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木材加工廠物語~乾燥與防腐

文:斯創教育工作群

俗話說烏龜怕鐵鎚、蟑螂怕拖鞋,那木頭怕什麼呢?!木頭最怕的就是受潮、腐爛、還有蟲蛀,這也是木材後續加工主要必須克服的困境!因此若要維持木材的品質和延長使用年限,「乾燥」和「防腐」是最常見的木材加工作業。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從森林裡帶回一小塊木頭呢?原木因為含水率非常高,隨著時間過去,水份漸漸散失、含水率逐漸下降,在這樣過程中木材會乾縮,若原木貯放的溫濕度環境不夠均質,很容易在乾縮的過程中產生開裂、翹曲或變形。為了要降低木材裂開和變形的機率,以及符合後續加工和製作產品的需求,木材通常會經過「乾燥作業」。

木頭除了怕潮濕,也怕病蟲害,不論是被真菌侵入、被白蟻啃咬,皆是木頭常見的腐壞因素。雖然透過乾燥作業後有機會降低病蟲害,但部分的木材因為使用環境上的不同,需要接觸戶外環境(涼亭、柵欄、步道等設施),都會遭受到不同的危害,因此在乾燥過後再進行「防腐作業」亦是常見的加工程序之一。

經過大、小剖和乾燥後的木材,因為表面還很粗糙,通常稱為「毛料」。毛料經過後續以四面刨光機進行刨削,使製材品之尺度符合訂單需求,也讓材面更為光滑、木材紋理更為清楚,接著就可以視需求直接至木材行銷售,或是因應客戶需求再進行防腐作業。

▋木材的基礎打底

  1. 乾燥作業

乾燥法有分自然乾燥和人工乾燥兩種方式,自然乾燥(又稱氣乾法)是將木材移到乾燥的空間,利用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使木材內部較高的含水率緩慢向外移動,最終讓木材的含水率和大氣濕度平衡,乾燥期約1-3年。

人工乾燥法主要是使用「蒸氣乾燥窯」,大家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同是水分的蒸氣有辦法「乾燥」木頭呢?因為若僅用溫度把木頭裡的水分一次逼出來,木頭反而容易因為迅速的乾縮反應而開裂,而蒸氣乾燥窯可以利用電腦同時控溫和控濕,模擬大氣環境的溫溼度,快速且穩定的將同一批木材的含水率下降。

  • 防腐作業

木材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可能遭受不同的蟲蟻、真菌、溫濕度等威脅挑戰,因此會依照木材使用需求決定防腐等級。一般的防腐作業是將合成的防腐藥劑透過真空防腐槽,用真空加壓方式使防腐藥劑注入木材內部,而ACQ防腐藥劑為水溶性防腐劑,於防腐作業完成後,還需要再進入乾燥窯進行乾燥,才能完成防腐作業。

斯創視窗:https://www.innovativelearning.com.tw/blog
原文網址:https://eecil.pse.is/blog2-15
斯創粉專:林業體驗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InnovativelearningTW

臺灣的森林覆蓋率超過60%,以森林為主體、對接2050淨零排放國際趨勢的環境教育推動至關重要。斯創教育工作群關注永續森林經營,以環境教育資訊轉譯的專業,將林業這門複合式的應用科學,轉化為有趣易懂的圖、文,讓更多人認識森林永續的議題!


在〈木材加工廠物語~乾燥與防腐〉中有 2 則留言

  1. 「Cielo Kuhlman」的個人頭像

    Your writing has a way of making even the most complex topics accessible and engaging. I’m constantly impressed by your ability to distill complicated concepts into easy-to-understand language.

  2. 「Webster Murazik」的個人頭像

    Your writing is a true testament to your expertise and dedication to your craft. I’m continually impressed by the depth of your knowledge and the clarity of your explanations. Keep up the phenomenal wor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