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教學筆記:繁盛多樣的亞洲城市如何與疫病共存(上)
文:黃舒楣 (謝謝2021/9/1-2022/1/31期間的修課同學,以及特別感謝蕭芳伃協助文稿校正) 前言: […]
文:黃舒楣 (謝謝2021/9/1-2022/1/31期間的修課同學,以及特別感謝蕭芳伃協助文稿校正) 前言: […]
From Memorial Park to Civil Plaza: Transitional Imagina […]
文:林思駿 對於居住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的居民而言,這個空間似乎就如同一個都市公園一般沒什麼特別之處──那是上班族 […]
文/圖:林子平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 都市熱島是什麼「島」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夜晚,你騎著車從安靜的郊區 […]
文:楊竟意、林浩雯 英國的開放資料(Open Data)和圖資系統相較成熟,各地方政府、民間企業、學界等運用數 […]
文:李一品攝影:張峻浩 龜山島登陸文化景觀喊停,龜山島的願夢是什麼? 只要往海邊走去,便會看見龜山島。它似是一 […]
文、圖:punkelephant, 于欣可 當代台灣社會隨著經濟與傳統家庭結構組織的變遷,「居住」這個題目,不 […]
文/王秀儒;照片來源/UID Create 桔禾創意整合 提供 面對疫情,人的活動與聚集受到限制,各個文化場域 […]
文:T.H Cheng Nothing sells like landscape. It’s our s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