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優等生的智慧城市:遊戲規則與競賽入場卷

文/張書維

前情提要:

在上一集<考試優等生的智慧城市:怕人不知道台灣?考試得名就好>提及,台灣的智慧城市治理,特別著重在國際智慧城市評比(ICF)中獲得獎項,甚至屢獲佳績的盛況,超越世界的高比例(見圖一)。同時,得獎也非僅限於大都市,而是連東部與離島的縣市都有得獎紀錄。為了要破解台灣城市得獎的密技,本集先釐清三件事情,以利後續討論的開展:首先,簡述ICF的歷史,以及他們從事與關切什麼議題。其次,這套評比規則為何?包括評鑑項目與競賽期程。最後,藉由上述第二點的說明,從而指出為何在眾多國際評鑑機構中,唯獨ICF雀屏中選,成為台灣城市積極參加的評比。

圖一、政府官員、ICF代表以及國內曾獲獎的各縣市表合影[1]

資料來源:嘉義市政府官網(https://www.chiayi.gov.tw/2015web/04_hot_news/content.aspx?id=50434)

ICF是什麼?

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由是美國的非營利性的組織「世界電信協會」(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 WTA)所成立,會員來自加拿大、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新加坡、比利時等四十餘國,總部設於紐約(周天穎等,2015)。ICF起源於1985 年的智慧社區運動,並在2004年成為獨立的組織,其組織之宗旨為加強國際合作、探討寬頻建設為主體的經濟體系、如何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工作機會以及促進經濟發展(林滋賢,2012)。ICF也是最早提出智慧城市評比的組織:1999年,ICF提名新加坡成為第一個年度智慧城市(張忠吉,2016),自此取得獎項變成全球各地城市晉身為「智慧」與否的指標。

ICF的創立本就是源自於對社區的關懷(見圖一),也因此,在ICF的官網上便明確指出,資通訊技術可能為社區帶來危機或發展機會,而技術所創造的轉變是不分城市規模與所在地。亦即,並非是著名的大城市才可以獲獎,只要善加利用資通訊技術來解決當地的問題,並促進當地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品質,無論城市大小與國際能見度,即便位於郊區,或是後進國家的城市,皆有可能入選評比排名。

 

圖一:ICF的核心關懷。

作者擷取自:http://www.intelligentcommunity.org/smart21

我檢視歷年TOP7得獎名單,挑選兩個入選城市/區得獎案例,可補充說明ICF對社區的關懷,以及頒獎的傾向。一例為韓國首爾(Seoul),首爾在2002年獲選為TOP7,其轄下的江南區(Gangnam District),也可在06、07與08年連續獲選TOP7的榮耀。另一例則是法國巴黎近郊[2]的Issy-les-Moulineaux,其面積更只有4.25平方公里(尚不及台北市最小行政區大同區:5.6平方公里),人口6萬3千人左右(2008年普查資料)[3],卻可以獲獎四次(05、07、09與11)。很明顯的,ICF既可以頒獎給傳統定義下的都市,次一尺度(區)的規模亦可獲獎。進言之,對ICF而言,差距甚大的城市規模、不同尺度的行政區皆可被放置在同一平台上進行比較。也正是此一特點,給予「縣」尺度的地方政府一個想像空間,想像他們能以縣的尺度與城市進行比拚。

 

考試的項目有哪些?

先前的研究整理評鑑指標共有六項(林滋賢,2012;周天穎等,2015;曾士瑋,2015;張忠吉,2016),然而,ICF在2015時,新增永續性(sustainability)一項,其餘項目變動幅度不多,參見以下簡要說明(亦可見圖二):

  1. 寬頻連通性(Broadband):具備完善寬頻網絡基礎建設的政策和計畫,足以提高家庭普及率和使用程度,也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條件。
  2. 知識型勞力(Knowledge Workforce):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等教育人才的提供比例,以及研究型產業在城市中所占比例。
  3. 創新(Innovation):包含政府電子化創新服務,如在市政府網站的公眾互動服務。藉由新一代資通訊技術所帶來的產業變革,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4. 數位平等(Digital Equality):寬頻網路部署可能隨著區域或經濟條件導致資源分配不均,針對弱勢族群應考量數位公平的機會。
  5. 永續性(Sustainability):藉由資通訊技術改善現有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維持後代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是永續發展的核心。
  6. 宣傳(Advocacy):智慧城市須具備宣傳能力、向世界各地分享智慧化發展的成功經驗,並吸引外商投資與建設。
  7. 各年度不同重點主題:ICF智慧城市評比項目,於各年度加入不同重點主題,如2015 年為「革命性的都市」、2016年「從革命到到文藝復興」(From Revolution to Renaissance);2017年「城市的網路」(The Internet of Cities);2018年「人性化資料」(Humanizing Data)。

