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公園自己造: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公共空間生產過程的契機
文:林壯穎 公園作為都市開放空間,具有綠化與軟化都市硬調空間,同時在擁擠的都市裡提供人們遊憩與休息的場所。台北 […]
文:林壯穎 公園作為都市開放空間,具有綠化與軟化都市硬調空間,同時在擁擠的都市裡提供人們遊憩與休息的場所。台北 […]
文:孟宗 如果有人在二次戰後從渡船口登陸舊金山半島,他會發現城市景觀還停留在世紀初的城市美化運動階段。碼頭上攜 […]
文:理查 小年夜臺南這一震,除了倒塌的維冠大樓外,還有許多大樓因為土壤液化而傾斜,不啻是嚴重的損失。也讓臺北市 […]
文:一心 近年,創新創業、社會企業思維盛行,利益與公益之間的取捨與平衡開始浮上檯面。影響層面從學校的教學課程安 […]
文:理查 自行車作為綠色交通運具的一種,已經被普遍認為有益於減緩城市交通擁塞問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以及騎乘者的 […]
文:Derya.CO 日本是個很會利用空間的國家,諸如膠囊型飯店、或電視上那些空間改造的節目。面對高架橋下的空 […]
文: Derya.CO 臺灣近期正陸續推動鐵路高架化的工程,包括桃園、潮州、後龍等車站。鐵路高架後,地面上會產 […]
文:一心 2015年世博在米蘭舉辦,為了呼應本次世博主題:「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 […]
文:千語 「把這裡當自己家裡客廳啊?」 在台灣經常看到民眾把自家的舊沙發、茶几等傢俱搬到公園裡使用,加上一台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