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台北市:行動代號 — 凱道菜市場。連結城鄉環境、營養健康與家庭情感的兒童食農教育

文:punkelephant / 受訪者:劉昭儀
圖: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 所有主辦單位 及 受訪者社群公開貼文

編輯引言:二月專題《做孩子事、和孩子一起做事的亞洲城市》的最後一篇,回到台灣台北市去年的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說到友善親子的城市規劃,好舒適、好空氣、好水、好食物和好大人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個環節,是客座主編我在《Urban95 兒童視角城市規劃課程筆記》時整理後的心情。所以,當本文受訪者—「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市集」創辦人劉昭儀在凱道上這個「微型兒童未來城市」示範裡,要做一區只有孩子才能進入的微笑小農菜市場時,以孩子主體和兒童視角規劃的城市倡議活動,等於有了「孩子成長x食材x農作x土地x家庭關係」等多元議題交織的大合集,完成了兒童未來市不可或缺的拼圖一塊。  

長期在荷蘭唸書並開始定居工作的作者林穎資,我們總是相聚少網交多,但見到面一定要一起吃頓什麼。從兒少空間改革運動開始,一起寫文、一起在英國訪問重要的「孩子事」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一起走九遍阿姆斯特丹的社區遊戲環境,到她正式成為 Dr. 終於有更多餘裕照顧社運中的我和其它夥伴,上次見面,更是到了微笑小農菜市場一位重要志工開的餐廳相聚。  

這一篇從昭儀如何用各種空間的、教案的方法,重新詮釋食農教育以孩子本身為主、人際情感為核,穎資訪寫到了昭儀認為在多元美食的亞洲(當然包括台灣)關鍵元素「吃」,在照護的邏輯上、文化的傳承上以及愛的傳遞上,多麼重要。也希望讀者大家看著位在都市正中心已超過一個世代、完成階段使命任務的「水牛書店x我愛你學田市集」結束,轉往桃園深山繼續其它耕耘的方向,能給予由衷佩服及深深祝福。

從城市到偏鄉,一路開上凱道的兒童菜市場

2024 年 10 月 19 日由多個民間團體在凱達格蘭大道共同舉辦兒童友善城市倡議活動「大FUN凱道—兒童未來市」。在多個一日限定的活動中,除了眼底城事參與的兒本友善街道設計示範與強調兒童表意權的兒童導覽員計畫,主辦單位更將專屬兒童的菜市場開上凱道:「微笑小農菜市場」與「神奇柑仔店」。

濃縮「孩子隊隊長」劉昭儀與富邦慈善基金會合作多年執行食農教育教案的精華,將執行多年,叫好叫座,連結城鄉永續環境、個人營養健康、與台灣豐富多元飲食文化的食農教育教案帶到象徵國家權力中央的殿堂

活動當天,把全台各地小農生產的安全無毒新鮮農作,與各地職人生產的調味料、漬物、保存食搬上凱道給孩子血拼。在「做孩子事和孩子一起做事的亞洲城市」的專題,我們採訪劉昭儀女士,紀錄她多年執行食農教育的心得與反思。

連結味道、環境與健康的食農教育

去年九月眼底城事談「棄成長」的專題,討論農食環境的子題中,我們訪問了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訪談中郭教授回顧推動食農教育法的歷程與省思,表達了「2022 年通過食農教育法,雖理念良好,法條中也明確定義『食農教育」』、『地產地銷』、『食農素養』、『食農教育體系』等概念,然條文中明確規範除了至少每年兩次的專家會議外,多數條文指涉的辦理事項屬鼓勵性質,並無明確規範。」的惋惜心情。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即便公部門尚未準備好用政府資源系統性地推動食農教育,不少民間倡議者仍熱情滿滿的動員旺盛的民間活力與大眾對食物的熱情,在非營利組織的支援下,進入各地校園,協助推動食農教育。水牛書店的創辦人劉昭儀,便是其一。

