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有常:安養公共藝術計畫(上)

文:littlemonster

「美術應該陪在人的身邊,發揮作用」

北川富朗先生,有感農村凋零及人口老化問題,善用藝術直指人心的強大威力,在日本越後妻有地區及瀨戶內海群島,成功的以大地藝術季的策畫與展出,將世人的眼光焦點拉回偏鄉,也使得還留在山上、島上的住民,用另一種角度重新認識自已熟悉的故鄉。在韓國安養也有一個公共藝術計畫,在逐漸衰壞的生活環境之間,透過藝術的進駐,以及後續市民與藝術間的互動,重新畫了一幅安養生活的美麗風景。

首爾南方的安養,屬京畿道,距離首爾約一小時車程,人口約60萬。一直以來以釀造、紡織、冶金建材、煤化等二級工業作為主要產業。隨著首爾與周邊其他衛星城鎮的轉型,逐漸被邊緣化的安養也面臨不得不重新思考城市定位的競爭壓力。如何從一個工業化、快速現代與資本化的城市,轉變成一個懂得生活、環境友善,重視文化與藝術的城市,成了安養面向新世紀的挑戰。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05_DSC01333
俯瞰冠岳山、三聖山、安養溪谷及安養市中心。(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2002年,安養開啟了「Anyang Art City 21 Project」,希望利用藝術作為城市意象與生活內容改變的觸媒與引擎,將安養轉變成一個漂亮、有藝術感、以及具有生活質感的城市。以這樣的角度系統性的切入城市景觀及城市生活內涵地的規劃方式在當時的韓國是一個新的嘗試。計畫選擇近郊的「安養藝術公園(Anyang Art Park)」開始。

「安養藝術公園」前身是安養遊樂公園(Anyang Amusement Park)。公園沿漢江支流安養河蜿蜒而下,溪流清澈、樹林蔥鬱,加上傳統寺廟如安養寺、念佛庵等傳統寺廟及各處京畿道登記在案的有形文化財產、多條登山路線與鱗次櫛比的安養葡萄園…,自然與歷史的先天優勢使遊樂公園成為首都圈深受歡迎的度假勝地。但也因為不斷增加的遊客與不受管制的餐廳,自然景觀遭到破壞,遊憩環境越趨惡劣。

在「Anyang Art City 21 Project」計畫下,安養公共藝術計畫(Anyang Public Art Project (APAP)) 於2005年在遊樂公園的原址啟動。首期政府投入了大量經費,先拆除頹圮不良之建築與重新修建房屋來進行周邊居住環境改善,同時在公園上游建造小型水庫使一年四季都能維持潺潺水流。接著園區道路、上下水道、河川等基礎設施開始實施維護與整備,最後建設人工瀑布、露天舞台、展示館、公共廣場、散步路道、公園照明等休閒娛樂用設施。這一切空間的修整,都是在為了後續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進場鋪設一個空間再生的基底,安養遊樂公園在此也正式改名為安養藝術公園(Anyang Art Park)。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06_入口水道
重新整理後的溪床及河岸散步道 (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07_散步道
入口處。沿溪的散步小徑是居民休憩運動的場所。(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08_DSC01418
安養藝術公園山林內的散步小徑 (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2005年,第1屆的公共藝術計畫APAP,藝術總監Young Chul Lee以「Tipping the Balance/尋找平衡」為主題,邀請75位來自韓國及國際藝術家、雕刻家、建築師等共襄盛舉。參展藝術家包含韓國藝術家Dai Goang Chen、2012大地藝術季亦有展出的Lee Seung-Taek及法國的Jean-Luc Vilmouth等等,藝術家們面對自然、人類社會等提出觀點創作作品,作品從簡單的長椅、獨立藝術作品、到觀景臺、人工瀑布、露天舞台等大型裝置;從物件、地景到建築,共97件(52件永久及45件臨時)作品,沿著冠岳山與三聖山下的溪流河域散佈整個山坡,轉身是景也是驚喜,整個山頭彷彿開放式的美術館。

值得一提的是,以”公共藝術”為名的藝術計畫,考慮山坡上高地起伏的地形條件、自然景觀視野、行走其間人的停留與行走的感受經驗,於是邀請了很多的建築師作為地景藝術的創作者。建築師們以空間專業呼應地勢、景觀與在地生活習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與環境融合且獨具特色的輕型結構,為後續公園的多元活動內容與各種樣態的停留,給出很多空間機會。如Alvaro Siza的《Anyang Pavilion/安養藝術中心》、MVRDV的《Anyang Peak/安養之巔》、隈研吾的《Paper Snake/紙蛇》、Eko Prawoto 的《Anyang Shrine/安養聖地》、Acconci Studio的《Linear Building up in the Trees》等,都是相當好的作品。

一個藝術計畫所創造的環境改變促使著安養與首爾的市民重新回到自然。但如同歷史與過去的經驗一直告訴我們的,一個可以被期待的城市空間或生活態度,單靠一次的計畫或事件絕對無法成型。「安養藝術計畫」不僅僅是一個由政府機關臨時興起籌辦的公共藝術事件,更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時間、以整個安養為實施範圍的經營計畫。在2005第一屆藝術計畫在公園閉幕後,當局隨即檢討計畫實施的過程與成果,作為接下來2007年第二屆公共藝術計畫回歸城市中心展出的準備。另一方面,為了整體計畫的可持續性,議題與藝術總監的選擇、運營單位(基金會)的成立與職權等,也逐步排入討論及執行項目。直至今日,安養公共藝術計劃歷經2005、2007、2010、及2014等四年以藝術節的方式在城市各地登場後,第五屆的藝術計畫也旋即將於 2016年再度回到市民的生活行程。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12_《The Tail of Dragon》2
《The Tail of Dragon》(2005) Lee Seung-Taek (同2012年於大地藝術季之展出)。(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13_DSC01408
《Discovery》(2005) Jean-Luc Vilmouth。藝術家找到原有曾經存在河邊的廢棄平房結構,將之精心修復與留存,作為對於過去記憶的提醒。(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安養公共藝術計畫19_DSC01257
《Paper Snake》(2005) Kengo Kuma(隈研吾) (照片來源:littlemonster)
安養藝術公園裡的藝術創作《Nap Deck》(2005) 作者:建築師CLIP。一如其名的午睡平台,彎曲的背板舒展各種身體的姿態,可以稍事休息還可以俯瞰河景及三聖山。(照片來源:https://apap.or.kr/en/archive/artworks/44)

相關文章:好景有常:安養公共藝術計畫(下)


我是小獸,很愛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