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美惠 從社會服務中看到「居住」的需求 居住這個議題在過往的臺灣,因為住宅的高度商品化,較少被視為是一個公…
圖文:劉長青、劉筱涵(眾森自然工作室) 編按:家裡旁邊的那座山,除了扮演生物棲地及生態串連的角色外,也能作為社…
文:王昱文 延續前篇「駐地五百日(一):共域戰術鋪出社宅公共藝術」,討論藝術以「場造」(fielding)作為…
文:林書嫻圖片提供:早稻田大學以醫學為基礎的社區營造研究所、其他寫真來源附於圖上 集合住宅的維護管理與社區營造…
文:盛暐庭 、陳奕凱圖片提供:原典創思 社宅青創:一場跨出舒適圈的冒險旅程 「臺北市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文:王昱文 「安居」不只意味著有一處棲身之所,在社會住宅保障的30%優先戶中,「居不易」更反映在生活中諸如經濟…
文:施佩吟 新興的居住問題:社會住宅如何成為社會性的都市開發政策 2010年前後,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台灣的…
文:侯志仁 Jeffrey Hou 就在不久前,一年一度的台北市綠生活節在歷史悠久的太平國小校園舉辦,展示台北…
本篇文章摘自 《不只是房子:社會住宅城市生活新關係》 ,另篇文摘為【從居住重新打造的照顧體系──社福機構進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