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住宅小調查:以搬家為前提的入住,以分手為前提社區交往
文:眼底城事編輯室 從 1989 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運動,到 2014 年「 […]
文:眼底城事編輯室 從 1989 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萬人夜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運動,到 2014 年「 […]
A Home for All 青創好家在臺北 2019年12月,運行兩年的臺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以下 […]
文 / 連振佑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桃園市中路二號社會住宅服務性入住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專業者都市改革組 […]
文/高甫承(北大不動產系畢業、現為台大城鄉所學生) 兒童福利聯盟(下稱兒福盟)前陣子以3.7億,購入位於內湖瑞 […]
圖、文:曾稚驊 社會住宅不只是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制度上的角力,社區政治帶來的挑戰更實際影響著住民與周遭里民的關係 […]
文:于欣可 前言:參與是什麼 不論極權或民主的政體,民眾參與已經是全世界都市規劃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在台灣,幾乎 […]
文:曾稚驊 打造宜居環境大不易,不只是一連串居住的指標、或是複雜的營建與住宅法規,更是行動者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 […]
採訪整理:眼底城事專題策劃小組、punkelephant 社會住宅政策是上一屆總統選舉,甚至是上上屆地方選舉火 […]
文/圖:潘汝璧 社會住宅居民的難民背景 住在Fitzroy 社會住宅的居民主要是以黑人、弱勢或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