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Facebook
  • RSS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 首頁
  • 城事觀
  • 趣空間
  • 好社計
  • 台灣事
    • 社子島專題
  • 每月主題
    • 2019年12月 –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 2019年11月 – 居住的社會問題
    • 2019年10月 – 韌性的進擊! 沿海聚落的未來
    • 2019年9月 – 五感景觀
    • 2019年8月 – 活的空間
    • 2019年7月 – 2050・City・Everyday life
    • 2019年6月 – 兒童友善城市
    •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 2019年3月 – 閒置空間與再利用
    • 2019年2月 – 玩台灣
    •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 2018年
      • 2018年12月 – 韌性成事好城市
      • 2018年11月 – 三歲生日快樂
      • 2018年10月 – 文資再戰
      • 2018年9月 – 自行車友善社區
      • 2018年8月 – 山寨以及他們的產地
      • 2018年7月 – 校園景觀
      •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 2018年5月 – 智慧的城市
      • 2018年4月 – 遊戲的人
      • 2018年3月 – 行走的人
      • 2018年2月 – 過年中的城事
      • 2018年1月 – 臺灣地方的美好
    • 2017年
      • 2017年12月 – 給我一口好空氣
      • 2017年11月 – 社區交往- 重建一座具有親密感的城市
      • 2017年10月 – 散步正當道!適宜散步的城市
      • 2017年9月 – 中部城鄉的翻轉
      • 2017年6月 – 好玩城市進化論
      • 2017年5月 – 游擊花園的都市指南
      • 2017年4月 – 氣候服務與空間規劃
      • 2017年3月 – 綠色基盤系統
      • 2017年2月 – 設計專業如何介入社會
      • 2017年1月 – 友善與平權的空間
    • 2016年
      • 2016年12月 – 空間與制度工具
      • 2016年9月 – 再訪公民參與
      • 2016年8月 – 鄉村創生
      • 2016年7月 – 我家隔壁的好景色
      • 2016年6月 – 韌性城市
      • 2016年5月 – 好的街道
      • 2016年4月 – 廢校與鄉村
      • 2016年3月 – 關於未來公園的想像
      • 2016年2月 – 菜市場
      • 2016年1月 – 自行車城市
    • 2015年
      • 2015年12月 – 都市再生
      • 2015年11月 – 民眾參與
  • 專欄
    •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 威廉懷特小教室
    • 社區交往
    • 地景故事 Earthwords / 孟宗
    • 合作入厝 / 謝杏慧
    • 怡居新視界 / Janelee Li
    • 我在臺北放框框 / 陳尚平
    • 城市.故事 / 劉力嘉
    • 政藝城事 / 子涵
    • 全促會 / 社造新眾力
    • 說書
    • 從電影看城事
    • 與環境設計師對談PODCAST
  • 關於
    • 我們是誰
    • 版權說明
    • 聯絡
  • 所有文章

社區營造

【台北眾力方程式3 】公宅的社造模式:不再是一輩子的鄰居 3+3年的新關係

Posted on 2019/11/252019/11/26

文:吳柏澍         此文為台北市 […]

Posted in 全促會 / 社造新眾力, 專欄, 所有文章 Tagged 全促會, 公共住宅, 原典, 寶貝樹, 玖樓, 社區營造, 青創回饋計畫 Leave a comment

東京鐵塔下的街角微光

Posted on 2019/10/312019/11/08

文:子涵 在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中,我們看到日本最深刻的社會議題,包括年輕夫婦虐童、貧富差距過大、都市繁 […]

Posted in 專欄, 所有文章, 政藝城事 / 子涵 Tagged 社區照護, 社區營造, 社會設計

社區作為社會設計的起點—日本大阪北芝社區的經驗 (二)從關係見/建系統:北芝的服務設計(下篇)

Posted on 2019/08/092019/08/08

文:可能設計 我們如何打造「誰都能安心生活」的社區?:重建社會連帶作為解方 「誰都能安心生活的社區」是怎樣的社 […]

