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Instagram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城事觀
  • 趣空間
  • 好社計
  • 台灣事
    • 社子島專題
  • 每月主題
    • 2021年1月 – 島嶼臺灣 2030
    • 2020年
      • 2020年12月– 看不見的城市
      • 2020年11月 – 人本友善的街道
      • 2020年10月 – 都市的流
      • 2020年9月– 電影與城市
      • 2020年8月- 自然遊戲空間
      • 2020年7月 – 宜居城市
      • 2020年6月-食物與城市
      • 2020年5月 – 參與式設計
      • 2020年4月 – 社區療癒
      • 2020年3月 – 東亞街之道
      • 2020年2月 – 搞軌都市主義
    • 2019年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社區交往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合作入厝 / 謝杏慧
    • 我在臺北放框框 / 陳尚平
    • 政藝城事 / 謝子涵
    • 全促會 / 社造新眾力
    • 聲音地景 / 目目文創
    • 基隆市政府 / 都市設計系列講堂
    • 地味手帖/裏路
    • 說書
    • 從電影看城事
    • 與環境設計師對談PODCAST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城市故事

當設計遇見遊戲:用「蹲點研究法」打造的Smale河濱公園

Posted on 2017/08/092017/10/22

文/Kate Tooke    翻譯:謝宜暉/超譯小編:Christine Lee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一名小 […]

Posted in 所有文章,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Tagged 兒童遊戲場, 城市故事, 景觀設計 1 Comment

關於天母,你不知道的事:將路上觀察轉換為人們願意欣賞的日常風景

Posted on 2017/05/192018/12/16

  文:劉奕妤   對許多人來說天母是高級住宅區、是充滿異國風情的近郊、甚至是「天龍國中的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古蹟保存, 城市故事

建築X職人|澎湖另類小旅行

Posted on 2017/05/102018/11/26

文/圖:WUOUXIANG   澎湖的歷史建築與古蹟們,往往對應著澎湖過往不同的機能與不同的職業,也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古蹟保存, 城市故事

「五味屋 – 囝仔們ㄟ店」-牽起鄉村孩子的手,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Posted on 2017/02/152017/08/24

文:林佩儀 在台大畢恆達教授「人與環境關係導論」的課程演講中,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小演講者,他們是來自花蓮的「五味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兒童, 城市故事, 空間活化 1 Comment

從上海逐漸消逝的文化遺產,省思城市發展

Posted on 2017/02/082018/11/26

文:Nicolas Gustin;翻譯:Lily   上海的建築風格深受殖民時期文化影響,而近年卻遭 […]

Posted in 城事觀, 所有文章, 翻譯選文 Tagged 城市故事, 文化資產, 歷史保存

多倫多市區冬之樂園 Toronto’s Downtown Winter Wonderland

Posted on 2016/12/302017/02/19

圖、文/劉力嘉 翻譯/賴彥如   多倫多今年二月異常暖和,天時地利,溜冰正好:氣溫夠低足以結冰,卻也 […]

Posted in 城市.故事/劉力嘉 Tagged 公共空間, 城市故事

社子島農民紀事:八十七歲李雲風,「這裡原本的事物都將消逝去」

Posted on 2016/12/182017/02/20

文/照片:王麒愷   那一日下午,我來到延平北路九段的福德宮,巧遇每逢初十六的「犒軍會」,婦女們在廟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社子島專題 Tagged 創用CC, 城市故事 1 Comment

街頭巷尾的東南亞人情味:越南人開的中式早餐店

Posted on 2016/12/142016/12/14

  阿鸞 早上賣中式手工早點,晚餐賣中式+越南麵食小吃店老闆 (非常長的頭銜,可想而知工時) 71年 […]

Posted in 台北城市散步,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城市故事

讓建國市場被看見:秀珠姐的奇幻之旅(下)

Posted on 2016/11/232018/11/26

文/黃子倫(本文原刊載於台中女中地理電子報)   不只是活動,更是紀錄市場的每一刻 隨著快閃的結束與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城市故事, 菜市場

Posts navigation

← 1 2 3 4 5 →

近期文章

  • 「臺灣好植地-工具篇」,運用數位工具找出願景行動機會
  • 面向未來的綠能實踐.關渡干豆好太陽能電廠由市民作主
  • 臺北大數據中心專訪 – 城事科技治理快問快答
  • 製造空間,在地景中 Making Space in Landscape
  • 歷史聚落活保存:寶藏巖聚落開園十年的省思與望向未來十年的展望
  • 跨疆界、孵社群、串場域: 友善治理下的都市新公共設施浮現
  • 開始,與這座島嶼好好一起生活 ▎一月主題:島嶼臺灣 2030 導言
  • 是保育也是務農,「生態薪水」給付2021年上路,農地常見4物種受益
  • 他為後代定存「大自然」-無牆博物館,不賺觀光財
  • 邊緣力現?彰化與城市看不見的發展

熱門標籤

2017每月主題 feature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創用CC 參與式設計 地方創生 地方故事 城市故事 威廉懷特 專欄 文化資產 景觀 景觀設計 智慧城市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岸空間 水治理 特公盟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間活化 綠色交通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電影與城市 韌性城市 食物與城市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