訪談約在台北市中心的咖啡店見面,點好咖啡坐下來,昭儀說:「啊!我忘了帶我的書來給你。」少了書籍助陣,昭儀細細從頭說起,自己身為母親、食物生產者的伴侶、經營書店與餐廳的多重角色,因此認識了一整個對永續農業食物生產充滿熱情的生產者網絡。

受到這些食物生產者對農作物與環境深厚的愛感召,昭儀愛屋及烏,不僅把這樣的愛帶到書店所在的都市鄰里,也在食農教育法通過以後,學校每年需舉行固定時數食農教育的契機,與富邦慈善基金會合作,研發教案,把從廚房到鄰里的人脈都烙來一起上山下海,一路到了「生產食物卻不一定嚐得新鮮滋味」的偏鄉學校,執行食農教育的專案。

從認識永續海鮮的迴轉壽司、結合食物產地履歷和地理的小火車專案,到最受歡迎的菜市場教案,昭儀和志工團隊把食物營養知識與對食物的堅持與標準帶入地處偏遠、學童平均來自低社經地位家庭的校園。用長高、防疫、護眼等孩子可以理解的健康議題,連結到可以觸碰、料理與品嚐的食物農產。不僅拉攏社會資源補充公家資源與教育體制難以碰觸到的角落,大群志工每學期熱鬧上山下海,執行有吃有玩又可以帶新鮮蔬菜回家的課程,是種一期一會的搏感情陪伴。

擴散「第一次自己上街買東西」的魔法:菜市場教案

自己的餐食自己決定!孩子們今天負責採買,決定全家要怎麼吃才健康又美味!「微笑小農菜市場」供應全國各地微笑小農的有機節令蔬果,菜攤主人等著小客人前來,殷勤招呼、叫賣,現場無論是葉菜、果實、全穀雜糧、根莖等,都是安全無毒的新鮮農作。市場裡的一角,還有充滿驚喜的神奇柑仔店,在召喚大家!歡迎所有小客人前來,嚐嚐各式品種米飯糰搭配本地鹽花的滋味,以及不同原料發酵的醬油,又有什麼差別?蘿蔔達人將預備好雞湯,讓你從料理懂得發酵的神奇奧秘。

問起在曾經執行的眾多教案中,為什麼選擇將菜市場教案搬上凱道,昭儀想都不用想的秒回:「菜市場是一個非常討好的教案。因為可以買東西啊!買東西非常討小朋友喜歡!小朋友自己去買東西,哪個不喜歡啊?你讓他去便利商店買東西他喜歡,去菜市場當然也會喜歡啊!」作者我才想起,經典長銷繪本《第一次自己上街買東西》就是以孩子獨立離家去商店買東西為主題的創作。嗯~ 果然是貼近孩子心情的媽媽的精準提案。

凱道菜市場與在偏鄉執行的菜市場教案唯一不同之處,是在偏鄉小學的教案中,「買菜」是用代幣作為交易的媒介讓孩子練習。在凱道上,由爸媽陪同參與的活動,孩子們可是用新台幣在菜市場放膽血拼。

用「自己可以做決定」的動機誘導,讓孩子在採購與示範煮食的過程中,認識食材的名稱種類、產地與適合的種植環境、營養價值、味道口感、料理方式,順便認識斤兩單位轉換,知道台斤和公斤的差別,體感拿起來是多重、練習數學計算等知識;同時,也透過與攤主交易的過程,練習與陌生人的社交表達,是一個相當全面的食農教育教案。

昭儀觀察到,孩子們在學校跟同學一起買菜,現場試吃,帶回家跟家長一起料理的過程,新鮮感與自主性讓他們願意嘗試原本不吃的食物。「我剛剛買的」興奮感,不管是不是認識的菜,回家一定要煮來吃;大家一起在學校吃的飯也特別香,平常在家拒食甜椒的孩子,在學校卻可以跟同學一起津津有味吃著鑲甜椒,練習嘗試原本不喜歡的味道,都是集體享用食物的魔力。