Posted in 2019年4月 - 城市照護與高齡社會, 所有文章 Tagged 北芝社區, 服務設計, 社區營造, 設計實作

社區作為社會設計的起點—日本大阪北芝社區的經驗 (二)從關係見/建系統:北芝的服務設計(上篇)

Posted on 2019/08/072019/08/09

文:可能設計 自從「設計思考」一詞席捲全球,成為翻轉既有商業模式、社會問題的系統性創新思維,共同設計(co-d […]

Posted in 所有文章 Tagged 北芝社區, 服務設計, 社區營造, 社會設計, 設計實作

臺北眾力方程式:國外社區集資平台運作機制與經驗

Posted on 2019/08/022019/10/16

文/全促會集資小組 臺灣群眾集資的崛起與發展 群眾集資是什麼?和其他網購平台有什麼差異?這些問題在臺灣的群眾集 […]

Posted in 城事觀, 所有文章 Tagged 社區營造, 社區集資

藝術家×社區報:竹圍的東南亞的紙上博物館

Posted on 2019/01/022019/01/23

文/林正尉  編校/吳柏澍 2016年,時任《四方報》記者的林正尉,重拾藝術家的身份:以駐村藝術家的 […]

Posted in 2019年1月 - 地方之眼, 所有文章, 每月主題 Tagged 地方創生, 社區報, 社區營造, 社區行動, 藝術介入空間

發展與不發展「以外」?一場鄉村型地景藝術事件的思辨

Posted on 2018/09/212018/11/11

文/ 三灣少年藝工隊 即使對兒童而言,重點也不在於隔離汽車,而是減少汽車的主宰和處理被汽車侵占的街道遊戲空間。 […]

Posted in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兒童參與, 社區營造 1 Comment

從廢校活化到地方創生之路 – 大山北月的故事

Posted on 2018/08/032019/01/10

文:莊凱詠 / 大山北月創辦人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的策展人北川富朗於書中提到「廢校,不僅僅意味著 […]

Posted in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台灣事, 好社計, 所有文章 Tagged 廢校, 社區營造, 空間活化

創意繪本,討海人的「後埤人生」

Posted on 2018/06/252019/01/10

記者陳思錡、王傳豪/宜蘭縣報導(本文經生命力新聞授權轉載) 一到中午,長者們聚集在長青食堂,一同吃飯、聊天,笑 […]

Posted in 2018年6月 - 鄉村的未來, 台灣事, 所有文章 Tagged 社區營造, 鄉村發展, 高齡社區

Posts navigation

1 2 3 →

近期文章

  • 綠意是都市的解脫嗎?
  • 劉泓志 ▌城市設計是一種公共關係設計
  • 全球首座『國家公園城市』誕生
  • 【圖解】景觀都市主義-以景觀操作都市規劃
  • 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
  • 促進安居安心求學的學生住宅合作社
  • 【與河相處的100種方法】議題沙龍活動側寫
  • 【包容城市下的市場精神】議題沙龍活動側寫
  • 【台北眾力方程式3 】公宅的社造模式:不再是一輩子的鄰居 3+3年的新關係
  • 街頭遊戲,玩出創意:特公盟的街道遊戲

熱門標籤

2017每月主題 2018每月主題 feature 人本環境 兒童 兒童參與 兒童遊戲場 公共空間 公園 公民參與 創用CC 古蹟保存 國土計畫 地方創生 地方故事 城市故事 威廉懷特 專欄 文化資產 景觀設計 歷史保存 民眾參與 水岸空間 水治理 生態城市 社區交往 社區營造 社會住宅 社會設計 空氣污染 空間活化 綠色交通 綠色基盤 自行車城市 藝術介入空間 街道家具 街道空間 農村 遊戲空間 都市再生 都市設計 鄉村發展 閒置空間 韌性城市

媒體小農灌溉排行榜

  • 首頁
  • 版權說明
  • 聯絡
網站營運協力:淬戀影像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Pho by Themato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