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編輯群

一心
一心
從法學院轉到念設計,從大學時代的翹課王到開始念博士,從認真工作的上班族轉為天真無邪學生族。時間開始有彈性,想在敲敲鍵盤中,敲敲腦袋也敲敲不同扇門。

達文西
信志
愛逛城市看建築,現於台北從事建築與都市設計工作,想用簡單的文字說城市的大小事。

bear
理查
我叫理查,我住地球,熊很可愛。

punk
punkelephant
時常懷疑是否因為從小在城市街頭晃蕩成性,才選擇空間規劃為業。腦袋裡有一張世界發呆地圖,堅信一個好城市要有許多免費可以盡情坐著發呆與躺著打滾的角落,為此努力發掘與創造地圖上的新標點。

Derya C
Derya.CO
有點黑。
個性不拘小節,總是坐不住。有時候會追根究柢,面對挑戰沒有很怕哈。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甚麼,大概是能夠到處去玩吧。

zining
讀人文社會學,喜愛城市空間與建築而投入了這個行業。工作了一陣子,最近想起了方法論,想建立一套自己觀看城市的方式與分析方法。

 

Mia
喜愛文字和影像的多版本。

 

作者群

千語
千語
在台灣唸了建築,工作兩年後「夢想」著能影響台灣的空間設計,於是前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唸了Town Planning的博士班,在倫敦唸書工作六年,又到香港工作,對於倫敦、香港的各種機會和其與世界接軌的程度感到興奮,也體驗了香港在中國大陸人口急速湧進後的變化。八年半敵不過親情的呼喚,終於回來結婚生子,作了娘後希望在還有記憶時,能將自己所見所聞多分享一些。

雅祺
傅雅祺 Ya-chi Fu
景觀建築兼都市空間設計師,目前正努力研究如何以農食系統為本,規劃設計生態城市和相關環境教育事業。在迷宮般的偽天龍國永和長大,從小就喜歡”路過”同學家吃完點心再回家。大學時代踏入景觀界後便一頭栽進去,後來更在西雅圖和慕尼黑認真打混,為其與自然融合、愜意卻充滿活力的都市生活空間深深著迷。

沛文照片
P. Lu
台大地理系,成大建築所,Lund University與TUDelft系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菜鳥老師一枚。擅長氣候變遷,韌性城市發展與國際比較研究。相信有愛有溫度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Jason
劉致昕
曾任Financial Times助理記者、商業周刊記者、獨立評論@天下專欄作家;著有《20個都市再生的故事》。

Winnie
Chi
台中人,一邊以務實的律師性格生活,一邊用冒險的賭徒性格流浪,從台北漂流到香港,現居紐約。

13211021_1226491527368489_1090696489_o
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1993年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系,同年成立「淡水社區工作室」,主持淡江建築系Studio407都市設計工作室,進行「島嶼地景」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博士,研究領域在社區設計與都市設計等方面的實務與研究工作。一直以來,以行動「將設計帶到生活世界!」參與了城市設計、校園設計、農村再造、歷史保存、生態永續、接近城市的權利、公共藝術與社會創新等等議題。

陳尚平自介照片
陳尚平
建築及都市設計背景,透過攝影看人間、看城市。

莎莎自介
littlemonster
我是小獸,很愛玩

gladstone
劉力嘉
出生台灣,七歲移民加拿大,景觀及都市設計背景,喜歡邊旅行、邊畫畫。現居多倫多。

563616_10202009168740769_970826999_n
Wu YiChen
來自高雄,不安分的都市計劃念了很久才念完。
研究所中間利用各種名目到美國、歐洲踩踏了幾次,
開始對不同空間著迷,喜歡走在街頭感受不同空間的變化。
上來台北工作踩踏一年,還在夢想著當一顆想要轉動巨輪的小螺絲釘。

11898536_10204659468673485_7462504641771193684_n
鄭衍偉
我是一隻變色龍,一座橋,一個關心在地的行動者。近年主要關心視覺敘事、公共空間、參與式設計、文化政策與草根公民活動。至今,我已經在12國進行在地調查與專訪,接觸過200個以上的創作者、組織、與文化空間。
我的工作生涯是從口筆譯開始,對我來說,扮演變色龍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我必須同時面對原油產業、災害傳播管理、社區營造與當代前衛藝術。
我的話語是一座橋,有成千上萬的人走過。許多重要的經典都經過我手,包含草間彌生、安藤忠雄、橫尾忠則與村上龍。
我經常帶領分散在不同城市與國家的團隊與專案一同工作。現在我以策展人與專案經理的身份協助許多亞洲圈的出版社、NGO與美術館。此外,也協助學校與一般民眾規劃關於劇場、自主出版、視覺敘事與社區營造的活動與工作坊。
我的評論、散文、翻譯與小說創作散見中港台三地媒體,涵蓋文學、文化政策、動漫、設計、劇場、都市空間與環境領域。《中國時報》個人專欄「出版宇宙人」的專文「世界上根本沒有文創」曾獲高達330000人次點擊,15700多次分享。個人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國光劇團等表演團體合作創作之劇作《木蘭》於2013秋季至北京、上海、廈門、廣州進行巡迴公演。此外,還曾獲台灣文學獎劇本創作首獎、台北文學獎散文獎。
我很喜歡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作。

