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城事觀
  • 趣空間
  • 好社計
  • 台灣事
    • 社子島專題
  • 每月主題
    • 2021年1月 – 島嶼臺灣 2030
    • 2020年
      • 2020年12月– 看不見的城市
      • 2020年11月 – 人本友善的街道
      • 2020年10月 – 都市的流
      • 2020年9月– 電影與城市
      •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 2020年7月 – 宜居城市
      • 2020年6月-食物與城市
      • 2020年5月 – 參與式設計
      • 2020年4月 – 社區療癒
      • 2020年3月 – 東亞街之道
      • 2020年2月 – 搞軌都市主義
    • 2019年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社區交往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合作入厝 / 謝杏慧
    • 我在臺北放框框 / 陳尚平
    • 政藝城事 / 謝子涵
    • 全促會 / 社造新眾力
    • 聲音地景 / 目目文創
    • 基隆市政府 / 都市設計系列講堂
    • 地味手帖/裏路
    • 說書
    • 從電影看城事
    • 與環境設計師對談PODCAST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自然遊戲空間

不只公園綠地要Greening Master Plan, 遊戲場也需要”Playing” Master Plan

Posted on 2020/08/312020/08/31

文:陳鳴誼 可以不要再做共融式遊戲場了嗎?這不就是罐頭2.0? 我還是懷念以前在草地、田野間奔跑的時候,這種人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桃園遊戲場, 經典工程, 自然遊戲空間, 遊戲規劃

建立孩子與自然的連結,看澳洲公立生態環境中心如何提供傳承生態與文化的「森林幼兒活動」

Posted on 2020/08/262020/08/26

圖、文:陳薇伊  編一點點:Christine Lee 我是一個會帶著家裡幼兒探索環境的媽媽,從家裡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森林幼兒活動, 澳洲生態環境中心,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新加坡自然遊戲案例中預見的風險評估練習,台灣的我們準備好了嗎?

Posted on 2020/08/242020/09/03

文、圖:李玉華 Christine Lee 原文〈給親子的「風險評估」練習——以新加坡遊戲空間為例〉刊載於 鳴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新加坡,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風險評估

自然就在社區裡,社區就在自然中 —讓孩子能在都市公園自然遊戲

Posted on 2020/08/212020/08/21

文:鄭婉琪 圖:鄭婉琪、謝亞珊、Christine Lee 社區就在自然中 我所居住的花園新城,已經有五十年歷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花園新城

自然遊戲空間說得好聽,但要怎麼做,才算讓「兒童」和「自然」都參與?

Posted on 2020/08/192020/09/03

圖文:李玉華 Christine Lee翻譯:黃思涵、林瑞營諮詢:耿美惠 一個自然遊戲空間,不只是親子使用者受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兒童參與,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重返自然

我是愛樹人,也希望還給孩子一座林蔭遊戲場

Posted on 2020/08/172020/08/19

文:莊傑任、潘汝璧 編寫自 2020 年 8 月 9 日 特公盟主辦「還給孩子一座林蔭遊戲場」講座內容:莊傑任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林蔭遊戲場,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遊戲場設計 3 Comments

為什麼要把「自然遊戲空間」設計回都市裡? 因為它是人類健康的救命良藥

Posted on 2020/08/142020/09/03

文、圖:李玉華  Christine Lee 大家可曾感受到,孩子的教養、照顧老幼的方法、人與人之間 […]

Posted in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特公盟, 自然遊戲空間, 遊戲與健康

近期文章

  • 讓基礎設施找回溫暖與活力的關鍵,是不要浪費任何一個危機
  • 台灣居住議題的省思與願景展望
  • 「臺灣好植地-工具篇」,運用數位工具找出願景行動機會
  • 面向未來的綠能實踐.關渡干豆好太陽能電廠由市民作主
  • 臺北大數據中心專訪 – 城事科技治理快問快答
  • 製造空間,在地景中 Making Space in Landscape
  • 歷史聚落活保存:寶藏巖聚落開園十年的省思與望向未來十年的展望
  • 跨疆界、孵社群、串場域: 友善治理下的都市新公共設施浮現
  • 開始,與這座島嶼好好一起生活 ▎一月主題:島嶼臺灣 2030 導言
  • 是保育也是務農,「生態薪水」給付2021年上路,農地常見4物種受益

熱門標籤

feature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公民參與 創用CC 參與式設計 地方創生 地方故事 城市故事 威廉懷特 專欄 文化資產 景觀 景觀設計 智慧城市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岸空間 水治理 特公盟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間活化 綠色交通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電影與城市 韌性城市 食物與城市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