圖二、2015年後,ICF固定六項指標。

作者擷取自:https://www.intelligentcommunity.org/top7

 

ICF評比期程與獎項

ICF的評比由各城市主動報名提交申請文件,自每年6月開始至9月結束,主要頒發獎項有全球前21大智慧城市獎(Smart 21)、全球前7大智慧城市獎(Top 7)、全球智慧城市首獎(Intelligent Community of the Year)。獎項由論壇三個創辦人,以及來自國際各個領域約兩百名的專家所組成之評審團評選,並在次年6月宣布首獎結果,每年吸引都超過四百個社區/城市報名參選。評比分為三個階段辦理(周天穎等,2015;張忠吉,2016):

第一階段─Smart 21: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地區主動提交報名申請文件後,由國際專家所組成之評審團依據評估指標審查書面文件,ICF 於10 月公布年度Smart 21。

第二階段─Top 7:ICF 邀請入選Smart 21的城市完成一份詳細的問卷,並由一個獨立的研究機構進行評比,選出7個得分最高的城市或地區為年度TOP 7,並於隔年1月宣布。

第三階段─Intelligent community of the year(首獎):由ICF 共同創辦人針對每個TOP 7入選城市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訪察和撰寫報告,以及委託國際調查顧問機構透過解析層級程序法(AHP)評量,再由國際專家所組成之評審團進行投票,經由他們的投票及實地訪察報告,評定年度首獎智慧城市。最後,在隔年6月的ICF年會上公布。

ICF的實地訪查除了驗證資料上所述是否屬實外,另外也會探查包括產、官、學、研相關機構與設施,並配合必要的展示與小組交流討論。其次,ICF也會與相關領導者會晤(張忠吉,2016)。

 

為什麼是ICF

前述提及ICF的評比項目與相關期程,但仍有一個疑問未被釐清,也就是為什麼台灣城市要選擇ICF呢?前述已提及一部份的理由:ICF是歷史最悠久的評比機制,有著較完善的制度與較高的聲譽;同時,亦可接受不同規模城市的報名。另一方面,回顧資策會(洪毓祥,2013)所做的整理,國際現行的評比共有七種:ICF、歐洲智慧城市指標、歐洲綠色城市指標、OECD美好生活指數、未來政府獎、亞太未來城市與可持續居住環境工具。其實,細究這些評比機制,多數帶有地域色彩或是會員國限定,如歐洲智慧城市指標及歐洲綠色城市指標(歐洲);未來政府獎與亞太未來城市(亞太地區);OECD美好生活指數(OECD會員國)。換言之,這些區域的評比機制既限縮台灣參與的可能性,也無法像ICF帶來更多國際的注目。最後,可持續居住環境工具被用於城市整理規劃中,於規劃提案的前期評估中,並非是國際的排名賽。

因此,ICF的國際高知名度、評比城市不分規模,以及自行提案報名的參賽方式,讓台灣城市勇於挑戰國際。本集述明ICF的評鑑指標後,下一集則是剖析台灣城市如何破解這些項目,在評比中獲取高分的方式。此一模式,也流轉到其他城市,讓更多的台灣城市上榜。

圖三、在Top7得獎名單上屢見台灣城市。

擷取自:ICF官方網站

 

下集待續。

 

徵引文獻

ICF(?)。ICF官方網站http://www.intelligentcommunity.org/ (2018/5/18 瀏覽)。

周天穎、賴玉真、杜雅齡(2015)。〈國際智慧城市發展指標與評比機制〉。《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三卷二期:8-18。

林滋賢(2012)。《各國智慧城市發展經驗之研究- ICF 案例分析》,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洪毓祥編(2013)。《智慧城市導入參考手冊》。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張忠吉(2016)。《國際ICF與台灣智慧城市研究》。台北市:孫運璿基金會。

曾士瑋(2015)。《臺中市城市競爭力治理策略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1]時值2017年,在此之前,台灣總計共有13個縣市曾獲選首獎、TOP7與Smart21的紀錄。

[2]據維基百科所載,Issy-les-Moulineaux距離巴黎市中心僅有6.6公里。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8%A5%BF%E9%9B%B7%E7%A9%86%E5%88%A9%E8%AF%BA。(2018/1/18 瀏覽)。

[3]同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