徐鉦儒自介封面
徐鉦儒
建築系畢業,喜歡胡思亂想。

Untitled
Meowying
來自火星的貓,還在地球尋找fit in的角落,還在尋找能理解火星邏輯的地球人。

孟宗 個人照
孟宗
學生、老師、父親,期望播種與收割的遊牧民族,修過建築史,教過景觀史,做過景觀設計和規劃。

小風景の日々配給。 ev day, ev page
年歲已登上大人的階梯,但內心依然還是灰姑娘。
靠著青春18車票踏遍日本北海道至九州,相較於世界之都的東京更喜歡的是無名的老街與原生脈絡風景

林子靖
就讀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熱愛電影與旅行。參加國際工作營後受到不同文化的洗禮打開了眼界,決定停止過著糜爛的大學生小確幸生活,開始認真過日子。

Cony Chang
都市計劃背景出身,倫敦大學碩士MSc Building and Urban Design in Development, the Bartlett, Development Planning Unit畢業。擁有在臺灣都市規劃顧問公司工作三年,透過碩士課程與國際NGO組織(Asian Coalition for Housing Rights)在柬埔寨與當地貧民窟居民合作,以及坦尚尼亞偏鄉建築行動經驗。永續環境、公民行動、國際參與、社會創新、社會設計皆為興趣涉及範圍。現致力於東南亞國家的社區發展工作,期待為臺灣社會深耕與國際接軌盡一份力。

box
卡姆登皇后
倫敦大學(UCL)地理系博士生

12884455_10204846179948445_924802827_n
劉嘉文
台中人,家住建國市場附近。城鄉所研究生,往返於兩個城市的running woman。覺得奔跑與停泊一樣重要。

12421788_10206050296192826_2036085780_n
陳小易
二十歲之前以為自己想成為詩人,二十歲之後搖擺於藝術與實務間,對於詩、空間、城市與電影交錯的主題深深著迷。目前客居美國柏克萊,以為理想的階石會在他方,卻反覆遊走於依然生活在台北的夢境之中。多數的時候走得很慢,深怕踏錯一步就無法跨越,其實心底始終期待著有一天。當真可以踩踏屬於自己的七彩祥雲,穿梭於城市之間,一個不小心,跌進文字或是螢幕的另一邊,是迷路也是漫遊。

profile
YuLi Chen
念規劃也喜歡變化,在社會參與中探索都市議題,希望不只是個螢幕前的鍵盤手,還能是大街小巷中的行動實驗家。

阿弦
建築工作者

曾于珊
曾于珊
畢業於台大地理系,倫敦大學大學學院都市再生碩士

MJ
Ming-Jen
美國註冊景觀建築師,工作上專注在城市與景觀系統的互動。喜歡挑戰與解決問題,卻常在直覺與理性之間拔河。1/5的時間在路上,享受旅途上可以不被打擾的異想空間。目前居住並工作在美國波士頓。

13324407_10210372184407393_1190235065_o
HJ Chen
空間觀察者,喜歡逛城市、逛鄉村、逛花園,看山、看海、看風景,在不同的五感體驗中,尋找創造舒適空間的秘訣。

Janelee Li
“Cogito, ergo sum” 學習永無止境,期能在不斷探索當代永續概念中,串起多元文化之間彼此的正向交流,共同打造怡居新視界。

網路大頭照
WUOUXIANG
來自澎湖的視覺設計師,因為興趣而自學設計。熱愛穿梭在澎湖大街小巷尋找靈感,澎湖的交通、人文、建築、民俗等元素都是設計基礎。獨自經營「關於澎湖群島」設計品牌,希望透過設計,讓更多人發現關於澎湖的種種美好。

13407258_10201740254865959_1627071040653668292_n
Tân Tek-hôa(漢名陳德樺)
淡江公共行政系畢業,原為新竹人,目前是淡水人。親子共學團領隊。自孩子出生後,過去對這個世界人事的許多困惑,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慢慢地看到問題的根源;於各公共空間帶共學,也慢慢地思索著公共空間與我們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對於公共空間,「人」到底是主體還是客體?

