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社計—聊聊參與式設計

文:眼底城事編輯室

設計究竟是為了誰?而設計的過程中,使用者是否有機會一起討論?

近年社會設計、社會創新的觀念漸漸興起,「為人們設計」或「為社會而設計」,這些口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使用者研究也隨之興起。

設計的過程,需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這件事情並不是因近年社會設計興起才開始的。早在1970年,建築模式語言一書的作者亞歷山大.克里斯多夫,就在《奧勒岡實驗》中開始提倡參與式設計。

該書第一頁,非常特別。署名為麥克馬拉斯 /奧勒岡大學音樂教授,寫了這一段話:

「我們希望….建築師和使用者通常的關係是:我們提出大量的問題….然後期待著規劃師拿出圖紙;但是圖紙要不斷地反饋,由規劃師們漸漸地畫出我們的想法…我們踏著泥濘冒著大雨去看基地…..試著想像各個地方…主入口應當怎麼放置,外觀如何……我們看著那些想像出來的地方….預想那裡會發生什麼?慢慢地,我們開始一點一點看到它….局部逐漸融合為整體….就像是規劃師表達出了我們的想法;由我們漸漸控制問題。這一週令人非常興奮。」

亞歷山大也指出,參與的重要性,是因為使用者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自身的需求,如果使用者不參與設計,建築就無法真正適應他們的需求。

但回到現實生活,舉目望去,許多與生活相關的空間,如公園、活動中心、兒童遊戲場、或者一整個區域的發展規劃,如果空間成形決策過程中,能從為了人們而設計,多一步增為「與人們一起設計」;或許設計師將更了解實際的需求,設計更能符合社會期望。

本月,我們嘗試從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城鄉規劃等,不同空間類型、不同空間規模,一起來談談參與式設計。我們想要叩問的是,設計的過程中,如何讓使用者表述心中的需求?而設計者與使用者的互動關係又為何?而最終當空間決策的過程可以互為尊重,當使用者的意見開始讓所居住的區域更好時,我們會發現,改造的發言權,是你我原本就應有的權利。


avatar

眼底城事編輯室

眼底城事是由一群對城市空間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我們認為一個舒適、有趣、充滿創意的城市生活是一個不斷充滿變化的狀態,不僅僅是政府的大計畫,更是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每日的集體創作。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寫作者的紀錄,描繪每一個城市生活精彩的片段。
延伸閱讀:

眼底城事是由一群對城市空間充滿熱情的人所發起的計畫,我們認為一個舒適、有趣、充滿創意的城市生活是一個不斷充滿變化的狀態,不僅僅是政府的大計畫,更是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每日的集體創作。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寫作者的紀錄,描繪每一個城市生活精彩的片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