出第一座「通達兒童遊樂場 (Accessible Playground)」,也就是台灣通稱的「無障礙遊樂場」。然而,為什麼遲至 2018 年,才催生出這一個「共融遊樂空間 (Inclusive PlaySpace)」?在這將近 30 年之間,智樂為了迎接第一座共融遊樂空間,為香港社會大眾籌備了什麼?

轉型前的第一個 10 年

京士柏公園通達兒童遊樂場完成後的 1900 年代,除了遊樂場設施定期檢查,智樂鎖定三個面向:醫院遊戲 (Hospital Play)、歷險遊戲 (Adventure Play,台灣稱作冒險遊戲)、公屋/屋苑遊戲場 (Housing/Public Housing Estate Playgrounds) 來前進,同時從事遊戲相關研究、出版及課程訓練。

除在瑪麗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和廣華醫院提供服務之外,也開始為學齡前兒童校園提供醫院遊戲外展服務,舉辦 IPA 亞太地區遊樂會議和兒科護理研討會,開設「醫院遊戲證書課程」,並在出版香港醫院遊戲服務研究同時,開放參考圖書館、公佈公屋遊樂場遊戲行為研究,成立遊戲資源中心,選在維多利雅公園舉行「歷險遊樂日」。

   智樂在 2013 年舉辦遊戲萬歲日的公園區的清潔奇兵活動 (Source: 粉專圖片)

第二個 10 年 + 第三個 10 年

智樂原本全名為「智樂兒童遊樂場協會」,但在 2000 年代更名為「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將其重心從「醫院遊戲」和「遊樂場建設」,轉變成「遊戲價值」擴展及深化,涵納更多樣化的觸角伸及改變社會的每一位個體,智樂再次從三個面向升級:

開設更多元的課程訓練 – 英國 RoSPA 遊樂場安全檢查課程、英國遊戲工作證書課程 (Playwork Certificate Course)、美國遊戲場安全檢測員證書課程、遊樂場維修保養課程、好玩爸媽學堂 (Playful Parents) 、智樂學院 (Playright Academy)、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 (Junior Playground Commissioners Incubation Programme)、學前教育培訓計劃 (Play Training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更精彩豐富的遊戲活動 – 玩玩遊戲街 (Play Street)、大自然遊戲計畫 (Environmental Play Project)、Play for All 遊戲日、遊戲萬歲日 (Cheers for Play)、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遊樂共融計畫 (UNICEF HK Inclusive Play Project) 和鄰舍遊戲計劃 (Playbourhood Project)

專業顧問級的倡議計劃 – 香港中央圖書館之玩具圖書館、創意樂園 (Adventure Playpark)、遊樂車服務 (Playmobile Service)、「小空間・愛夢想」之小學生設計管理校內遊樂設施計畫、瑪嘉烈醫院互動電視智樂遊戲台 (Playright Channel)、匯豐智樂遊戲萬象館 (HSBC Playright PlayScope)、醫院遊戲青年大使、社區共建遊樂場、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概念競賽、「升級遊樂場・星級新未來」展覽和 Play N Able 特殊需要學童計劃

二十年間,發表了「兒童與親職之遊戲時間模式」調查、IPA 世界遊樂會議、Play for All 研討會和「殘障兒童對公共遊樂空間的需要評估調查」。

智樂在 2018 年舉辦「校園齊齊玩」學校代表訓練活動 (Source: 粉專圖片)

由「軟」入「硬」易的共融

我們有幸在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戲空間對外開放前,訪問智樂 2 位專業代表 Rebecca 李寶蓮女士及 Chris 袁漢昌先生,並託智樂之福,獲香港建築署暨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戲空間主責設計師 Chun 陳雋浩先生導覽,帶領現場試玩及解說。

奠基於 30 年累積的軟體面,香港社會已經在智樂的研究論述、專業倡議中獲得對「遊戲價值」的基礎認知,透過舉辦精彩豐富的各類遊戲活動,場場「好玩爸媽學堂」親職訓練課程,形塑遊戲文化。

緊接著,2015 年,香港康文署、建築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香港園境師學會 (HK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香港理工大學與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起心動念於高度城市化地區街道空地,已不能滿足孩童玩耍需求、且每個家庭不是都具有經濟能力,給孩子自由創意發展的歷險空間。於是,一同合辦「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概念競賽」。

智樂在 2018 年由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贊助的屯聚遊樂場社區展覽 (Source: 粉專圖片)