我住在山村大崎 10 自我介紹
林建叡
生在地球表面的臺灣寶島,樂愛南臺灣的天空,從高中一路熏習建築到研究所,忽然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寬廣、自然是多麼的奧妙,決心要過點不一樣的生活-農村是青年安身立命的一種可能。⋯⋯此時此刻正踏實著宇宙的路途,爾後亦然。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從2011年參與大崎村社區營造至今。

陳鳴誼大頭照
陳鳴誼
40歲的台灣人

大頭照
賴彥如
從小到大讀書、生活都在台北,去北歐交換學生的一年,才真正打開認識世界的眼界。回台灣後做都市規劃和社區營造工作將近五年,嚮往蒐集不同地方的生活經驗,因此開始了參與各個藝術慶典的志工走跳人生。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想辦法到當地的公園、圖書館跟瑜珈教室去逛逛,交交朋友。

img_1899
黃子倫
平時關注城鄉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看似不同的兩個專業興趣,卻帶給我不同的視野。期許自己能透過文筆描寫世界也記錄自己,並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林妙奎
待過工會、拍過莫拉克風災重建紀錄片,近年投入文資保存行動,試著摸索歷史與文化能否帶給社會不同的發展想像。

葉昀昀
喜歡亂晃,關心城鄉空間的發展與歷史。台大社會學系畢,目前就讀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潘哈利
一條背著相機(ㄕ ㄨˇㄆ ㄧ ㄢˋ)的狗。

 

 

LOGOtaipeiwalkingtour補洞版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台灣唯一中英日語步行導覽團隊,以台北各街區生活、族群等城市文化為核心,由文化、設計、社會等各領域專業者帶領,規劃電影、社工、建築、歷史、藝術、公民等多元主題,引領台灣及各國民眾走進台北各個角落,從不同觀點重新認識台北。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原本僅是一群重度公園使用者,因為重度使用,更容易發現公園與其兒童遊戲場的大小風吹草動。而「特公盟」的成立,在於原住民公園、青年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原本讓孩子流連忘返的特色遊具無預警被拆,讓關心兒童遊戲權/參與權的大家警覺並意識到國家機器對人民使用公園遊憩權益的漠視、公家機關與廠商長年便宜行事和敷衍塞責,於 2015 年 10 月迅速結合成一個非正式的理念共同體。同時,「特公盟」在監督國家改善、推動廠商上進同時,也致力於推廣普羅大眾對親子友善設施的認知度、大小公民參與切身公設規劃的重要性等議題的分享宣傳。

環境資訊中心
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是一個為環境大小事發聲的獨立媒體,不隸屬任何黨派、企業或個人。我們相信提供真實而全面的資訊、創新且富建設性的行動方案,人們必能運用天賦的理性,展現其具體作為。我們用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媒材和媒介,為環境發聲,只為喚起更多關懷,凝聚更多力量,共同為我們下一代留住這片美麗的風景,與安身立命的家園。網址:http://e-info.org.tw

2015經典新LOGO-1
經典雜誌
經典雜誌(以下簡稱《經典》),是一本針對生態環境、歷史,以及包括當代人文議題做深入探討的刊物,「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是《經典》的創刊宗旨。《經典》隸屬於世界最大的華人慈善團體—台灣慈濟基金會,內容期待能結合知性、感性、理性與靈性,傳達出大愛與感恩、關懷與尊重、真誠與美善的訊息。從一九九八年創刊迄今,儼然已是台灣雜誌出版業中的代表刊物之一。。

雞籠霧雨
雞籠霧雨(基隆物語)代表著基隆故事。我們希望收集更多基隆人、基隆事、基隆的各種故事,在港都雨幕中為我們的城市保留更多記憶!臉書粉絲頁

 

鄭伃倢
社會國企雙主修出身/對於都市研究有莫名的浪漫情懷,期望有天烏托邦不再只是建商與政客的用語。

徐樂
大學念的是建築系,因為設計始終是為了人,所以和人有關的事情都有興趣的,因而喜歡歷史人文。又因為喜歡上山下海,所以對生態環境也有關注。不過雖然如此,最大的夢想是希望可以成為職棒選手。

林韻丰
除了愛念書、做研究,更愛水上、水下優遊,全世界趴趴走踏查文化資產。

Kay Chen
喜歡觀察、喜歡大笑,目前住在東京當老學生學平面設計。努力學習新事物,探索生活的平衡。

box
三灣「少年義工隊」
三灣「少年藝工隊」為苗栗新興社區營造團隊,從各地至苗栗境內不同鄉鎮的青年匯集三灣,帶領社區學童,共同以城鄉發展角度,建立起河川、藝術與社造的新實踐模式,為苗北區域扎下新時代的社造理念而努力。