昭儀說,菜市場教案的初心,原本只是想帶著自己當時在台北市中心就讀國小的孩子和同學們,更認識日常餐桌的食材與學校裡老師的實驗苗圃。沒想到,活動不僅受孩子歡迎,家長更是迴響熱烈,提出「孩子買完以後,大人也要進場採購」的要求。

將教案帶到偏鄉執行,則觀察到隔代教養的孩子們受限於山上部落的資源限制,長年以加工食品或小吃店的炸物果腹,養成不健康的重口味。透過認識食材的原味、課堂料理示範並受鼓勵回家煮給家人分享,漸漸學到動手做並沒有很難,也調整對加工食品重口味的依賴。比起都市裡中產階級孩子對不同食材、味道接觸經驗相對豐富,家長有資源投入教養,更有能力與孩子們共食共作,給予情感上迅速的回饋,偏鄉的菜市場食農教育,更顯現賦能的力量

用食物傳遞對土地與家人的情感

聽著昭儀眉飛色舞說著在各個學校執行食育專案的小故事,作者我忍不住問,在推動食育這條路上,最在意的是農食環境、食物文化與在地知識,還是孩子的營養健康?答案以上皆非。「情感,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把自己受食物生產者用職人精神灌注對土地、農作物所感動的心情,用小賣店、餐廳料理傳遞出去,是情感。推動食育課程,讓孩子對食物有正面的認識,重點不是料理的技術、友善環境的有機農產或是食物的營養健康,而是傳遞這份對土地、環境與食物的在意,連結孩子,發展出對食物的愛,也是情感

孩子在學校的菜市場練習買菜,也許發展出對「真正的」菜市場好奇。在線上物流越來越方便的時代,昭儀觀察到即使是成人料理教室的學員,也因為都市生活型態而漸漸不熟悉菜市場,然而卻又是在菜市場,最能夠跟攤商互動,不僅是學怎麼料理食材,也對產地、產季、價格與味道的連結有更深的認識。透過孩子的參與,也重新讓爸媽覺得菜市場是有趣的地點,讓菜市場成為都市中親子可以一起活動的場域

昭儀認為,從對土地的情感到對食物的情感,最終回應到的是亞洲文化中食物跟人際家庭情感強烈的連結。

在山上的料理教室,叮嚀孩子們學了要回家煮給弟弟妹妹爺爺奶奶吃,鼓勵家長把孩子們的料理紀錄拍照,上傳到班級群組交換,都是以食物表達情感的分享。她以自己為例,在生產者、書店經營、食育倡議者的忙碌工作中,依然堅持在大多數的日子裡親自料理晚餐,把每天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光,當成是重要的家庭場景經營。

以情感為樞紐,帶著孩子手把手學習料理的技藝、味道的品嚐與對食材的認識,用食物連結身體、土地與環境,是昭儀帶領的志工團隊在台灣城鄉環境裡,和孩子一起做的孩子事

時常懷疑是否因為從小在城市街頭晃蕩成性,才選擇空間規劃為業。腦袋裡有一張世界發呆地圖,堅信一個好城市要有許多免費可以盡情坐著發呆與躺著打滾的角落,為此努力發掘與創造地圖上的新標點。


在〈台北市:行動代號 — 凱道菜市場。連結城鄉環境、營養健康與家庭情感的兒童食農教育〉中有 2 則留言

  1. 「betkolik」的個人頭像

    Thanks I have recently been looking for info about this subject for a while and yours is the greatest I have discovered so far However what in regards to the bottom line Are you certain in regards to the supply

  2. 「betkolik」的個人頭像

    Thank you for the auspicious writeup It in fact was a amusement account it Look advanced to far added agreeable from you However how can we communica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