競賽中,要求參賽者採用通用設計社區營造原則,為所有兒童社區居民設計,不論體能、心智、感官、情緒及/或社交能力、年紀或背景,滿足所有兒童個別需要,並就「兒童各個發展進程」提供「相對應的挑戰元素」,以確保「越來越避免承擔風險」的社會趨勢,不會剝奪孩子探索世界及健康發展的機會,且能歸還孩子一個兒童自主、家庭聯繫、社區交流的未來。

競賽中,選出專業學會或相關領域大專學歷人士的專門組,還有相關學科註冊在校人士的學生組,根據以下設計要點、場地特殊和評審準則,納入兩方優勝作品,作為建築署設計師的執行藍圖:

設計要點:無障礙性、多樣性和清晰度、分層漸進的挑戰難度、靈活性、多感官刺激提示、顧及不同年齡兒童的需要、人與植物的互動、混合人工與自然元素

場地特殊:氣候及天氣、安全因素、本地環境及背景、目標受眾、共融遊樂、家庭友好度、能否獲得當區居民進階善用 (如按喜好或需要改變/擴展用途)、公眾意見

評審準則:原創性和創造力、綠化及可永續發展、清晰易懂、成本效益、揉合大自然和成人和舒適聚會、作品配合選址環境、技術可行性、維修及保養要求

2016 年,運用 2 年 3000 萬港幣(約新台幣 1.2 億元)的公園維護經費,專才組首獎提出荷花的寓意加上難能可貴的水元素,學生組提出回應屯門公園爬蟲館的主題發揮不同年齡和能力孩子爬上爬樂的需求,而香港建築署,則進一步執行「在地居民參與工作坊」和「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工作坊」,努力和提供畫作給感觸牆作為設計基礎的常模和特殊學校孩子,細緻地討論溝通,儘可能製作呈現畫作本意,但也說明無法將天馬行空完全實現的侷限。最終,第一座提供好玩多元設施且又加入沙水、自然、挑戰設計的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樂空間,呈現在引領期盼已久的香港民眾面前。

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樂空間的南面爬上爬樂區域 (Source: Christine)

他山之石・可以供參

在參訪過程當中,擁有英美兩國認可遊戲空間安全檢測專業的遊樂環境顧問 Chris 提到,台灣何其幸運能有自己的國家安全標準法規,可以在遊戲創意和孩子主體上做更多的因地制宜的彈性調整。然而,現實情況中,我們的國家安全標準法規 CNS,卻仍然是兒童需求未得滿足、設計規劃綁手綁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越來越多歐洲和紐澳的案例,在研討會和論壇中被分享,是否我們也能朝歐規 (EN) 及澳規 (AS) 的制定理念 (例如提供兒童必要的冒險挑戰元素及風險評估精神),加上英國兒童遊戲權學者 Tim Gill 所推薦的風險效益評估檢核程序,讓曾經過於避險卸責的情況,逐漸獲得改變,讓多元創意遊戲空間,逐漸獲得青睞。

而跟著孩子從頭遊戲到尾的 Rebecca,則是說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他說:「我就是沒有辦法拒絕孩子找我去一起玩。」這是遊戲工作者的重要核心精神 – 兒童主體 (Child-Centred)。台灣的遊戲文化,需要更多專業遊戲工作者的投入,也需要更多「好玩親職照護者 (Playful Parents)」一起來響應,當整個台灣社會都越來越能以正向且建設性的方式,去陪伴每一個孩子遊戲,兒童自主、家庭聯繫、社區交流的軟體支撐之上,我們期待一個又一個如同香港慢工出細活、滿足兒童需求、在地社區參與的多元遊戲空間,在台灣處處醞釀而生。

智樂代表 Rebecca、Chris、特公盟 Christine 和建築署 Chun (由左至右,Source: Christine)

 

 

*更多「屯門公園兒童共融遊樂空間」試玩開箱文細節,請參閱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粉絲頁文章

*更多共融遊樂空間設計細節方針,請參閱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香港委員會支援智樂出版的《Inclusive Play Space Guide》

 


李玉華 Christine Lee

因為成為阿皮和阿兜的媽媽,關注各類教育和社會議題。在特公盟負責 CRC 兒童遊戲權、參與權,以及國際學研合作交流等事務。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育研究所。曾經是前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英語教育顧問、醴瑠服務社企創意長、苦勞網義務編譯、英國樂施會書店志工、伊甸基金會活動義工,現在是擔任性別研究共學/自學社群和台灣童年遊戲學的召集。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其他文章

我們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表意參與權,兒童公共遊戲空間設計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要求並協助相關單位更完善規劃公共空間,親子友善基礎建設,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