豬小草
宅爸,跑者,短髮控,知名海溝學者,不知名部落客。

黃重豪、張家維
純文字工作者&半文字工作者,皆出身公共行政,因環境運動開始認識環保議題,轟轟烈烈之後,發現只談抗爭遠遠不夠,有發展才會有未來,而農產業剛好是土地發展的最好媒介。

 

柳志昀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社子島青年,長期關注社子島議題。

莊凱詠
畢業於政大企管系、清大服務科學研究所,卻不務正業的跑到山上創業,開始關注廢棄空間活化、在地旅行、地方創生、小農產銷、偏鄉教育等議題,希望透過藝術和設計的創新力量和在地居民農民一同共創價值,讓台灣成為願意讓人一來再來具有深度故事的地方。

摩登原始人
有一顆不安於室的靈魂,但卻又容易滿足於美食、自然與溫暖的擁抱,總是在追求有意義的平凡生活,目前結論就是,不用想太多,去做就對了。

廖彥豪
台大城鄉所碩士,交大社文所博士生。過去相關研究發表以台灣戰後農村與都市土地改革為主軸,目前關注冷戰時期東亞地區的政權治理,經濟發展與空間規劃等議題,特別是戰爭動員和經濟發展體制與城鄉發展轉型間的連動關係。即將在2019年出版一本以台灣戰後農村土改與城鄉發展為主題的研究專書。

鄭惠文
雖然是商學背景,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設計思考,並廣泛接觸社會、政治、人類等社會科學領域,享受在商業、社會與科技間價值的碰撞。目前將自己定位為跨領域的設計研究者,並期待往後走向服務設計、社會設計之路

box
林靖豪
五年前開始參與苑裡反瘋車運動與後續社區經營,持續從實踐中觀察、思考社會運動如何轉化形成長期性的動力,逐漸改變地方的政治、社會與經濟。

長短樹鄉村研究所
鄉村不該被視為都市發展擴張的前身,兩者應該能互惠共生,交流彌補彼此不足。「長短樹鄉村研究所」基於上述理念成立,整修台南後壁的老透天厝作為基地,以生活住宿、鄉村紀錄、空間設計三個面向實踐。

林鍵樺
淡江大學建築技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建築繁殖場 第十代成員;李坤昇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師;嬉遊境創意空間構築工作室負責人。擅長木、竹、鐵材質手工實作,由物件至空間情境創作。

劉家儀
城若無邊鄕無界,人若無隔物無賤,萬物大地,容我醉生夢死於心中理想國,莫忘初衷,致力耕種。來自香港的我,喜愛遊學,涉獵歷史、法律和國際關係。目前就讀台大城鄕所

林佩儀
來自雲林的鄉下小孩,嚮往著城市生活而來到台北,卻總是在城市中尋找熟悉的人情味,容易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串連而感動。師大地理系畢業,目前就讀台大城鄉所。


蔡博藝
台大城鄉所不煙不酒的菸酒僧,寫不出論文常寫廢文。喜歡有趣的人事物,還有探索未知的世界


張家瑋
認為人生還有虛構的可能,於是仍在前輩傳說中的 3C 路上前進,curate, create, 還是 collaborate,視情況而定。與夥伴共同經營孵一間工作室 (Foison Art),在科技藝術、新媒體展演、與各式開創的藝術計畫間,一邊運用想像力、一邊辛勤耕耘。


張子若
人生被三個城市幾乎平均切割,新竹、台中然後是台北,所以一直搞不清楚自己該是屬於哪裡的人。歸屬感總是稀薄,喜歡持續漂泊不靠岸。是為狡詐的懷疑論者,順便作為自己人生的旁觀者。最喜歡在夜晚的城市中獨自散步,在白天四處探險與做很多白日夢。


李香誼
在台東池上出生長大。於德國柏林唸碩、博班期間從事都市與區域發展研究,特別關注移民與社區發展議題。好奇理論與社會現實要如何接軌而回池上定居,持續探索。人生穿梭在德國大都市與台東鄉間,卻不認為柏林和池上是永遠平行的遙遠彼岸。腳下踩的在地是對別人而言的國際,所謂的國際性,是那一方人的在地生活。相信國際間倡導的友善理念可在鄉間實現,因為它們皆是全人類-世界各地的在地人們-共同嚮往的美善。文字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著迷於在街頭巷尾揮汗奮鬥的小人物們,著有《看見池上,看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