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比大小:從地圖到三度空間想像

文 / 圖:信志

城市之間可以比較的議題很多,比如人口數量、收入多寡等等,但我們這次要來“比大小”。常聽到朋友說:“東京很大”或是“香港很小”,但大家是如何得到這些結論?有時是來自身體在城市中的移動經驗,有時是從旅遊地圖上讀到的訊息,可能還有剛剛提到的口耳相傳,但如果沒有真的把城市們抓在一起,排排站、比一比,還真的很難分個勝負。

UC Berkeley環境設計學院的Peter Bosselmann教授以50公里見方的標準格式,黑白對比的方式描繪出世界各大城市的都市發展範圍,黑色代表都市區域,白色則通常是綠地或水體,讓我們可以在同樣的框架之中,清楚的比較每個城市都市區域的大小及範圍。接下來,如果我們再把人口數量的因子加入,城市立體三度空間型態就會呼之欲出,例如香港在極少的黑色面積內就擠進了七百多萬人,相較之下,面積有香港11倍大的倫敦只需容納八百多萬人,因此在有限的都市土地資源下,香港的城市規劃唯有往垂直化、高樓化發展,也就形塑了我們熟悉的香港城市景觀。

我們從Bosselmann教授的書中挑選了七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城市,依都市區域面積,由小到大依序為香港、新加坡、上海、巴黎、紐約、倫敦及東京。原書中並沒有包含台灣的城市地圖,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有尺度感,我們特別以紅線將台北市的行政範圍套進每個城市的地圖中,讓台北可以跟各大城市比個高下!

 


台北市,260萬人


1. 香港,739萬人


2. 新加坡,463萬人


3. 上海,1640萬人


4. 巴黎,1141萬人


5. 紐約,2119萬人


6. 倫敦,827萬人


7. 東京,3122萬人


大小適中的台北 (照片來源 : http://bsnscb.com)

極度垂直化發展的香港 (照片來源 : http://edition.cnn.com)

常成為台灣比較對象的新加玻 (照片來源 : http://www.space-doctors.com)

都市發展範圍不斷擴張的上海 (照片來源 : http://bbs.unpcn.com)

建築高度相當均質的巴黎 (照片來源 : http://www.freejupiter.com)

摩天大樓集中於紐約曼哈頓島 (照片來源 :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新舊建築交雜的倫敦 (照片來源 : http://www.dailymail.co.uk)

除了整體開發的商業區,東京大部分區域密布低矮建築 (照片來源 : http://tripalgogaja.tistory.com)

參考資料 :
Bosselmann, Peter. Urban transformation: understanding city design and for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8.
張樞等. 台北原來如此. 台北市: 台北都市更新處, 2013.


達文西

信志
愛逛城市看建築,現於台北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想用簡單的文字說城市的大小事。

作者其他文章

 

愛逛城市看建築,現於台北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想用簡單的文字說城市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